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5202闫佳歆——家庭作业汇总

第二章家庭作业

选题:2.69

分值:三分

作业过程:

以下是rotate_right函数的代码:

unsigned rotate_right(unsigned x, int n)
{
	int endbit;
	int i;
	if(n==0)
		return x;
	else
	{
		for(i=0;i<n;i++)
		{
			endbit = x & 0x1;
			endbit = endbit << (8*sizeof(unsigned)-1);
			x = x >> 1;
			x = x | endbit;
		}
	}
	return x;
}

这里用到的原理是,区分n的情况,如果是0则直接返回原值,如果不是0,就按照移位的次数控制循环,每次循环只移位1位。

具体循环的实现,是借助了一个变量为endbit,最后一位,用来保留右移一位后损失掉的那位,再通过移位使这位变成最高位,最后与x移位后的数据进行或运算,这样就完成了循环右移一次的功能;共需循环右移几次,就重复几次这个循环。

完成的代码如下:

#include <stdio.h>

unsigned rotate_right(unsigned x, int n);

int main()
{
	int n = 0;
	unsigned x;
	int w = sizeof(unsigned)*8;
	int flag = 0;
	unsigned result;

	while(!flag)
	{
		printf("please input how many bits you want to rotate_right shift:\n");
		scanf("%d",&n);
		if (n < 0 || n >= w)
		{
			printf("Wrong! Please input again!\n");
		}
		else
			flag = 1;
	}

printf("please input your data:\n0x");
	scanf("%x",&x);

	result = rotate_right(x,n);
	printf("the result is:0x%x\n",result);

	return 0;
}

unsigned rotate_right(unsigned x, int n)
{
	int endbit;
	int i;
	if(n==0)
		return x;
	else
	{
		for(i=0;i<n;i++)
		{
			endbit = x & 0x1;
			endbit = endbit << (8*sizeof(unsigned)-1);
			x = x >> 1;
			x = x | endbit;
		}
	}
	return x;
}

实验运行结果如下: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这个函数原型的构造并不难,找到思路后困扰我一时的只是是用或还是与,这个很容易就能够解决,更大的问题在我的主函数中输入无论如何都得不到正确的结果,后来发现是因为我的输入是0x12345678,我以为这个可以直接转换为16进制但是不可以,输出也是十进制,所以这导致了我的结果错误百出,后来我通过百度发现了%x的方法,输入输出格式改为这个之后就可以方便的输入输出16进制,并且在输入之前加了提示语0x,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果了。

这道题本身难度不算大,我主要还是栽在了自己的粗心上,没有注意输入输出格式,只想当然的去做,吸取了这次教训,以后的作业就不会有那么多冤枉路了。

代码的优化

从每次右移一位,按循环次数控制右移位数,能不能扩展成一步到位移动n位呢?我把代码变成了以下样子:

unsigned rotate_right(unsigned x, int n)
{
	int endbit;
	int i;
	if(n==0)
		return x;
	else
    {
	    endbit = x << (8*sizeof(unsigned)-n);
	    x = x >> n;
	    x = x | endbit;
    }
	return x;
}

这样就可以直接移动n位了。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关于开始的左移位数是要-n还是-什么,是右移了n位,上面的左移就要减n。

然后我又想,n=0的情况能不能并进去?代码就变成了这样子:

unsigned rotate_right(unsigned x, int n)
{
	int endbit;

    endbit = x << (8*sizeof(unsigned)-n);
    x = x >> n;
    x = x | endbit;

	return x;
}

验证是可以的。

endbit作为一个中间值,是不是有点多余?去掉之后变成:

unsigned rotate_right(unsigned x, int n)
{
    x = (x >> n) | x << (8*sizeof(unsigned)-n);

	return x;
}

也是可以的,更简洁了。

那么可以干脆直接用return返回:

unsigned rotate_right(unsigned x, int n)
{
    return (x >> n) | x << (8*sizeof(unsigned)-n);
}

这个一步步简化代码的过程让我做完了之后十分满意,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但是代码实现却很复杂,通过一步步的简化最终使代码变的简洁好看,成就感很大。但是对于我现在的水平,如果直接给我这样的一个代码,阅读起来还是有些费劲的,需要多加练习。

第三章家庭作业

选题:3.63

分值:两分

作业过程:

原来的函数:

int sum_col(int n,int A[E1(n)][E2(n)],int j)
{
	int i;
	int result = 0;
	for(i=0;i<E1(n);i++)
		result += A[i][j];
	return result;
}

转化为goto代码的版本:

int sum_col(int n,int A[E1(n)][E2(n)],int j)
{
	int i=0;
	int result = 0;
	if(!(i<E1(n)))
		goto done;
loop:
	result += A[i][j];
	i++;
	if(i<E1(n))
		goto loop;
done:
	return result;
}

在书中给的汇编代码中,逐句分析如下:

	movl	8(%ebp),%edx	   ;把ebp+8中的值赋给edx,也就是n
	leal	(%edx,%edx),%eax   ;eax中的值等于两倍的edx中的值,即2n
	leal	-1(%eax),%ecx	   ;ecx中的值等于eax中的值-1,即2n-1
	leal	(%eax,%edx),%esi   ;esi中的值等于eax的值加edx的值,即3n,esi存储的是E1(n)的值
	movl	$0,%eax		   ;eax置零,eax存储的是result的值
	testl	%esi,%esi	   ;检查esi中的值是正、负还是0
	jle		.L3	   ;因为初始化i是0,如果esi中的E1(n)≤0的话,就满足!(i<E1(n))跳转到done
	leal	0(,%ecx,4),%ebx	   ;ebx中的值等于0+4*ecx=4(2n-1)
	movl	16(%ebp),%eax	   ;eax中的值等于ebp+16,即j的地址
	movl	12(%ebp),%edx	   ;edx中的值等于ebp+12,即A[i]的地址
	leal	(%edx,%eax,4),%ecx ;ecx中的值等于[edx+4*eax]中的值,即A[i][j]
	movl	$0,%edx		   ;edx中的值置零
	movl	$0,%eax		   ;eax中的值置零
.L4				   ;相当于loop
	addl	(%ecx),%eax	   ;eax中的值+=ecx中的地址,即A[i][j]的地址
	addl	$1,%edx		   ;edx中的值加一,可以看出edx存放的是i
	addl	%ebx,%ecx	   ;ecx中的值加上ebx中的值放到ecx中,即ecx内值为A[i+1][j]
	cmpl	%esi,%edx	   ;比较esi与edx中的值,即比较E1(n)和i的值
	jl		.L4	   ;如果i<E1(n),跳转回.L4,相当于回到loop中的循环
.L3				   ;相当于done,结束

所以,由上面的逐句分析可得,esi中存储的是E1(n)的值,E1(n)=3n;
E2(n)储存在ebx中,ebx=4*E2(n),所以E2(n)=2n-1.

总结

这道题锻炼了我对汇编语言的分析过程,知道每一句对应的动作,不同指令的用法,寄存器中的数值的变化等等;同时还练习了for循环是如何在汇编中被实现的,这道题如果直接对着原函数分析不好分析,但是转变为goto形式的代码后就比较直接、一目了然

第四章家庭作业

选题:4.47、4.48两题

分值:两题各一分

作业过程:

4.47题:

leave指令等价于如下代码序列:

rrmovl	%ebp,%esp
popl	%ebp

也就是说它要执行的动作是,将帧指针ebp的内容赋给栈指针esp,然后弹出ebp,栈指针+4,结果是消灭这个栈。

参照pop指令的格式,可以得出如下的过程:

取指阶段   icode:ifun<--M1[PC] = D:0
		
        valP <= PC + 1	;下一条指令地址

译码阶段   valB <= R[%ebp]   ;得到ebp的值,这个值就是新的栈指针esp的值

执行阶段   valE <= valB + 4   ;栈指针的值+4

访存阶段   valM <= M4[valB]   ;读ebp中的值

写回阶段   R[%esp] <= valE   ;把更新后的指针赋值给esp
           R[%ebp] <= valM   ;弹出的ebp的值

4.48题

iaddl的指令是集合了irmovl指令和addl指令,先用irmovl指令将一个常数加到寄存器,再用addl把这个值加入目的寄存器。

由题中的图,参考irmovl和addl指令的过程,可以得到如下过程:

取指阶段   icode:ifun = M1[PC] = C:0
        
	   rA:rB <= M1[PC+1]   ;取出操作数指示符
           valC <= M4[PC+2]   ;取出一个四字节常数字,即想要加进去的那个常数
           valP <= PC + 6   ;下一条指令地址

译码阶段   valB <= R[rB]   ;读入想要存到的那个寄存器

执行阶段   valE <= valB + valC   ;得到目的寄存器中的值和常数值的和
           SetCC

访存阶段  

写回阶段   R[rB] <= valE   ;把结果写回到目的寄存器中。

感想

这次的作业难度比较低,主要是复习了对顺序实现的几个步骤里都做了些什么,每一步都代表着什么意义,练习熟练后可以做到举一反三。

第六章家庭作业

分值分配

6.28:20135202(1.5) 20135220(0.5)

6.37:20135202(1) 20135220(3)

6.38:20135202(3) 20135220(1)

6.28 分值1分

(1)所有会在组6中命中的十六进制存储器地址:

由习题6.13的表可知,如要命中组六,需要标记位为91,组为6,也就是说八个CT位的值分别为1001 0001,三个CI的值为110,剩下两位是任意的,取值范围为00,01,10,11,所以所有的情况只有四种:

1 0010 0011 1000 = 0x1238

1 0010 0011 1001 = 0x1239

1 0010 0011 1010 = 0x123A

1 0010 0011 1011 = 0x123B

(2)命中组1的:同上题相同,八个CT值分别为0100 0101,三个CI值分别为001,有四种情况:

0 1000 1010 0100 = 0x08A4

0 1000 1010 0101 = 0x08A5

0 1000 1010 0110 = 0x08A6

0 1000 1010 0111 = 0x08A7

6.37 分值2分

题目

C程序:

int x[2][256];
int i;
int sum=0;

for (i=0;i<256;i++){
	sum += x[0][i] * x[1][i];
}
  • sizeof(int) == 4

  • 数组X从存储器地址0x0开始,按照行优先顺序存储。

  • 每种情况中,高速缓存最开始时都是空的。

  • 唯一的存储器访问是对数组x的条目进行访问,其他所有变量都存储在寄存器中。

A、假设高速缓存是1024字节,直接映射,高速缓存块大小为32字节,不命中率是多少?

直接映射是每组只有一个高速缓存行,块大小为32字节,表示可以存储8个int数值。
数组是按照行优先存储的,计算数组一行的大小为256*4=1024,所以高速缓存只够存数组的一行。
所以x[0]和x[1]的每一个元素(x[0][i]和x[1][i])对应的高速缓存是同一个块。
因此,每次请求都在加载,驱逐,替换。不命中率为100%。

B、高速缓存改为2048字节,不命中率是多少?

缓存足够大,可以存储整个数组
因此只有冷不命中,而块大小为32字节,表示可以存储8个int数值
所以每次都会加载x[0][i]~x[0][i+7]共8个数值到缓存组中,这里就只有x[0][i]是不命中的
所以不命中率为1/8 = 12.5%

C、高速缓存是1024字节,两路组相联,使用LRU替换策略,高速缓存块大小为32字节,不命中率是多少?

两路组相联表示每组有两个高速缓存行,而每行可以存储8个数值
高速缓存只有1024字节,不够存储数组
发生不命中的时候,一个是冷不命中,另一个是缓存中没有,需要加载进去
这时使用的是LRU替换策略,替换最近最少用的,替换的那一行的8个数值已经都用过了,再也不会用到了
所以最后还是相当于只有冷不命中,相当于每8个数据中只有一个是不命中的
所以不命中率为1/8 = 12.5%

D、C中,更大的高速缓存大小会帮助降低不命中率吗?

不会,因为块大小不变时,冷不命中的概率不可能被减小。

E、C中,更大的块大小会帮助降低不命中率吗?

会降低,因为一个块的大小增加,冷不命中的频率就降低。

6.38 分值2分

解:

由题意可知,C=4KB=4096 Bytes,而C = S x E x B,在直接映射高速缓存中E = 1,块大小B=16 Bytes,可得S = 256,一共有256个高速缓存组。

(1)N = 64时:

数组大小为2x64x4=512字节,缓存容量足够大,不用考虑容量不命中。
因为每块是16字节,数组中每个单元为4字节,所以四个一组,一共需要16组,每一组中的行都是满的

sumA步长为1,遵循了行优先顺序,这个里面只有冷不命中,就是四个中有一个不命中,不命中率为0.25

sumB是列优先,步长为N,每一次都会与上一次的映射到同一个块,导致每次都会冲突,所以不命中率为1

sumC中除了四个中有一个冷不命中外,还因为列扫描到i+1时的冲突不命中(每次都会映射到同一组同一块),所以不命中率为0.5

(2)N = 60时:

数组大小为2x60x4=480字节,缓存容量足够大,不用考虑容量不命中。
因为每块是16字节,数组中每个单元为4字节,所以四个一组,一共需要16组,但行中不是满的

sumA同上,只有冷不命中,不命中率为0.25

sumB消除了冲突不命中,不会每次都映射到同一组同一块,所以只有冷不命中,不命中率为0.25

sumC理由同上,只有冷不命中,不命中率为0.25

第十章作业

题目:10.8

编写图10-10中的statcheck程序的一个版本,叫fstatcheck,它从命令行上取得一个描述符数字而不是文件名。

分值:2分

解题过程:

图10-10代码如下:

#include "csapp.h"

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struct stat stat;
    char *type, *readok;
    
    if (argc != 2) {
    	fprintf(stderr, "usage: %s <filename>\n", argv[0]);
    	exit(0);
    }
    
    Stat(argv[1], &stat);//这句是从命令行中读取一个文件名
    if (S_ISREG(stat.st_mode)) 
    	type = "regular";
    else if (S_ISDIR(stat.st_mode))
    	type = "directory";
    else 
    	type = "other";
    if ((stat.st_mode & S_IRUSR)) /* Check read access */
    	readok = "yes";
    else
    	readok = "no";
    
    printf("type: %s, read: %s\n", type, readok);
    exit(0);
}

题目要求是从命令行读取的内容从文件名改为描述符数字。那就先找到这个取得文件名的代码,是

Stat(argv[1], &stat);

这一句中argv就是用来去输入的信息的,取出放到stat中。所以只需要更改这一句即可,需要的是一个将字符串转换为整型数的函数,经过查询百度后找到了atoi函数,所以这句话修改为:

fstat(atoi(argv[1]), &stat);

即可。

posted @ 2015-11-17 00:18  20135202闫佳歆  阅读(44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