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我不是很懂 Node.js 社区的 DRY 文化》

今天在群里有人讨论方老师的文章《我不是很懂 Node.js 社区的 DRY 文化》,我也看了一遍,槽点太多,不知道如何下笔。

方老师分析了几个依赖最多的 npm 包,每个都只有不到百行代码。

比如 is-odd,每周下载 300 万次,但是只有核心 5 行代码。而且依赖了每周下载 1000 万次的 is-number 库。

得出了一个结论:

  1. 原来有这么多 JS 程序员不会判断奇数
  2. 只要 markdown 写得漂亮,就能迷倒 JS 程序员
  3. 1 + '1' 的问题一直在困扰 JS 程序员,我要不要写一个 add() 库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第一条:

原来有这么多 JS 程序员不会判断奇数。

其实不仅仅是 JS 程序员,大部分程序员都不会准确的判断奇数。

你写

const isOdd = x => x % 2 === 1;

这是小学的知识,除以 2,如果除不尽(有余数)那么就是奇数。正因为知识点很简单,所以给人一种随便一个程序员都会判断的错觉。

现在我们假设用户传入的参数一定是数字。

即便如此,这个函数依然不能正确判断奇数。因为 -3 % 2 的结果是 -1

有人说那就这么写:

const isOdd = x => x % 2 !== 0;

随便一个小数就被判断为奇数了。更不用说浮点数中的妖怪 NaNInfinity 了。

那么是不是对 NaNInfinity 直接返回 falst,然后把 -1 的判断也加上去就行了:

const isOdd = x => x % 2 === 1 || x % 2 === -1;

也是图样

9007199254740991 % 2 === 1
9007199254740992 % 2 === 0
9007199254740993 % 2 === 0
9007199254740994 % 2 === 0
9007199254740995 % 2 === 0
// 后面的都是 0

为什么从 9007199254740991 开始呢?因为这个值是 Number.MAX_SAFE_INTEGER,是 2 ** 53 - 1

那回过头来看看 is-odd 库是怎么实现的呢?

!!(~~i & 1)

~~i 用于把字符串转换为整数,和 1 进行按位与运算判断最后一位是 1 还是 0

很遗憾,也有问题。😔 因为在字符串转整数的时候精度就丢失了。

如果有谁想造轮子,可以写一个 better-is-odd,可以把字符串 '9007199254740995' 判断为奇数,但是对于数字 9007199254740995 也是无能为力。等着 proposal-bigint 提案吧。

不仅仅是判断奇数,单纯的判断一个字符串是不是数字就可以难倒一大片 JS 程序员(其它语言程序员也一样)。

is-number 库核心代码不到 10 行。方老师只关注了库的源代码,但是我们如果看一看他的 test case,就决定要使用这个库了。

作者为这 10 行代码写了 108 行的测试用例,来保证这个函数的功能是正确的。

我在之前的文章百行代码,千行测试里面曾写过:

不要重复发明轮子。

很多大牛推荐我们“造轮子”,但是造轮子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而不是使用,尤其不要用在生产环境。

造个轮子很简单,但是你非要把自己的轮子安在汽车上,开上路,那肯定是一个安全隐患。

有很多人会说,“既然自己可以写一个,为什么非要用别人的?” 还有人觉得,有些非常小的功能不需要使用别人的。

很多人还会借此吐槽 leftpad 模块,但是平心而论,你自己能徒手这一个没有 bug 且高性能的 leftpad 函数吗?

前几天我们项目组就遇到了一次,其实功能很简单,一个页面分享出去,并使用 url 携带参数。比如:

aaa.html?id=123456

看似很简单的一个需求,但是真正自己写一个却不简单。

  1. 查找“=”字符,然后截取后面的?
  2. split("="),然后去第二个
  3. ……

不到 10 行代码就写完了。

第一次分享到微信是正常,把分享出去的页面再次转发分享,页面错误。

因为微信会在 URL 后面添加一些额外的参数,同样,不同的平台都会有不同形式的添加参数方式,有的加 &,有的加 #,不论加什么都会导致解析的失败。

归根结底是我们写的解析函数有 bug,我们重新造了一个有 bug 的轮子。

解决方式就是:

npm i qs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看看 github 源码,“百行代码,千行测试”。绝对比自己写的代码靠谱。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推荐这个 qs 库,而是告诉大家不要重复造轮子用在生产环境,平时大家多造轮子用来学习。

在回过头来看看 is-number 库,不仅仅有 100 多行的 test case,还有一个目录 benchmark。这里面的代码我没有数,但是光看文件数量就有 10 个以上。也就是说作者不仅仅保证了这个函数的运行结果没有问题,更保证了这个函数的性能。

我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个库,因为作者为了他的 10 行代码,写了几百行的其它代码来保证质量。

作者 9 天前还发布了新版,20 天前还优化了字符串转数字的性能。

再看看方老师说的第二条:

只要 markdown 写得漂亮,就能迷倒 JS 程序员。
这些包的 markdown 代码远远多于 JS 代码,可能它们的 markdown 更值得我们学习

Redux 号称百行代码,千行文档,一共就导出了 5 个函数。

而且 markdown 写的漂亮也是很有必要的,否则你不知道下面的代码到底输出什么

isOdd(' 12')
isOdd('一')
isOdd('①')
isOdd('Odd')

第三条:

1 + '1' 的问题一直在困扰 JS 程序员,我要不要写一个 add() 库解决这个问题呢

不能。

我是认真的!因为 npm 已经有一个 add 库了,名字被别人占用了,所以你只能叫别的名字了。

虽然是一个小众的库,但是每周也有近一万的下载量。这个库实现了 JavaScript 中的浮点数加法的 Rump-Ogita-Oishi 算法。

比如有如下浮点数:

const nums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把这些数累加

nums.reduce((a,b) => a+b);

结果是:

15.299999999999999

而使用 Rump-Ogita-Oishi 算法:

add(nums) === 15.3

再看看 benchmark (OS X 10.9.4, 2 GHz Core i7, 8GB DDR3 1600Mhz RAM):

add-precise x 1,400,712 ops/sec ±3.31% (89 runs sampled)
add-dumb x 24,268,034 ops/sec ±3.96% (80 runs sampled)
native x 94,957,251 ops/sec ±2.94% (85 runs sampled)
native is ~67.8 times faster than add-precise

最后再重申一般:Don't Repeat Yourself

posted @ 2020-04-30 23:10  热爱前端知识  阅读(20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