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教工作总结(软件工程)
2021级软工实践F班
本学期完成的助教工作
「工作概览」
-
线上作业:9次
-
线下指导:原型设计、Git实战、冲刺答辩等
「每周时长和具体安排」
- 本学期课程的课时再次缩短,总学时56(理论32+实验24)周学时4,每周:1次理论课 + 1次实践课;理论课讲解《构建之法》,实践课答辩每周作业或开展实践课程内容。
- 助教工作没有太大变化,依然是协助老师开展课程教学,包括作业布置和线下答辩等等。
助教工作对课程、老师、学生的帮助和带来的改变
- 对于课程和老师,助教是非常有帮助的。因熟悉课程内容以及切身经验,助教们在与同学们交流时可以传递学生视角的经验知识。
- 对于学生,助教是最频繁的沟通对象,双方在交流中互相学习,都会有所提升。
- 对于个人,助教所做的工作可以促进自我反思,并不断提醒自己还有许多方面可以提升。
对课程的改进、建议、想法和反思
「学生差异」
- 由于每一届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每届开展助教培训时最好都能联系到上两届的助教进行经验交流,或者让新助教仔细阅读旧助教的总结和经验分享帖等,这样对教学模式的完善传承能起到很大帮助。
- 对待学生还是因材施教吧,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届的学生。
「课时安排」
- 加长软件工程实践课的总课时,最好可以做到现有的两倍;学生投入的越多,收获的也越多。
- 理论课一周2节没什么问题,实验课(答辩课)最好一周4节,并且连着上,教学效果更好。
「改进一些“老东西”」
- 有时候学生团队自由选题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可以试试由老师布置,让学生尝试一些自己“未曾设想”的题目,避免出现同质化严重的现象。
- 期末考试能否做到真正的脱离枯燥理论?理论的知识会随着时间淡忘,但经验与难忘的瞬间可以长存。
- 减少一个班级的人数?对于带好一批人,尤其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人数多难免就会出现平均学生教学质量的下降。如果可以做到50人一个班并配上4个助教,老师、助教与学生们沟通是否会更密切一些呢?
- 不能循规蹈矩。对于往届作业模板,有一些过于刻板的规则可以改进,例如各种结对作业中标配的“结对照片”,似乎大部分同学都是摆拍。可以换成当下比较流行的“短视频”拍摄,即使学生是摆拍,也能有机会接触到视频剪辑、文案创意,对综合能力的提升还是有的。
对助教工作的改进建议和反思
- 留得住人心,事业才能长远。助教工作除去常规的作业布置、批改等等,其实还能发挥更多功能。在同届中选助教效果是不是比不上隔届的学长学姐做助教呢?那么如何才能让有经验的,可以工作赚钱的学长学姐们愿意投入精力,帮助学校的次届学弟学妹们呢?或许需要教师将心比心,用自己的行动打动学生。
- 如何让学生们接受“自主学习”式教学呢?助教在工作中起的更多是启发、鼓励和适当的监督,要真正转变学生们的惯性“填鸭式”教学模式,还是得从切实地方入手。例如引入一些新的期末课程评判规则:“愿意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以PPT讲座的形式展开,可以在期末成绩获得加分。”或者是更加灵活的期末考核方式,如果一直都是硬性的死板的理论考试,那么一门课结束了那它也是真的“结束了”,未来在学生心里的只是期末成绩的数字。
- 挑选助教时可以试试从参与各种竞赛的同学里挑选。愿意参与竞赛的同学一般都会“拉人入伙”,而比赛是最能激发学生潜力的。如果能由此引发连锁反应,鼓励起一批又一批同学挖掘自己的潜能,那么对于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一定会有帮助。
对专业或系主任的意见和建议
-
学校对竞赛的宣传鼓励似乎还是不够,最好可以引入更多的鼓励政策或者让更多老师与学生沟通。很多同学是愿意且有能力参与比赛,但出于对未知的恐惧(从来没有做过)放弃了。有些时候让正确的教师再多努努力,多做一下思想工作,或许学生就参加了,并受益终生。
-
是否可以以专业为名举办一些“比赛”或“公开招标”呢?我对大三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学期初系主任对“毕设系统”的需求宣传介绍会。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在我心里种下了一个有明确风向标的种子,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会不停地以次为评判标准,判定自己的水平是否有提升。如果能多一些这样的宣传会,是不是能更早的激发一部分同学提升自己、完成某个有价值目标的能动性呢?由此有机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
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如下两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
加强爱国教育。当下的每一届学生都处在时代的关键转折点处,但许多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如果能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历史与世界格局变化,了解过去半个世纪中国发生的变化、理解自己所承担的时代责任,没准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助教工作的感受和体会
“走出校门后,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
每一个时代,造就了每一代年轻人自己所独有的路。能生在这个和谐美好的时代,并遇上一批令人尊敬的教育工作者,我感到非常快乐、开心与欣慰。同时我也对没有辜负人生一段重要时光而感到庆幸。
助教工作是辛苦的,是需要投入时间和感情的,我自认为做的不如林涛学长那届好。但我也依然很开心,能看到许多同辈青年能脱离自己的舒适圈,去挑战自己,为未来打下更多基础。
每一个助教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能带给后辈的或许是先进的知识,或许是学习的态度,亦或是面对未知的勇气,挑战困难的决心。总之,一门课程只要有配套的优秀助教,一定会对同学们有很大帮助。希望这个传统可以继续下去,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一定会愈加优秀。
教育这件事,本身就属于概率事件,“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或许许多时候做的许多事不能保证有多少回报。但既然做了,那么定然要尽心尽力;只要一件事是正确的、有益的,那么就一定要坚持到底,“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致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离不开每一名教师的付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希望我和我的同辈们都能为这个时代添砖加瓦,怀着一颗纯净的心,让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