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4)——UML应用(上)

本篇文章介绍UML的相关知识。参考《UML从入门到精通》

 

一、UML综述

1. UML简介

      统一建模语言(UML)是一个通用的可视化建模语言,用于对软件进行描述、可视化处理、构造和建立软件系统制品的文档。UML描述了一个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 UML将系统描述为一些离散的相互作用的对象并最终为外部用户提供一定功能的模型结构。静态结构定义了系统中重要对象的属性和操作以及这些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动态行为定义了对象的时间特性和对象为完成目标而相互进行通信的机制。从不同但相互联系的角度对系统建立的模型可用于不同的目的。UML不是一门程序设计语言,但可以使用代码生成器工具将 U M L模型转换为多种程序设计语言代码,或使用反向生成工具将程序源代码转换为UML。

 

2. UML的目标

      UML语言的开发有多个目标。首先,最重要的目标是使 U M L成为一个通用的建模语言,可供所有建模者使用。其次,我们希望UML 尽可能地采用源自OMT Booch, Objectory及其他主要方法的表示法,即使它能够很好地支持设计工作,如封装、分块、记录模型构造思路。此外,我们希望UML能准确表达当前软件开发中的热点问题,比如大规模、分布、并发、方式和团体开发等。

 

二、模型的性质与用途

1. 什么是模型

      软件系统的模型用建模语言来表达,如UML。模型包含语义信息和表示法,可以采取图形和文字等多种不同形式。建立模型的目的是因为在某些用途中模型使用起来比操纵实物更容易和方便。

 

2. 模型的用途

      软件系统的不同模型可以捕获关于这个软件的应用领域、使用方法、度量手段和构造模式等方面的需求信息。在编写程序代码以前,软件系统的模型可以帮助软件开发人员方便地研究软件的多种构架和设计方案。软件系统的一类模型可以说明这个系统的外部行为和系统中对应于真实世界的有关信息,另一类模型可以展示系统中的类以及实现系统外部行为特性所需要的内部操作。实现这些行为有多种方法。利用软件系统的模型,可以获得类的声明、过程体、用户界面、数据库、合法使用的说明、配置草案以及与其他单位技术竞争情况的对比说明。软件系统用视图来组织信息:静态结构视图、状态机视图、交互视图、反映需求的视图等等。

 

三、UML初览

      本章使用的例子是计算机管理的戏院售票系统。

1. UML视图

      在最上一层,视图被划分成三个视图域:结构分类、动态行为和模型管理。

UML视图和图

image

不同视图元素间的部分关系

image

 

四、静态视图

1. 概述

      静态视图是UML的基础。模型中静态视图的元素是应用中有意义的概念,这些概念包括真实世界中的概念、抽象的概念、实现方面的概念和计算机领域的概念,即系统中的各种概念。

      静态视图说明了对象的结构。一个面向对象的系统使数据结构和行为特征统一到一个独立的对象结构中。静态视图包括所有的传统数据结构思想,同时也包括了数据操作的组织。数据和操作都可量化为类。

      静态视图将行为实体描述成离散的模型元素,但是不包括它们动态行为的细节。静态视图将这些行为实体看作是将被类所指定、拥有并使用的物体。

      静态视图中的关键元素是类元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类元是描述事物的建模元素。有几种类元,包括类、接口和数据类型。包括用例和信号在内的其他类元具体化了行为方面的事物。实现目的位于像子系统、构件和节点这几种类元之后。

      对象是从建模者理解和构造的系统中分离出来的离散单元。它是类的实例—即,它是一个其结构和行为都由类来描述的具有身份的个体。对象是一个可识别的状态,该状态的行为能被激发。

      类元之间的关系有关联、泛化及各种不同的依赖关系,包括实现和使用关系。

 

2. 类元

image

image

 

3. 关系

      类元之间的关系有关联、泛化、流及各种形式的依赖关系,包括实现关系和使用关系。

image

      关联关系描述了给定类的单独对象之间语义上的连接。关联提供了不同类间对象可以相互作用的连接。其余的关系涉及到类元自身的描述,而不是它们的实例

      泛化关系使父类元(超类)与更具体的后代类元(子类)连接在一起。泛化有利于类元的描述,可以不用多余的声明,每个声明都需加上从其父类继承来的描述。继承机制利用泛化关系的附加描述构造了完整的类元描述。泛化和继承允许不同的类元分享属性、操作和它们共有的关系,而不用重复说明。

      实现关系将说明和实现联系起来。接口是对行为而非实现的说明,而类之中则包含了实现的结构。一个或多个类可以实现一个接口,而每个类分别实现接口中的操作。

      流关系将一个对象的两个版本以连续的方式连接起来。它表示一个对象的值、状态和位置的转换。流关系可以将类元角色在一次相互作用中连接起来。流的种类包括变成(同一个对象的不同版本)和拷贝(从现有对象创造出一个新的对象)两种。

      依赖关系将行为和实现与影响其他类的类联系起来。除了实现关系以外,还有好几种依赖关系,包括跟踪关系(不同模型中元素之间的一种松散连接) 、精化关系(两个不同层次意义之间的一种映射) 、使用关系(在模型中需要另一个元素的存在) 、绑定关系(为模板参数指定值) 。使用依赖关系经常被用来表示具体实现间的关系,如代码层实现关系。在概括模型的组织单元,例如包时,依赖关系很有用,它在其上显示了系统的构架。例如编译方面的约束可通过依赖关系来表示。

 

4. 关联

      在关联中如果同一个类出现不止一次,那么一个单独的对象就可以与自己关联。

      一个类的关联的任何一个连接点都叫做关联端,与类有关的许多信息都附在它的端点上。关联端有名字(角色名)和可见性等特性,而最重要的特性则是多重性,即一个类的多个实例与另一个类的一个实例相关。

image

      如果一个关联既是类又是关联,即它是一个关联类,那么这个关联可以有它自己的属性。

image

      如果一个关联的属性在一组相关对象中是唯一的,那么它是一个限定符,限定符是用来在关联中从一组相关对象中标识出独特对象的值。

image

      聚集和组成。聚集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关联,它用端点带有空菱形的线段表示,空菱形与聚集类相连接。组成是更强形式的关联,整体有管理部分的特有的职责,它用一个实菱形物附在组成端表示。

image

 

5. 泛化

      泛化关系是类元的一般描述和具体描述之间的关系,具体描述建立在一般描述的基础之上,并对其进行了扩展。泛化用从子指向父的箭头表示,指向父的是一个空三角形。

image

      泛化的用途。泛化有两个用途。第一个用途是用来定义下列情况:当一个变量(如参数或过程变量)被声明承载某个给定类的值时,可使用类(或其他元素)的实例作为值,这被称作可替代性原则(由 Barbara Liskov提出);泛化的另一个用途是在共享祖先所定义的成分的前提下允许它自身定义增加的描述,这被称作继承。继承是一种机制,通过该机制类的对象的描述从类及其祖先的声明部分聚集起来。继承允许描述的共享部分只被声明一次而可以被许多类所共享,而不是在每个类中重复声明并使用它,这种共享机制减小了模型的规模。

 

6. 实现

      实现关系将一种模型元素(如)与另一种模型元素(如接口)连接起来,其中接口只是行为的说明而不是结构或者实现。实现关系用一条带封闭空箭头的虚线来表示。

image

image

 

7. 依赖

      依赖表示两个或多个模型元素之间语义上的关系。根据这个定义,关联和泛化都是依赖关系,但是它们有更特别的语义,故它们有自己的名字和详细的语义。

image

依赖用一个从客户指向提供者的虚箭头表示:

image

 

8. 约束

      约束用大括弧内的文字表达式来表示,可以使用形式语言或自然语言。文字字符串可以写成注释或附加在依赖关系的箭头旁。

image

 

五、用例视图

1. 概述

      当用例视图在外部用户前出现时,它捕获到系统、子系统或类的行为。它将系统功能划分成对参与者(即系统的理想用户)有用的需求。而交互功能部分被称作用例。用例使用系统与一个或多个参与者之间的一系列消息来描述系统中的交互作用。参与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外部计算机系统和外部进程。

image

 

2. 参与者

      参与者是与系统、子系统或类发生交互作用的外部用户、进程或其他系统的理想化概念。每个参与者可以参与一个或多个用例。参与者可以是人、另一个计算机系统或一些可运行的进程。

 

3. 用例

      用例是外部可见的一个系统功能单元 ,这些功能由系统单元所提供,并通过一系列系统单元与一个或多个参与者之间交换的消息所表达。用例除了与其参与者发生关联外,还可以参与系统中的多个关系:

image

      一个用例也可以被定义为基用例的增量扩展 ,这叫做扩展关系。同一个基用例的几个扩展用例可以在一起应用。基用例的扩展增加了原有的语义 , 此时是基用例而不是扩展用例被作为例子使用。

image

      包含和扩展关系可以用含有关键字《 i n c l u d e》和《e x t e n d》的带箭头的虚线表示。包括用例关系箭头指向被包含的用例,扩展关系箭头指向被扩展的用例。

      一个用例也可以被特别列举为一个或多个子用例,这被称做用例泛化。当父用例能够被使用时,任何子用例也可以被使用。用例泛化与其他泛化关系的表示法相同,都用一个三角箭头从子用例指向父用例。

作者:Leepy
 
邮箱:sunleepy(AT)gmail.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链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posted @ 2012-04-25 10:51  kaka9  阅读(21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