我理解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什么?
用起来很爽快。这就是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一系列的心理学,美学,经验总结而成的一门艺术。
专用名称是UED User Experience Design(用户体验设计)
用户体验不是产品的易用性。
有一些很好用但是非常让人难受的东西,比如说“高速公路”跟“弯路”。
高速公路是有效直达的,路程速度上都是完美的,但是开车走高速是非常乏味的。这就是易用性很高,但是体验很糟糕。
用户体验不是我们的体验,而是用户的体验。
每个人因为学识,经验,人生阅历,习惯等等不同,对自己认为合适的好的产品,对其他个体并不好。所以要针对产品面向的用户人群设计,并且要通过用户调查,用数据说明你的效果好坏。
用户体验的设计应以用户为中心。
用户体验是感动用户的产品设计。
用户体验是一种新的产品竞争力。
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1, 细节决定成败。
2, 在功能高度可复制的前提下,用户体验重要性高于一切。
如果一个体验非常糟糕的产品,尽管技术上有多少创新,攻克了多少难关。并没有人想用你的产品,在技术上所做的努力全部白费。
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度过了“技术稀缺性”导致的用户对功能性的偏重,到达了竞品到处开花,体验高于实现的时代。
一个优秀产品的必须既然具备特色功能,又应当让用户用起来爽快。
荒野行动的小地图设计
光荣使命的小地图设计
思考视野的扇形设计的意义。
1,没有这个扇形设计时,多人组队时三角图标叠在一起,看不到自己的朝向。
2,知道目前的视野范围对应小地图的区域。
对开发人员来说,学习用户体验的好处在于
1,遇到一些交互决策时可以快速决定,不用事事寻求需求方确认,提高工作效率。
2,从技术的角度寻求一些更优用户体验的方式。举例“我要一匹更快的马”
3,只有从技术角度去权衡,才能够发现一些体验更优,开发成本更低的方式。因为需求方对技术的未知,无法提供这种方案。
理解产品设计中所表达的感性信息
交互,动画的感觉,是如一阵清风轻松,还是电闪雷鸣的激烈感。
比如说一个旋转10度的动画,是为了抖动,还是为了倾倒感
把交互的理解,以现实世界作为参照,又高于现实世界。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拟物化设计
利用用户对现实世界已有的认知,让用户更快速更容易接收信息。
扁平化设计
去除繁重的装饰性,减少用户思考成本,直截了当的呈现信息。
用户角度
从用户的角度思考产品,把功能描述成用户与你的产品之间产生的故事。你才能出产真正用户需要的产品。
从技术开发的角度思考产品,非常容易走偏做出“可以使用,但没什么价值的产品”。
从商业角度思考产品,容易出品“对公司非常好,但是用户一点兴趣都没有的产品”。
举例思考,PC端的A链接,是否要新开页?
设身处地的从用户角度思考,假如我是一个用户,我希望打开一个链接时,什么时候是在相同页,什么时候是在新开页。
痛点是什么?
需求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
定位用户在这个产品上所属的角色。先细分,后删除。
根据不用的条件划分,年龄,游戏重度轻度使用者,是否关注,是分享者,还是被分享者。是PC用户,还是移动端用户,微信/QQ。IOS用户,安卓用户。是渣渣性能手机用户,还是流弊性能手机用户。
然后删掉对你产品无意义的用户角色。
比如说一个微信的签到H5,明显QQ用户是对这个产品的无效用户。
针对这些用户角色来思考交互。比如一个渣渣性能手机用户,你要呈现一个精彩绝伦的动画效果,显然不现实。
明确需求的定义,去除二义性,脱离一些主观性不可量化的需求,如“这里要亮一点”“快速的打开网页”如何称之为“快”“亮”?改成如“1秒内打开网页”“明度增加10%”
用积极乐观的描述方式。
如“用户不能领取2次奖励”,应该改成“用户能够领取一次奖励,第二次领取时提示已经领取过。”
积极的需求定义能够引导出积极的交互与功能。反之亦然。
描述需求的本质
“我要可以用微信,qq,手机号,帐号密码登录,并且微信QQ在左边,帐号密码在右边,密码填写的时候可以勾选显示密码”
上面示例的需求本质其实是“我要一个登录功能”这才是最重要,就算登录方式增加几百种,加入“邮箱”“微博”等登录方式,这个核心需求并不会改变。
“微信QQ在左边”这是界面需求,可能会改上几百个版本之后会变成“微信qq等登录方式做成小图标在登录按钮附近”
“显示密码”显示密码的功能可能会被去掉。
所以我们应当把需求分层次的描述,不要笼统的把所有需求细节堆砌起来,这样分不清那些是重要的,那些是次要的。
容易把精力投入到一些不相干的功能上,无法有效应对变化。
描述需求价值
“我想要一个登录功能,这样用户可以登录后保存他的订单信息”(用户价值)
“我想要一个登录功能,这样用户登录后绑定订单,后台可以统计这些订单信息”(商业价值)
保证每一项功能都有价值,不管是用户价值还是商业价值。
请参考用户故事的描述范例:
“作为一个XXXX角色,我可以使用OOOO功能,以便YYYY(价值)”
确定需求的范围,避免需求膨胀。
需求膨胀时
上策是:
首先寻求客户理解与合作,体现说服力的作用,技术人要提供足够的论据,PM根据这些论据与客户进行沟通。团队内的合作尤其重要。
反例是,盲目接受需求膨胀,会给项目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与错误。
如果团队内形成拉锯,PM变成客户代表对开发施加压力,开发反制提供虚假理由。
都是危害性非常大的行为。
如果沟通失败,
中策是:
合同约束的方式。
下策是:
走上层沟通。找上司沟通他们上司,找BOSS沟通他们BOSS。
“阎王易见,小鬼难缠”
下下策是:
甩手不干。
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办法。
用户体验的优化参考
1,所有交互都必须有所反馈。变色或者声音或者弹窗,或者页面变化,转动,旋转,回弹等。避免操作后给用户困惑,不知道刚才的操作代表什么,不知道你现在的无状态是死机,还是误操作。
2,尽可能的减少用户操作。
3,减少弹窗,所有的弹窗都是不可预知的,突然的中断用户连续的体验。
3, 提高信息识别度。如果图片能够表达清晰,就减少文字描述。图片比文字更容易理解。大脑的视觉系统是与生俱来的,文字是人类自己发明的,是后天学习的产物。
比较一下购物车图标跟文字“购物车”
5,信息的一致性,在产品的各个方面,设计,交互,功能。都要保证给用户信息一致性。
举例:一个邮件的发送按钮,如果每次点击有时是发送邮件,有时是定时发送。
示例,腾讯邮箱的发送功能被分为两个按钮。
思考为什么不做成一个“发送”然后在发送时选择是否定时发送?
交互上反例是一个区域有时候展示最新的产品资讯,有时候显示最热的产品资讯。
给用户形成困扰。
6,减少让用户陷入负面情绪,困惑,惊吓,中断,厌倦。
区分什么是商业价值,什么是用户价值。
所有的产品都需要回答2个问题:
1,我们的用户通过这个产品获得了什么?(用户价值)
2,我们自己通过这个产品获得了什么?(商业价值)
权衡好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取得一个平衡点。
例如:广告弹窗。
所有产品本质是以技术导向的。
只有对应的技术可实现,对产品的所有设想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所以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创造一些不存在的东西。
当然也要在质量与时间之间取得平衡,时刻保持接受挑战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