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工实验——总结

软工实验——总结

一、请回望暑假时的第一次作业,你对于软件工程课程的想象

1.对比开篇博客你对课程目标和期待,对比目前的所学所练所得,在哪些方面达到了你的期待和目标,哪些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什么?

<1>我对这门课程的期待,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想通过这么课提升自己薄弱的代码能力,以及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二来是想体验开发一个软件的过程,体会其中的困难,自己想法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2>不足:首先,我觉得自己的学的东西并不全面。我在这次项目中担任前端的工作,并没有积累到后端的工作经验。其次,我觉得自己在开发过程中学习不够系统。比较碎片。总是发现项目需要什么知识然后才去学习相关的知识。这导致,往往对于所用的知识的运作和原理一头雾水。

2.总结这门课程的实践总结和给你带来的提升,包括以下内容:
1.统计一下,你在这门软件工程实践中,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码:

大概是1000行左右

2.软工实践的各次作业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做一个列表):
作业 时长
第一次作业 1.5h
第二次作业 1h
结队项目——第一次作业 3h
团队第一次作业——团队展示 20min
结对项目——第二次作业 15
团队作业—选题报告 1h
个人技术博客(α) 1h
团队作业—需求规格说明书 2h
团队作业——随堂小测(同学录) 3h
个人作业——软件产品案例分析 3h
3.哪一次作业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个人技术博客,因为当时遇到fragment的问题的时候,发现网上和问题的相关博客都不够具体。当时就想为什么没有比较好的博客可以让人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所以在后面写的博客的时候,就尝试着把自己遇到的具体问题和注意点都总结出来。这让我对相关问题的印象变得尤其深刻。

4.累计花了多少个小时在软工实践上?平均每周花多少个小时?

平均每天两到三个小时。大概有100个小时左右。

5.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

android stidio 和Axure

6.学习和使用的新工具?

API:讯飞语音识别,github

7.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Android平台。

8.其他方面的提升

debug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耐心和韧性。

二、写下属于自己的个人或结对或团队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

经验总结:1.对于团队之间遇到bug,苦思冥想终不得其解,应该将问题暴露给团队。而不应该卡死在问题上。比如,在团队过程中。我曾遇到无论怎么修改我自己的代码,在真机运行中总是出现闪退的问题。为此,我苦苦思寻问题根节之所在。然后在一次的团队敲代码上,我才发觉原来问题不在我这,这样想来,我为此付出的时间和脑力,未免太不值。
2.要和队友沟通进度,如果没有和队友及时沟通进度。那么就很难清楚的区分哪些工作是他完成,那些是自己完成。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三、对下一届实践的建议,或者对于开学初的你,对于大一的你,对于开学初的我,你有什么想建议和告知的呢?对于后来人的期许。 特别地,特别地,下一届要不要中途换队员?

这门课确实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收获很多的想法。如果是想体会项目的开发过程,了解一个项目的分工,那这门课确实可以满足需求。
但是值得考量的是这门课所需要花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如果大三已经有了明确的安排,那么还是慎重的选择这门课程。因为这门课几乎会占用你一个学期的课余时间,no pain no gain。
特别的,特别的。我觉得不需要中途换队员。主要是第二阶段,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在这一周里,对于个人来说,要重新融入一个环境中,需要不少时间和精力。而且,面对前任留下来的“烂摊子”,往往会无从适应。要先重新了解项目,做之前的第一阶段的工作。对于团队,对于新成员,不能精准判断他的能力需要花时间给他安排工作,和他交接。

四、分析一下自己所处的团队。软件工程实践是大学里少有的认真的团队协作经验。《构建之法》上说团队的发展有几个阶段,你的团队都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创造”阶段了么?(参考《构建执法》第17章 人、绩效和职业道德)

首先,从一开始团队成立,然后进行课题的选择,讨论,进入萌芽阶段,大家都提出意见,然后进行筛选。然后,项目开始,选择前端后端的编译器,编译版本,深夜改bug。进入磨合阶段和规范阶段,最后不断的完成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内容,进入了创造阶段。

五、怎样证明你学会了软件工程?

。。。。。。。

其实,我觉得我只是刚踏进了这个门槛。

七、个性发挥,包括图文、照片和创意等

posted on 2017-12-27 19:51  汤川学的贝雷帽  阅读(373)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