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fka实践、升级和新版本(0.10)特性预研
本文来自于网易云社区
一、消息总线MQ和Kafka (挡在请求的第一线)
1. 几个应用场景
case a:上游系统往下游系统推送消息,而不关心处理结果;
case b:一份新数据生成,需要实时保存到数据库,索引系统,统计系统等;
case c:调用一个耗时很长的接口,需要在任务完成的时候告知调用方;
这个时候消息总线(Message Queue)就可以发挥作用,它的特长是“解耦”:
case a:消息先推送到MQ,下游从MQ拿消息;
case b:新数据推送到MQ, 数据库、索引系统、统计系统可以各自开一个更新进程(独立的进程可以避免某个系统更新成功,某个系统更新失败的问题),从MQ拿数据更新。
case c:耗时很长的被调接口采用异步机制,收到请求后立即返回给调用方,然后提交具体任务。等真正完成后发消息给MQ, 调用方监控MQ获取完成通知。
MQ的性能一般比较强悍,还可用作“抵御请求流量冲击”,在高峰期的时候,请求都接受发送到MQ,后面根据实际处理能力,从MQ拿数据处理。因此只要满足可“解耦”的大前提,MQ就可以作为数据/请求的总入口,挡在请求的第一线,各个相关系统从MQ获取数据。
Kafka[1] 作为MQ中的佼佼者,有几个特性让人印象深刻:
1)数据多机备份,落地到磁盘,基于offset数据可以方便的指定消费。
2)基于内部协议,获取数据的消费进程天生支持 balance和failover。
3)集群的可靠性较高,维护成本还算低。
4)几乎主流的实时流计算框架(storm,spark,flink)都支持kafka。
2. Kafka的角色分布
Kafka的sever 叫broker,broker有两种角色:leader 和 follower。 leader 和 follower 是针对partition(kafka的逻辑结构见下文)来说的,producer和consumer只会和leader交互。当Kafka集群发生动荡,会重新挑选新的leader,producer 和 consumer 会自动兼容leader的变动,但当leader无法选出,会抛出异常。
3. Kafka的逻辑结构
broker -> topic -> partition -> message<time, key, value>
上面都是1对多的关系,操作数据只需要指定topic,partition的分配系统会帮你完成。
4. Kafka的物理结构
broker上会为拥有的(无论是作为leader还是follower)topic-partition创建目录 topic-partition-number,目录下的内容如截图:
一个segment由3种名字相同的文件组成,.index文件 , .log 文件,.timeindex 文件
文件的名字(segment name): 记录base offset,全局的offset,从0开始计数。
.index file : 记录 <relative offset, physical position>,physical position对应的是.log文件物理偏移。
采用折半查找,基于消息的offset可以快速定位所在的文件, segment->index->log:
1)定位segment。
2)使用segment对应的index文件获取物理偏移。
3)使用segment对应的log文件,获取具体的数据。
.timeindex 文件是0.10版本新增的,结构如下:
.timeindex file: <timestamp, offset>, 当新的msg 的时间大于当前segment的 largest time, 则往 timeindex file 添加一行数据 (0.10)
加入这个文件能优化 time based log rolling, time based log retention, search message by timestamp等操作(详见KIP-33 [2])。
邮件-数据中心目前选用Kafka部署北京、杭州两地的集群,机器总规模大概20台,涉及的业务包括邮件服务化、严选大数据平台、严选CRM、严选商品搜索等。
二、Kafka producer&consumer (Kafka的两板斧)
1. producer
0.10的producer新增较多的配置参数,和性能密切相关的配置包括:
batch.size :size based batching
linger.ms:time based batching
compression.type : kafka支持 GZIP, Snappy 和 LZ4
max.in.flight.requests.per.connection :重试的时候会影响消息顺序
acks:影响持久化
producer 的数据发送流程:
每个topic的partition有个队列,从队列中获取就绪发送的batch。
发送到相同leader broker的batch聚合在一起。
构建request发送数据。
batch 只要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认为就绪:
batch.size 条件满足。
linger.ms 条件满足,收集等待更多的数据可以提升吞吐量。
其它发送到相同leader broker 的batch已经满足条件。
flush() 或者 close()调用。
batch的size越大,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好的压缩比率=>更大的吞吐量, 但也会导致 延时较高, 需要根据应用场景做调配。
producer acks 参数的影响:
max.in.flight.requests.per.connection
表示将grouped batch 发送到leader broker,还未resp的请求数
设置为 1: request确定resp后,逐个发送,但会降低吞吐量。
设置为>1: 提升吞吐量,但在producer失败重试时,会导致message在borker端乱序。
2. producer的性能测试
在线上的备机(40 core, 96GB)测试了一把producer的性能,环境如下:
borker: 一台server上启动3个broker。(只是测试目的,线上环境应该一台server部署一个broker)
topic: partition个数为6, replicator为3
使用自带的性能测试脚本kafka-producer-perf-test.sh,设置
batch.size = 16KB,
linger.ms=5,
max.in.flight.requests.per.connection=1,
compression.type=gzip
acks=-1
总共发送100W消息,每个消息的size为1000byte,结果如下:
32941 records/sec (31.42 MB/sec)
32.53 ms avg latency, 412.00 ms max latency,
6 ms 50th, 186 ms 95th, 239 ms 99th, 335 ms 99.9th
最基础的参数调配,producer性能还是挺给力的。基于这批参数,可以对吞吐量、延时、持久化做取舍,增加partition的个数也会提升吞吐量。
3. consumer
kafka consumer balance
kafka以group的概念来组合 consumer, 以partition粒度对组内的consumer做rebalancing,封装的消费API可以自动帮你完成balance。实现consumer间的分配调用有两种方式:
old consumer : 基于zookeeper实现。消费过的offset信息要更新到zookeeper,可能存在zookeeper的性能瓶颈,0.9以下版本都是这种消费模式。
new consumer:基于kafka group protocol 支持,使用client-side执行分配策略,在 group coordinator(broker) 维护 partition 到 consumer 的分配关系。将groupId映射到 内部topic __consumer_offsets 的某个partition, 该partition 的leader 作为 group coordinator,同时该partition也存放offset信息。
消息处理的语意支持
在消息处理上,kafka 只支持 at least once 和 at most once,0.10版本目前不支持 exactly once,因为重复数据可能出现在produce阶段,数据重复处理可能出现在consumer阶段:
在produce阶段,如果borker回传确认消息的时候挂掉,触发produer重发消息,导致重复数据,这时候如果业务是幂等的,可以忽略该问题。
在consume阶段,依靠可外部系统可以保证数据只处理一次,例如将 partition-offset-result 一起存放到结果中,失败时只要定位上次的offset,可以保证消费阶段的exactly once。
KIP-98 [3](Exactly Once Delivery and Transactional Messaging)将会支持exactly once,发布在0.11版本。
自动提交offset
配置以下几个参数,可以开始自动提交offset:
enable.auto.commit=true
auto.commit.interval.ms=5000
若enable.auto.commit设置为true,consumer在获取下一批数据的时候,自动提交上批数据的offset (获得的语意是 at least once)
consumer#poll()方法触发两件事:
1) 如果 enable.auto.commit 设置为true,距离上次提交时间间隔大于auto.commit.interval.ms,则提交上一批数据的offset。
2) 获取当前一批的数据返回。
auto.commit.interval.ms控制offset提交的频率, 值越大consumer rebalance 后重复处理的数据可能越多。
手动提交offset
有两个方法可以手动提交:
consumer.commitSync() // retry 直到成功 或者 抛出异常
consumer.commitAsync() // 不会retry, 提供callback包含提交的结果
4. consumer的性能测试
测试机器和producer相同,测试的topic partition个数有6个(消费的线程数最大开到6个),结果如下:
start.time, end.time, data.consumed.in.MB, MB.sec, data.consumed.in.nMsg, nMsg.sec
2017-07-03 14:29:18:164, 2017-07-03 14:29:22:408, 476.8372, 112.3556, 500000, 117813.3836
每秒能消费的消息数量 11W+ , 数据量每秒 112MB。
消息队列用于构建异步、解耦的架构,会更关注producer的性能能否顶住大量的请求,而在consumer阶段,处理消息的耗时(应用自身的业务逻辑)一般会远远大于consumer自身的耗时。kafka 的producer会等待数据从leader到follower的落地(ack=all),而consumer没有这些耗时,只需要批量的从leader获取数据和更新消费Offset,所以性能会比producer好很多。
三、Kafka的大版本升级和兼容性 (部署的系统总会要升级的)
1. Kafka 版本升级
当前版本:0.8.1.1
升级版本:0.10.2
需要升级的几大因素:
1. 升级后有权限控制ACL
可以精确控制每个topic 的produce权限和consume权限。
2. 消息offset数据的存储改变
消费的offset存放位置在低版本中在zookeeper, 存在一定的性能瓶颈和隐患,新版本中已经放到 internal topic, 性能有较大提升。
3. kafka stream的引入
kafka stream 是轻量级的流处理Client lib, 无任何其它依赖。
它使得Apache Kafka可以拥有流处理的能力,通过使用Kafka Stream API进行业务逻辑处理最后写回Kakfa或者其他系统中。
2. 升级目标
不影响线上任务,逐台重启。
能兼容新旧的producer和consumer,不影响旧代码的运行。
旧的数据生成消费机制能顺利的过渡到新模式下,不会对数据造成重复处理或丢失。
3. 升级过程记录
两个重要的参数设置:
inter.broker.protocal.version
更新中:0.8.1.1
全部broker更新完成后设置为 0.10.2 ,再逐台重启服务。
log.message.format.version
更新中:0.8.2
所有consumer都更新后(new consumer),再设置为 0.10.2
如果设置为 0.8.1.1 ,获取消息的时候会做转换(兼容低版本的message格式),没有zero-copy, CPU负载上升5倍, 建议设置为 0.8.2 or 0.9.0。
因为broker是向下兼容的,升级过程中必需先成功升级所有的broker。Client(producer 和 consumer)在broker完成升级之后再升级。但在实际情况中,client涉及的程序很多,升级进度必然会远远落后于broker端,所以我们考虑跨版本的情况(broker的版本高于client)。
4. 无压缩跨版本的性能测试
broker: 0.10.2
producer: 0.8.1.1
./bin/kafka-producer-perf-test.sh --messages 500000 --message-size 50000 --topic test-update-perf --threads 8 --broker-list * —show-detailed-stats --csv-reporter-enabled --metrics-dir ./perf-test --reporting-interval 3000
结果如下:
compression, message.size, batch.size, total.data.sent.in.MB, MB.sec, total.data.sent.in.nMsg, nMsg.sec
0, 50000, 200, 23841.86, 56.4680, 500000, 1184.2196
QPS 1184 nMsg.sec,每个broker 进程 CPU load < 50%。
old consumer:0.8.1.1
./bin/kafka-consumer-perf-test.sh --topic test-update-perf --zookeeper 10.100.96.94:2183 --threads 1 --group perf-consumer-t4 --message-size 50000 --messages 10
QPS大概在 3000 nMsg.sec,使用old consumer(0.8.1) 消费 new broker(0.10.2)的数据, broker需要做消息格式的转换, 实际观测 broker 进程的CPU负载不高 < 20%。
5. 跨版本压缩数据的测试
broker: 0.10.2
old producer: 0.8.1.1
start.time, end.time, compression, message.size, batch.size, total.data.sent.in.MB, MB.sec, total.data.sent.in.nMsg, nMsg.sec
2017-06-09 18:17:09:810, 2017-06-09 18:17:40:309, 2, 50000, 200, 23841.86, 781.7259, 500000, 16393.9801
QPS 16393 nMsg.sec, 每个broker 进程 CPU load < 50%
old consumer:0.8.1.1
QPS大概40000 nMSg.sec,使用 old consumer 消费压缩数据,broker 的CPU 负载没有很高 <20%。
因为跨版本调用涉及到消息格式转换,更关注的是带来的CPU负载,性能这块可以参见上文的producer、consumer性能测试相关。
四、Kafka Stream 初窥 (实时计算我有我的路)
1. Kafka Stream简介
目前支持实时流计算的有一些框架,如: Spark (micro batch),Storm, Flink,Samza;这些系统都需要部署集群。Kafka stream是实时流计算库,依靠现有的kafka集群,提供分布式的、高容错的、抽象DSL的实时流计算实现:
除了Kafka Stream Client lib以外无外部依赖,轻量的嵌入到Java应用中。
严格区分Event time(数据产生的时间)和Process Time(系统处理的时间),可处理乱序到达的数据。
支持本地状态故障转移,以实现非常高效的有状态操作,如join和window函数。
提供必要的流处理原语、hige-level Stream DSL和low-level Processor API。
2. Kafka Stream和其它流计算框架的对比
一般的流计算框架用job或者topology来描述任务,它们关注的是:
对于提交的任务,高效的将机器资源分配给任务执行。
任务必须打包自己的业务实现代码(包括依赖包,配置等)提交到集群,集群负责部署到工作节点。
管理任务的执行情况,保证任务之间的资源隔离性。
kafka stream更关注于问题本身:
当有新的实例加入执行或者某个执行实例挂掉,就会触发工作实例的balance(原理和kafka consumer的balance一样)。只需要启动一个java进程就可以加入计算任务,kafka stream的实例很适合用容器部署。
kafka stream的输入和输出都是kafka的topic,同时可维护本地状态(key-value 的表,默认是以 RocksDB实现)支持aggregations和join的计算。状态结果以topic作为Write-ahead logging,所以即使某个实例失败,状态也可以在其它实例恢复。一般实时计算的结果如果要查询,需要将结果数据写入到外部系统(如HBase,Redis),但基于kafka stream的本地状态存储,可以直接向各个实例查询 [4],节省数据的再落地成本。
3. 什么时候选用Kafka Stream
当你的环境中已经存在Kafka作为数据入口,后面当然也可以接 Spark、Storm、Flink等实时流处理框架。如果你的实时流计算只是做一些数据转换清洗、按key聚合计算、需要读取多个topic的数据join,不妨先看下kafka stream的流式计算支持,它能以更轻便的方式实现计算需求。如果你的数据来源涉及DB,HDFS,计算过程中涉及机器学习、NoSQL, 则需要考虑 Spark、Storm、Flink。
REF:
[1] http://kafka.apache.org/intro.html
[2] https://cwiki.apache.org/confluence/display/KAFKA/KIP-33+-+Add+a+time+based+log+index
[3] https://cwiki.apache.org/confluence/display/KAFKA/KIP-98+-+Exactly+Once+Delivery+and+Transactional+Messaging
[4] https://www.confluent.io/blog/unifying-stream-processing-and-interactive-queries-in-apache-kafka/
网易云产品免费体验馆,无套路试用,零成本体验云计算价值。
本文来自网易实践者社区,经作者潘胜一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
【推荐】 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的主要区别
【推荐】 知物由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如何在网络安全领域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