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第五章学习总结
一、与内核通信
系统调用:用户控件进程和硬件设备之间添加了一个中间层
系统调用的三个主要作用:
- 为用户空间提供了一种硬件的抽象接口
- 系统调用保证了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 每个进程都运行在虚拟系统中,而在用户控件和系统的其余部分提供这样一层公共接口
注意:在Linux中,系统调用是用户控件访问内核的唯一手段;除异常和陷入外,他们是内核唯一的合法入口。
二、API、POSIX和C库
POSIX-Unix世界中最流行的应用编程接口是给予POSIX标准的。
Linux的系统调用作为C库的一部分提供。
C库实现了Unix系统的主要API,包括标准C库函数和系统调用接口,即POSIXdM大部分API。
Unix的接口设计——“提供机制而不是策略”
三、系统调用
(一)要访问系统调用(syscall),通常通过C库中定义的函数调用来进行系统调用。
(二)系统调用通过返回一个long型的返回值来表示成功或者错误 ,用一个负的返回值来表明错误,返回0代表成功。系统调用出现错误的时候会把错误码写入errno全局变量 , 通过perror()库函数可以把该变量翻译成用户可以理解的错误字符串
(三)定义系统调用:asmlinkage long sys_getpid(void) (asmlingkage是一个编译指令,通知编译器仅从栈中提取该函数的参数。所有的系统调用都需要这个限定词。 其次, 返回值long。 为了保证32位和64位系统的兼容,系统调用在用户空间返回值int,内核空间long 。最后,注意系统调用getpid()在内核中被定义成sys_getpid().
系统调用号:
每个系统调用号独一无二,一旦分配就不能再有任何变更。
执行系统调用时,通过系统调用号指明,进程不会提及系统调用的名称。
未实现系统调用——sys_ni_syscall(),返回-ENOSYS,针对无用的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的性能:
设计原则:简洁、高效
原因:
- 上下文切换时间短
- 系统调用处理程序和每个系统调用本身都很简洁
四、系统调用处理程序
通知内核的机制是软中断:通过引发一个异常来促使系统切换到内核态中去执行异常处理程序,即系统调用处理程序system_call()。
中断号128,指令如下:int 128 或者 int 0x80 退出是iret
(一)指定恰当的系统调用
- eax寄存器:将系统调用号传递给内核
- system_call():与NR_syscall比较,检查有效性
- call *sys_call_table(,%rax,8):执行相应的系统调用
(二)参数传递
- x86系统,ebx,ecx,edx,esi,edi按顺序存放前五个参数。
- 需要6个及以上参数,应用一个单独的寄存器存放指向这些参数在用户空间地址的指针。
- 返回值存放在e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