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阅读笔记05

         今天阅读了《构建之法》有关需求分析和典型用户及场景分析相关的章节,有很多思考。我们做软件,必须了解用户的需求。做需求分析得有步骤有条理的进行。

         首先是引导需求。我们需要找到软件的利益相关者,了解和挖掘他们对软件的需求,引导他们表达出对软件的需求。很多时候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确切的需求,或者不愿意表达完整的需求,软件团队需要设身处地,替用户着想,引导出需求。有些需求在实现之前,并没有用户明确表达具体的需求。我们还需要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产业的变化、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推测用户会产生哪些新的需求。需求还可以来自技术团队本身,团队在考虑软件的代码、架构、所依赖平台的长期演化的时候,会提出技术性的需求,包括代码的迁移、架构的演化、平台的变化,或者引入新的技术。有些需求的目的是要“更好地了解用户的行为和需求”。

         其次是分析和定义需求。这是指对从各个方面获取的需求进行规整,定义需求的内涵,从各个角度将需求量化(需求实现的最后期限,实现需求大致所需的时间和资源成本,各个不同需求的优先级,需求带来的收益,等等)。

         接着是验证需求。软件团队要跟利益相关者沟通,通过分析报告、技术原型、用户调查或演示等形式向他们验证软件团队对于这些需求的认知。

         最后需要我们在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中管理需求。在软件的生命周期中,需求在发生变化,技术在发展,团队成员的能力也在提高。原来认为重要的事情可能不再重要,有些功能原来技术上很难实现,现在出现了捷径,一些相关的法规会发生变化,外部的合作伙伴突然发生变化,这些都要求我们不断对需求进行重新审核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关于需求的分类,有这样几种分类方法。首先是对产品功能性的需求:要求产品必须实现某些功能。其次是对产品开发过程的需求:要求软件的开发流程必须满足某些约束条件,然后是非功能性需求:这也叫“服务质量需求”。最后是综合需求,有些需求并不是单单一个软件模块就能满足,例如,“购物网站必须在24小时内把货物发送到用户手中”,这个需求牵涉到软件系统、货物派送系统、送货部门、监控系统等不同部门的功能和执行能力。

         我的思考:我们说做需求分析的时间应该三倍于写代码的时间,可见需求分析是多么的重要。我们需要在需求阶段把很多问题定义清楚,不然写出了代码也是无效,做出的功能也是不尽人意的,从而违反了我们做软件的初衷。

posted @ 2016-05-10 19:16  张晓晨  阅读(8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作者: 张晓晨

出处: https://www.cnblogs.com/420Rock/>

关于作者:专注java与大数据领域,请多多赐教!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 原文链接 如有问题, 可邮件(zhangxiaochen643@sina.com)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