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集合框架-概述
## Java 集合框架
学习目标
- 会使用集合存储数据
- 遍历集合,取出数据
- 掌握每种集合的特性
学习方法
- 学习顶层!通过顶层接口/抽象类的共性方法,所有子类都可以使用
- 使用底层!顶层无法创建对象,需要使用具体的实现类创建对象
框架图
第一章 Collction集合
一种工具,放在java.util
包中
单列集合的最顶层接口,定义了所有单列集合的共性方法
方法 | 描述 |
---|---|
boolean add(E e) | 把给定的对象添加到当前集合中 |
boolean isEmpty() | 如果此集合不包含元素,则返回 true 。 |
boolean remove(E e) | 从该集合中删除指定元素的单个实例(如果存在) |
int size() | 返回此集合中的元素数。 |
boolean contains(E e) | 如果此集合包含指定的元素,则返回 true 。 |
Object[] toArray() | 返回一个包含此集合中所有元素的数组。 |
void clear() | 从此集合中清空所有元素 |
创建集合对象时,使用多态,面向接口编程
比如Collection<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测试代码
package collection;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
/**
* 面向接口编程
* 增、删、判空、包含、统计、清空、转数组
*/
public class TestCollection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换了后面的new类型 不影响引用类型的使用
Collection<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 Collection<String> list = new HashSet<>();
// 重写toString方法
System.out.println(list);
System.out.println(list.add("A"));
System.out.println(list.add("D"));
System.out.println(list.add("A"));
System.out.println(list.add("B"));
System.out.println(list.add("C"));
System.out.println(list);
//删除第一个匹配到的
System.out.println(list.remove("A"));
System.out.println(list);
System.out.println(list.remove("A"));
System.out.println(list);
Object[] array = list.toArray();
System.out.println(list.contains("A"));
System.out.println(list.contains("B"));
System.out.println(list.size());
list.clear();
System.out.println(list);
System.out.println(list.isEmpty());
for (Object o : array) {
System.out.print(o + "\t");
}
}
}
运行结果
[]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A, D, A, B, C]
true
[D, A, B, C]
true
[D, B, C]
false
true
3
[]
true
D B C
第二章 迭代器
Iterator主要用于遍历Collection中的元素
迭代:判断集合中有没有元素,有就取出,继续判断,反复执行,直到集合中的元素全部取出
方法 | 描述 |
---|---|
boolean hasNext() | 如果迭代具有更多元素,则返回 true |
E next() | 返回迭代中的下一个元素 |
default void remove() | 从底层集合中删除此迭代器返回的最后一个元素 |
测试代码
package cn;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
* 迭代器是一个接口,需要对应实现类对象
* 从Collection集合中的iterator方法获取该集合的迭代器
* 常用方法: hasNext 、 next
*/
public class TestIter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llection<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1);
list.add(1);
list.add(2);
list.add(3);
System.out.println(list);
System.out.println("=====加强for遍历======");
for (Integer integer : list) {
System.out.print(integer+"\t");
}
System.out.println("\n=====迭代器遍历======");
// 开始时,指向-1下标
Iterator<Integer> iterator = list.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ystem.out.print(iterator.next()+"\t");
}
}
}
运行结果
[1, 1, 2, 3]
=====下标遍历======
1 1 2 3
=====迭代器遍历======
1 1 2 3
在平时的使用中还是更喜欢用增强for遍历
第三章 泛型
概述
Java 泛型(generics)是 JDK 5 中引入的一个新特性, 泛型提供了编译时类型安全检测机制,该机制允许程序员在编译时检测到非法的类型。
泛型分为两种,一种表示属性,一种表示类
- E e :Element 元素
- T t:Type 类型
ArrayList在定义时,并不知道存储什么样的数据类型
public class ArrayList<E>{
public boolean add(E e){};
public E get(int index){};
}
但在声明时添加泛型可指定存储某种数据类型的数据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 相当于把数据类型当中参数赋值给E
public class ArrayList<String>{
public boolean add(String e){};
public String get(int index){};
}
泛型定义
可用于接口、类、方法
模拟ArrayList集合,自定义泛型的类
public class MyGeneric<E> {
private E element;
public E getElement() {
return element;
}
public void setElement(E element) {
this.element = element;
}
}
定义时不确定具体数据类型,创建对象时才确定
泛型通配符
未知通配符,代表任意数据类型只能作为方法的参数使用,不能创建对象使用!
泛型上限限定:? extends E —> E类型的子类或本身,自己就是上限
泛型下限限定:? super E —> E类型的父类或本身,自己是下限
技巧:
- 只看尖括号里边的!!明确 点 和 范围 两个概念
- 如果尖括号里的是一个类,那么尖括号里的就是一个点
- 如果尖括号里面带有通配符,那么代表一个范围
- ? extends E 代表小于等于E的范围
- ? super E 代表大于等于E的范围
- ? 代表全部范围
- 尖括号里的所有点之间互相赋值都是错,除非是俩相同的点
- 小范围 可以 赋值给大范围
- 大范围 不能 赋值给小范围
- 如果某点包含在某个范围里,那么可以赋值,否则,不能赋值
- List<?>和List 是相等的,都代表最大范围
- List既是点也是范围,当表示范围时,表示最大范围
注意
在创建集合时,也可以不指定泛型
- 默认类型为Object , 可以存储任意类型
- 不安全,可能引发类转换异常
使用泛型的好处
- 避免转换异常,存什么类型就取什么类型
- 把运行时异常提升到编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