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_《未来世界的幸存者》阮一峰--2/5

 

 

 

 阮一峰的个人网站:  传送门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传送门

 书籍_《未来世界的幸存者》阮一峰--1/5  传送门

 书籍_《未来世界的幸存者》阮一峰--2/5  传送门

 书籍_《未来世界的幸存者》阮一峰--3/5  传送门

 书籍_《未来世界的幸存者》阮一峰--4/5  传送门

 书籍_《未来世界的幸存者》阮一峰--5/5  传送门 

 

 

为什么雇佣制度对工人不利?  文章:传送门

 

  "今天,有人问你干什么工作,其实就是在问,谁雇佣了你?人们已经默认,工作就是雇佣,雇佣就是工作。"

 

  "现在的人们把每天去公司上班,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许多人的心目中,人生只有一种模式:找到一家愿意雇佣你的公司,一直工作到退休,如果中途离职,那就再找下一家公司上班。"

 

雇佣制度是一种有倾向性的制度:对资方有利,对劳方不利。

    今年公司赚了100万,那么工人可以获利多少?回答是不确定,看老板心情。他想多分你一点,你就可以多拿钱;他一毛不拔,你也拿他没办法,而且你也清楚,这样对他有利。公司赚多少钱,其实对你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老板的分配决策。

    反过来说,今年公司亏了100万,老板的决策就更简单了,就是把你解雇,省下你的工资支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家公司宣布解雇员工以后,股价反而上涨了,因为市场认为这样有利于公司的发展。你失业了很痛苦,但是股东高兴了,因为他们的股票更值钱了。
案例:雇佣制度利益

 

  能力强的、聪明的人,虽说给公司带来不少利益,但是做几年就远走高飞的情况非常多。他们的离开就会给公司造成了很大的缺口,很多地方都要好久才能补上,公司的元气大伤。

 

  "公司发现,他们不能太依赖人才,而应该让人才依赖公司。管理层的最终作用,就是让谁离开了都无所谓,公司都能正常运作"

 

  大公司把各个部门划分得很细很细,每个人负责的东西很单一。这样一来,每个员工“术业有专攻”,效率上去了,经验积累了,而且公司的运作就会流程化。

 

 

母鸡与前端工程师  文章:传送门

 

    中国是世界鸡蛋第一大国。据统计,2013年全国产量5750亿枚,一个中国人平均一年要吃掉400多枚鸡蛋。

    那么中国需要多少只母鸡,才能达到这样的产量?

    据说,普通母鸡一年大概生200~250枚鸡蛋。养鸡场里面最优秀的母鸡,一年可以达到320枚。以250枚计算的话,中国至少需要有23亿只母鸡,才能满足全国人民吃蛋的需求。
案例:“鸡蛋”统计数据

 

  中国一年需要生产多少张网页,才能满足人民消费的需要?我国手机用户超过13亿,智能手机用户超过6亿。就算其中只有一半人上网,那也是3亿多人。这么多人,每天都有几十分钟或者几个小时,要使用手机上网。全体中国人一年消费的网页和 App 的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

 

    首先,你应该热爱编程。

    职业程序员每天都必须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面,与机器对话的时间,远超过与人对话。如果不是真心热爱编程,这会很难忍受,简直像是一种惩罚。让一个人在他不喜欢的事情上面,筋疲力尽地干上几年甚至几十年,那是多么痛苦的人生。

    其次,编程本身虽然是一种智力活动,但是中国的现实却更像一种体力劳动。

    由于运营活动太多,开发是做不完的,App 必须不断地推出新版本。工作量常常是超负荷的,任务排期一个接着一个,中间根本没有喘息时间,同时做多个项目也是家常便饭。每个项目都有截止期,做不完只能加班。这样说吧,制作网页本身是有趣的,但是像流水线一样的“制造”网页是乏味的,好比养鸡场的母鸡不停得下蛋,每周必须完成5个蛋的指标。

    最后,这个行业的新陈代谢很快。
职业:加入程序员知道的三件事

 

  “未来所有行业,低端的、低技能的岗位都会被机器取代,只有技能最强、最有创造性的人不会被淘汰。”

 

 

你的命运不是一头骡子  文章:传送门

 

  "有一次,我看见一头骡子缓缓走着,突然停下来,低着头毫无表情地一动不动,不知道是累了还是不想走了。监工见状,立即拿棍子戳它,它茫然地抬起头,又顺从地继续向前走了。"

 

  "看到这一幕,我非常感慨。骡子并不知道,为何要把如此重的铁管背到山顶,就是因为主人要求它这么做,就任劳任怨地干了。哪怕有那么一瞬间,它的内心有过一丝抗拒或疑问,主人一施压,它就不再追问了,回到正常的状态,默默地听任摆布"

  

  "我比较熟悉软件工程师这个职业,也就是职业程序员。在我看来,这种职业跟骡子有很多相似性,尤其在大公司里。因为大公司有严格的分工,设计师出视觉稿,业务部门提出需求和业务逻辑,产品经理负责项目实施,工程师的职责就是严格按照设计稿,将产品一模一样地实现出来。本质上,这跟骡子背铁管上山,并没有区别。"

 

        《黑客与画家》的作者保罗•格雷厄姆,做过一个非常好的概括:
    “……(你)只是一个负责实现领导意志的技术工人,职责就是根据规格说明书写出代码,其实与一个挖水沟的工人是一样的,从这头挖到那头,仅此而已,从事的都是机械性的工作。”
案例:《黑客与画家》的作者保罗•格雷厄姆

 

 

为什么退休金是靠不住的  文章:传送门

  

  "如果没有新的钱进来,全国的养老金在17个月后就会发放光。当然,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因为法律规定,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个人和单位都要向政府缴纳养老保险,具体比例由各省自行决定"

 

    台湾是一个现成的例子。它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地区之一,所以他们的养老金早就不够用了,破产在即,不得不立刻改革,减少养老金发放规模。台湾年轻人的薪水并不高,台北房价却直逼香港东京,现在养老金又要减少,年轻人的郁闷和绝望可想而知。一个台湾网友给出了三条对策。

    上策:要求改变制度设计,每一代人自己养自己,让有钱的老人补贴没钱的老人,不要拿下一代的钱发给上一代人。

    中策:移民,彻底脱离这个制度。自己出不去,也要让下一代出去。

    下策:如果走不了,就不要生育,并且拼命地挣钱和存钱。同时,支持安乐死合法化,因为未来很可能,你的钱都用光了,人却还没死。
案例:台湾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了1926年至1976年的证券投资回报率,发现存在一条经验规则:如果一年的支出小于投资组合的4%,那么你就可以退休了。这被称为“百分之四”规则(Four Percent Rule)。举例来说,如果你每年的总支出为4万,而你的证券投资有100万,那么你就可以退休了。根据研究,这条规则成功的概率是94%,即每年从证券账户提款4万元,用于消费,你有94%的概率,可以连续提款超过30年。

    刚开始,美国人自己也不相信这个规则是可靠的,有人在1994年做了一次实证检验,故意选择1938年到1972年这段大熊市,每年取出原始投资金额的4%。结果令人震惊,一直要到33年以后才会把钱取光。这还是熊市,如果碰到大牛市,连续取款的年数还可以延长。
案例:“百分之四”规则

 

 

45岁以后的人生  文章:传送门

 

  "我只指出一个事实:IT 行业是一个年轻人的行业。"

 

  "老员工在这个行业是稀有动物,从35岁开始,数量急剧减少,年龄越大越稀有。网上的传言只是从一个侧面,验证了大家的这种感觉。"

 

    首先,工作强度太大了。IT 公司的加班是家常便饭,业务越忙、加班时间越长。很多团队都采用“996”工作制: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六天。杭州有一家全世界最著名的电子商务公司,天天半夜12点,办公楼灯火通明,门口等着接生意的出租车排成一长队。有一项统计《2016年 IT 公司加班时间排行榜》,华为排在第一位,平均每个工作日加班3.96小时,第二位是腾讯,加班3.92小时。
 
    IT 公司缺少老员工的第二个原因是,这个行业变化太快了,老员工没优势。

    老员工的优势是经验和人脉,可是在 IT 行业,这两样东西都不是特别重要,新事物层出不穷,旧事物没多久就无人问津。最近的行业热点:共享单车、直播、VR、区块链、O2O……都是新事物,史无前例,大家都没经验。谁占领了市场,谁就成了标准。而且,新事物的市场往往主要是青年,他们接受新事物的程度最快最高,用“90后”去设计产品、打开市场,可能比使用“70后”有效得多。
问题:为什么 IT 公司都是年轻人的天下?

 

  "中国的 IT 企业里面,第一线员工干到34岁时,大概已经拼搏了10年以上,再拼命有点力不从心了。对企业来说,该员工最能创造价值的巅峰也已经过去了。等他到了45岁,如果还没有当上高管,很可能已经创造不了价值了,再留着他反而可能有负作用,让企业变成松松跨跨的养老院。"

 

  "马云在湖畔大学对企业家上课,第一课就说: “小公司的成败在于你聘请什么样的人,大公司的成败在于你开除什么样的人。大公司里有很多老白兔,不干活,并且慢慢会传染更多的人。”可见最成功的企业家早就认可这种做法。"

 

    一个名叫“蓝血研究”的公号里面,贴出过一篇据说是内部员工的文章。首先,作者表示理解公司的做法。

    “年龄大,股票多的员工消耗了华为大量的成本,公司要清理这样的员工为年轻世代释放出更大的空间,这是极其合理的事情。而且大部分的老员工基本已经财务自由,就算没有完全自由,保留的股票也基本可以衣食无忧。”

    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强制退休或者不续约的,都不是年龄大和股票多的高成本员工,反而是在华为兢兢业业十来年,考评普通职级一般,收入和股票都偏低的那一群人”。

    作者认为很多高职级的管理者更应该被裁掉。

    “高管真的是那么不可或缺吗?我真心不觉得是这样,很多情况下恰恰相反。当前很多高管其实离业务很远,让他们去做一件基层员工的事情,他们反而是做不了的,自己也没有做什么高大上的战略性的事情,每天就是开会开会开会,分配任务。大部分都貌似很忙,每天都开会到很晚,但是真的对业务有多大帮助呢?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一边是我们的基层大龄扎实贡献的员工被裁被退休,一边是管理者的岗位职级嗖地往上涨,公平何在?公理何在?”

    “一个19级的管理者的年收入大概是他所管理的15级员工的5倍,但是19级的贡献度真的是15级的5倍吗?以现在的体制,把15级的人扔到19级的岗位上,该部门会出大乱子吗?业务就会因此出现毁灭性打击吗?还是说15级经过几个月适应,竟然也能干19级的岗位。到底是谁 overpay, 到底是谁应该被退休?”
案例:“蓝血研究”

 

  技术的进步让人类活得更长更健康,但也让我们变得不那么有用了。将来也许每个人都要选择两次自己的人生:一次是大学毕业找工作时,另一次是45岁没有工作时。

 

 

你的 B 计划在哪里?  文章:传送门

 

    军事行动至少要准备两套计划:A 计划在正常情况下执行,B 计划是应急计划,在 A 计划落空时执行。这就好比电话打到一半,突然手机没电了,要是你随身携带第二块电池,就能应急。B 计划就是那备用的第二块电池。

    对于人生来说,你现在的职业就是 A 计划,应该努力追求职业成功。但是,也要做好两手准备,万一 A 计划失败,还需要一个 B 计划,对自己的退路有所安排
案例:B计划

 

  "真正的B计划是用来救命的,是一旦现在的生活崩溃,你用来逃生的计划。"

  

    ”罗娜曾是曼哈顿的一个律师,2009年金融风暴时被事务所辞退,后来开了一家烘培店。她现在一周工作六天,每天5点半就要起床,开始烘面包。以前她处理文件,现在处理的是20磅一包的面粉。晚上关门以后,她还要抽出时间记账。得了感冒,她也不敢休息,因为承担不起小店关门的损失。“

    ”玛丽也曾经是律师,每周工作60小时,年薪25万美元。她辞职后,开了一家婚礼公司。为了拿到第一笔生意,她只开价2000美元,但是足足准备了五个月。折算下来,每小时的报酬不足2美元,而她当律师的收费是每小时450美元。“
案例:几个纽约白领的 B 计划

 

  "B 计划要选择那些能鼓舞自己、唤起热情的工作的一个原因,这样比较容易产生勇气。"

 

  "B 计划可能不会立即带来经济上的成功,但是你可以从中获得自由、自我认同和成就感。"

posted @ 2018-08-06 11:30  Cynical丶Gary  阅读(21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