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如何装载和启动一个可执行程序

潘俊洋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Linux内核分析》MOOC课程http://mooc.study.163.com/course/USTC-1000029000

 

 

实验目的:

使用gdb跟踪sys_execve内核函数的处理过程,分析exec*函数对应的系统调用处理过程,理解Linux内核如何装载和启动一个可执行程序。

实验过程:

登陆实验楼虚拟机http://www.shiyanlou.com/courses/195

打开shell终端,执行以下命令:

cd LinuxKernel

rm -rf menu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mengning/menu.git

cd menu

mv test_exec.c test.c

make rootfs


1

可以看到启动后的MenuOS已经包含了exec命令。

 

可以通过增加-s -S启动参数打开调试模式

qemu -kernel ../linux-3.18.6/arch/x86/boot/bzImage -initrd ../rootfs.img -s -S

打开gdb进行远程调试

gdb

file ../linux-3.18.6/vmlinux

target remote:1234

 


3

设置断点

b sys_execve

b do_execve

b do_execve_common

b exec_binprm

b search_binary_handler

b load_elf_binary

b start_thread

实验分析:

通过查看源码可以看出执行exec命令是通过调用execlp函数实现的,属于库函数exec*都是execve的封装例程。



 在Linux中,fork是进程创建另一个进程的唯一方法。只有第一个进程也就是被称作 init 的进程需要 手工创建 。所有其他进程都是用fork这个系统调用创建的。fork系统调用只是复制了父进程的数据和堆栈,并在这两个进程之间共享文本区。fork系统调用采用比较聪明的方式— 写时拷贝(copy-on-write) 技术,使得fork结束后并不立刻复制父进程的内容,而是到了真正实用的时候才复制,这样使效率大大提高。fork函数创建了一个子进程后,子进程会调用exec族函数执行另外一个程序。
      多进程、多用户、虚拟存储的操作系统出现以后,可执行文件的装载过程变得非常复杂。引入了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然后根据操作系统如何为程序的代码、数据、堆、栈在进程地址空间中分配,它们是如何分布的;最后以页映射的方式将程序映射进程虚拟地址空间。 
      动态链接是一种与静态链接程序不同的概念,即一个单一的可执行文件模块被拆分成若干个模块,在程序运行时进行链接的一种方式。然后根据实际例子do_exece()分析了ELF装载的大致过程,中间实现了动态链接。
参考链接

/Linux/p6.htm

/morphad/article/details/

/titer1/article/details/

/titer1/article/details/

posted on 2016-04-09 19:24  20135230潘俊洋  阅读(65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