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n 源码阅读(5) - 灵活的返回值处理
gin 源码阅读系列文章列表:
hi,大家好,我是 haohongfan。
上一篇文章是关于如何快速解析客户端传递过来的参数的,参数解析出来后就开始了我们的业务的开发流程了。
业务处理的过程 gin 并没有给出对应的设计,这给业务开发带来了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很多公司会基于 gin 做二次开发,定制契合公司基础技术建设的框架升级,关于 gin 定制框架的内容这里不再详细展开,请关注后续文章。
经过业务逻辑框架的处理,已经有了对应的处理结果了,需要结果返回给客户端了,本篇文章主要介绍 gin 是如何处理响应结果的。
仍然以原生的 net/http 简单的例子开始我们的源码分析。
func main() {
http.HandleFunc("/", func(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w.Write([]byte("Hello World"))
})
if err := http.ListenAndServe(":8000", nil); err != nil {
fmt.Println("start http server fail:", err)
}
}
output:
▶ curl -i -XGET 127.0.0.1:8000
HTTP/1.1 200 OK
Date: Sun, 10 Oct 2021 10:28:15 GMT
Content-Length: 11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tf-8
Hello World
可以看到调用 http.ResponseWriter.Write 即可将响应结果返回给客户端。不过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 这个函数返回的值是默认的 text/plain 类型。如果想返回 application/json 就需要调用额外的设置 header 相关函数。
- 这个函数只能接受 []byte 类型变量。一般情况下,我们经过业务逻辑处理过的数据都是结构体类型的,要使用 Write,需要把结构体转换 []byte,这个就太不方便。
类似 gin 提供的参数处理,gin 同样提供了很多格式的返回值,能让我们简化返回数据的处理。
下面是 gin 提供的 echo server,无需任何处理,就能返回一个 json 类型的返回值。
package main
import "github.com/gin-gonic/gin"
func main() {
r := gin.Default()
r.GET("/ping", func(c *gin.Context) {
c.JSON(200, gin.H{
"message": "pong",
})
})
r.Run()
}
output:
▶ curl -i -XGET 127.0.0.1:8080/ping
HTTP/1.1 200 OK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
Date: Sun, 10 Oct 2021 05:40:21 GMT
Content-Length: 18
{"message":"pong"}
当然 gin 还提其他类型格式的返回值,如 xml, yaml, protobuf 等。
var (
_ Render = JSON{}
_ Render = IndentedJSON{}
_ Render = SecureJSON{}
_ Render = JsonpJSON{}
_ Render = XML{}
_ Render = String{}
_ Render = Redirect{}
_ Render = Data{}
_ Render = HTML{}
_ HTMLRender = HTMLDebug{}
_ HTMLRender = HTMLProduction{}
_ Render = YAML{}
_ Render = Reader{}
_ Render = AsciiJSON{}
_ Render = ProtoBuf{}
)
本文仅以比较常见的 json 类型格式的返回值阐述 gin 对 ResponseWriter 的实现原理。
源码分析
1. 设置 json 的返回格式
// gin/context.go:L956
func (c *Context) JSON(code int, obj interface{}) {
c.Render(code, render.JSON{Data: obj})
}
初始化 render.JSON 类型变量
2. 通过 interface 动态转发调用真正的 json 处理函数
// gin/context.go:L904
func (c *Context) Render(code int, r render.Render) {
c.Status(code)
if !bodyAllowedForStatus(code) {
r.WriteContentType(c.Writer)
c.Writer.WriteHeaderNow()
return
}
if err := r.Render(c.Writer); err != nil {
panic(err)
}
}
- 设置 Http status
- 处理 Http status 为 100 - 199、204、304 的情况
- 调用真正的 json 处理函数
3. 组装 response 数据
// gin/render/json.go:L67
func WriteJSON(w http.ResponseWriter, obj interface{}) error {
writeContentType(w, jsonContentType)
jsonBytes, err := json.Marshal(obj)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_, err = w.Write(jsonBytes)
return err
}
- 设置 response Header 的 Content-Type 为 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
- 将要返回数据编码成 json 字符串
- 写入 gin.responseWriter
4. 写入真正的 http.ResponseWriter
// gin/response_writer.go:L76
func (w *responseWriter) Write(data []byte) (n int, err error) {
w.WriteHeaderNow()
n, err = w.ResponseWriter.Write(data)
w.size += n
return
}
这里 gin 实现了 ResponseWriter interface,对原生的 response 做了一定的扩展,不过最终依然是调用 net/http 的 response.Write 完成对请求数据的最终写入。
总结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 gin 是如何完成对数据的组装然后返回给客户端的。写到这里基本上 gin 的整个流程就梳理完成了。gin 提供的功能就这么多,第一篇源码分析文章我提到 gin 是个 httprouter 基本就是这个原因。
写文章不易请大家帮忙点击 在看,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