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读后感

 

《构建之法》读后感

第一章通过介绍软件,软件工程,了解到软件不是随随便便,信手拈来的,需要考虑各个因素。

第二章知道了解了单元测试,回归测试。单元测试是用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有单元测试,后期处理错误也相对方便。

第三章主要针对软件工程师个人能力,职业发展展开的讨论描述。书中提到“绝大部分软件工程师都不是技术天才”这让我觉得,我们需要有自我评估能力,不要过高认识自己。

第四章主要说的是两人合作,也就是结对编程。两人结对,需要不断磨合,这时候的两人到以后的团队,都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同时也会产生理解程度不同,意见不统一,所以说需要我们不断磨合,这样才能更好的与他人共同完成项目。

第五章中提到团队模式和开发流程各自的优缺点。使用团队模式更适合身处校园的我们彼此之前合作交流,而开发流程容易被忽视或是考虑的不全面。

第六章敏捷流程:一系列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集合。满足顾客需求,提高用户优势。

第七章微软解决方案框架(MSF)原则:9个基本原则共享,沟通,授权,信任......,团队模型,开发模式。

第八章需求分析:获取和引导的需求,分析与定义的需求,验证的需求,生命周期管理的需求。要想获取用户需求,需要进行用户调研,通过问卷,面谈都是可以的。

第九章主要写的是关于项目经理的,来历,能力要求,任务。客户面谈,组织调查,发现需求,了解对手,改进流程都是开发和测试搞不定的,需要项目经理来完成。

后面还列举了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用户体验,质量保障,行业创新,职业道德都给我们很多启示。

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感想,有自己的想法。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中,我们总是沉浸于高速的网络信息中,我们总是惊讶于每时每刻的新鲜事物,却忘了最原始的、最正宗的课本。

一般的软工教材为了追求更广更久的接受度,在内容采纳上趋于保守,这也意味着落后实际2-5年。而这本书则十分贴近当下,相信这是汇聚了邹老师多年实战经验的精华。里面也提到邹老师在研发互联网产品对微软传统方法的反思和互联网方法的实战经验。

 

 

大致上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有了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在别人的代码基础上进行修改,如何做到快速准确的测试。

 2.一个正规的团队如何互相合作,推进项目的增长。

  3.要想创新,需要的方向是?可以是天马行空,各种想象?

  4.怎么保障软件质量,除了书上说的还有其他?

  5.如何做好需求分析,如何做好用户调查,如何做好技术运营。

 

posted @ 2016-05-20 21:11  山风学长  阅读(13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