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二叉树、查找算法总结

一. 思维导图

二. 概念笔记

    • 结点的度:树中某个结点的子树的个数

    • 路径:若树中存在一个结点序列(ki1, ki2, ki3, ..., kj), 使得在这个结点序列中除了ki1以外任何一个结点都是前一个结点的后继结点 --> ki1-kj 这一序列为路径;

    • 树的存储结构:

      1. 孩子链存储结构:

        typedef struct node
        {
        	ElemType data;
        	struct node* sons[MaxSons];    //指向孩子结点
        }TSonNode;
        
        
      2. 双亲存储结构: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data;
        	int parent;
        }PTree[MaxSize];
        
      3. 孩子兄弟链存储结构:

        typedef struct tnode
        {
        	ElemType data;
        	struct tnode* hp;   //指向兄弟
        	struct tnode* vp;   //指向孩子结点
        }TSBNode;
        

    • 完全二叉树:二叉树中最多只有最下面两层的结点的度数可以小于2, 并且最下面一层的叶子结点都依次排在最底层的最左边位置

    • 非空完全二叉树特点:

      1. 叶子结点只可能在最下面两层出现;
      2. 对于最大层次中的叶子结点,都依次排列在该层最左边位置上;
      3. 如果有度为1的结点,只可能有一个,且该节点只有左孩子,没有右孩子;
      4. 按层次编号的话,一旦出现编号为i的结点是叶子结点或只有左孩子,则编号大于i的结点均为叶子结点
      5. 当结点总数n为奇数时,n1 = 0, 当结点总数n为偶数时,n1 = 1;
    • 设二叉树上的叶子结点数为n0, 单分支结点数为n1, 双分支结点数为n2,总结点数为n, 则n = n0 + n1 + n2, 总分支数 = n - 1, n0 = n2 +1, 总分支数 = n1 + 2*n2;

    • 树转换二叉树:

      1. 步骤:

        a. 加线。树中所有相邻兄弟之间加一条连线;

        b. 去线。树中每个结点只保留它和长子之间的连线,删除与其它孩子之间的连线;

        c. 调整。树的根结点为轴心,将整棵树进行顺时针转动45°,使其结构层次分明;

      2. 图示:

    • 森林转换二叉树:

      1. 步骤:

        a. 将每棵树转换为二叉树;

        b.第一棵二叉树不动,第二棵二叉树开始,依次把后一棵二叉树的根结点作为前一棵二叉树的根结点的右孩子,最后用线连接起来;

      2. 图示:

    • 二叉树转换树:

      1. 步骤(树转二叉树的逆过程):

        a. 加线。若某结点是双亲的左孩子,则改结点的右孩子,右孩子的右孩子...都与它们的双亲连线;

        b. 减线。删除与右孩子的连线;

        c.调整;

        实质:”左子右兄“;

      2. 图示:

    • 二叉树转换森林:

      1. 步骤(森林转换二叉树逆过程):

        a. 删线。从根结点开始,若有右孩子就删线,直到删完;

        b. 二叉树转换树;

      2. 图示:


    • 二叉顺序存储结构类型声明:

      typedef ElemType SqBinTree[MaxSize];
      
    • 二叉链/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类型声明:

      typedef struct node
      {
      	ElemType data;
      	struct node* lchild;
      	struct node* rchild;
      }BTNode;
      

    • 二叉树递归遍历和非递归遍历(中序遍历为例)

      递归:

      void Inorder (BiTree T) 
      { 
      	if (T) { 
      		Inorder(T->lchild); // 遍历左子树 
      		cout << T->data;    // 访问结点 
      		Inorder(T->rchild); // 遍历右子树 
      	} 
      }
      

      非递归:(栈)

      void InOrderTraverse(BiTree T)
      { 
      	InitStack(S); p = T; 
      	声明q;                      //存放栈顶弹出元素 
      	while (p || !StackEmpty(S))
      	{ 
      		if (p)
      		{ 
      			Push(S, p); 
      			p = p->lchild; 
      		}
      		else
      		{ 
      			Pop(S, q); 
      			cout << q->data; 
      			p = q->rchild; 
      		} 
      	} 
      }
      

    • 线索二叉树:线索化的二叉树;

    • 线索化:创建线索的过程;

    • 线索:指向线性序列中的”前驱结点“和”后继结点“的指针;

    • 线索二叉树作用:提高查找隔壁结点的效率;


    • 折半查找:线性表是有序表,且必须为顺序表;

    • 折半查找不适合链表存储结构,插入和删除时需要移动多个元素 --> 动态查找表;

    • 二叉排序树声明结点类型:

      typedef struct node
      {
      	ElemType key;
      	InfoType data;
      	struct node* lchild;
      	struct node* rchild;
      }BTNode;
      
    • 删除二叉排序树关键字时,可以用k的前驱结点或后继结点补上;

    • 平衡二叉树:

      1. 优点:使树的结构较好,从而提高查找运算的速度,缺点:使插入和删除运算变得复杂化,从而降低了他们的运算速度;
      2. 时间复杂度:一直是O(log2n);
      3. 适用范围:在内存里处理的少量数据;
    • B-树:

      1. 适用范围:在硬盘存放的大量数据;
      2. 一颗B-树一共有n个关键字,则外部结点的个数为n+1;

    • WPL:从根结点到改结点之间的路径长度和改结点的权的乘积之和;
    • WPL 用来衡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 对于具有n0个叶子结点的哈夫曼树,共有2*n0 - 1个结点;
    • 在一组字符的哈夫曼编码中,任意字符的哈夫曼编码不可能是另一字符哈夫曼编码的前缀;

  1. 哈希表:

    • 什么情况适合使用:一组数据的关键字与存储关系存在某种映射关系时;
    • 装填因子:已存入的元素n与哈希地址空间大小m的比值,控制在0.6~0.9的范围内;

三.疑难问题和解决方案

  • Q:哈希表查找失败时的查找平均次数;

  • A:即使要查找的元素的位置是空的也要算进去一个元素;

    例:

    1. 对于线性探测,因为它需要比较才知道是否为空,所以等概率情况下,

    第一次:比较后为空,比较次数为1;

    第二次:到第一个关键字为空的距离是2,比较次数为2;

    第三次:比较后为空,比较次数为1;

    第四次~第八次:到第一个关键字为空时都已经超过散列表长度,所以依次为6, 5, 4, 3, 2, 1;

    不成功的元素一共有8个;

    1. 对于链地址法,因为它在比较前要先判断是否为空,所以等概率条件下,

    第一次:判断为空元素,比较次数为0;

    第二次:一个关键字后为空,比较次数为1;

    同理可得,第三次~第八次分别为0,1,2,1,1,0;

    不成功的元素一共有8个;

posted @ 2020-04-26 20:53  黎里  阅读(32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