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学习总结

  

由于上周没有写学习总结,所以本周的总结也包含一部分上周学习的内容,

  1. 上周老师教了我们Java编写的过程,首先将程序保存为java后缀,并进行编译产生一个class为后缀的文件,然后就可以在JVM 上解释java程序。课后安装了JDK,并配置了其环境变量,然后运行了第一个java程序“Hello World!!”。
  2. 课上老师特别强调了文件名要同主类名,就是程序中带有public的主类后面的类名要与java后缀的文件名相同,类名称的首字母要大写。
  3. 这次还具体学习了不同数据类型可表示的数据范围高低,由低到高分别是byte、short、char--》int--》long--》float--》double。数据类型的转换包括自动类型转换和强制类型转换,如果数据超过原有数据类型可表示的范围,就需要进行强制类型转换。
  4. 课堂上老师还对字符与整型之间进行转换,列如输入一个汉字,则输出它的整型和它后面的几个汉字。
  5. 逻辑运算符包括与和或,与要求返回值都为真,结果才为真,或只要有一个为真结果就为真。与中有“&”和“&&”,“&”要求所有条件都判断,而“&&”如果第一个条件为false,则后面的条件将不再判断。或包含“|”和“||”,“|”要求条件都判断,“||”第一个条件为true,则后面的条件将不再判断。
  6. 这周学习了类与对象,类中包括声明成员变量和定义方法的内容。然后为了使用这个类,就必须创建并实例化对象,就可以使用对象访问类中的属性或方法,调用tell()方法把内容输出。其中注意使用对象前必须实例化。每个类都可以产生多个实例化对象,只要在实例化对象中使用了关键字就开辟了新的堆内存空间,每一个实例化对象都会有自己的堆、栈内存空间。
  7. 封装性是面向对象的第一大特性,封装方法是在属性名称和方法名称前加private,加入此关键字后程序无法进行编译,不能由对象直接进行访问,必须通过setter和getter方法设置和取得。

个人总结

个人感觉李津老师讲课还是很通俗易懂的,而且java和c语言还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所以目前学起来还是没有太多的困难,但其实学的也只是java的基础而已,不能因为轻松就放松学习,而是更要努力夯实基础。

posted on 2019-09-07 14:43  lizhiyang  阅读(14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