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马薇薇
注:文字内容源于喜马拉雅“小学问”专栏
我们要重点讲解的一个概念是,围绕工作思维来自我评价,首先,需要澄清一个常见的误区,工作能力并不是静态或者孤立的东西,不是考试的时候这门90那门85,而85这门也不影响90这门,它是一个综合考量、有所侧重、体系性的认知,什么意思呢?有的同学提到能力,就会说我是哪个学校毕业的、什么评比第一、哪项领先,当然,这些很不错,也都是你的能力。但所谓工作能力呢,不是为了让你参加奥运会得冠军,它唯一的目标就是为了把事情做好,所以任何一个单项能力单独拿出来都是没有意义的。
要真正理解自己的工作,首先,需要区分四种不同性质的劳动:脑力劳动、体力劳动、情绪劳动和风险劳动,而且一般来说,由于每项工作都是这四种劳动的综合体,所以,对于所谓的工作能力,也需要综合考量你的工作要求来作出判断,就拿奇葩说团队来说,课程总监黄执中(台湾辩神)智商高,想法多,脑力劳动方面能力极其强,产品基本都是围绕他来设计的。可是有人会说,既然这么聪明,让他来做CEO好不好,当然不好,因为日常公司管理需要天天上班,有很多琐事要处理,而他的情绪处理能力非常的差,心情一烦,就想抛弃一切跑去打电动。反过来说呢,胡渐彪正好是一个极其自律,非常抗压,什么也影响不到他心情的人,也就是情绪劳动这个方面,他的能力非常强,所以整个公司上上下下的事情都交给他来统筹,这就是CEO的工作。至于风险劳动,也就是干赔了怎么办?这是马东老师最需要操心的事,而马老师最厉害的就是抗压能力很强,即使出来创业,肩膀上每天扛着风险,他依然能够满脸笑容,就像没事人似的与人应对交集进行决策,所以马东老师就是我们的董事长。
每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估都是按照工作要求来进行的,而且都是综合型的,不至于人人争夺CEO,个个想当董事长,有这样的思路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首先认清自己的工作性质,很多咋看起来不重要的能力,真正做起事来,反而会变成重点,很多你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也不一定能让你适应一个岗位,现在思路理清楚了,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小A说:“我的领导是强迫症,在我对新鲜事物了解之前,就告诉我方法,顺便骂我一句,我表示压力好大呀,觉得自己智商是负数,越来越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岗位。“
这位同学的困惑是典型误解了劳动性质,从而也误解了自己的能力,一个新人有不懂的事情很正常,不懂就问嚒~可是在职场上求指导和在学校是不一样的,你的领导不可能等着你自己去了解,等你想明白了然后再教你,时间上不允许,人家怎么知道你什么时候能想明白,而且也不可能和风细雨的说,人家是领导。这位同学真正的问题不是智商不足,而是情绪管理能力不足,就是太玻璃心,真正应该努力的方向是,加强情绪管理能力,如果工作是秘书等助理性质的职位,就更需要注意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再进一步说,除了前面说的脑力劳动、体力劳动、情绪劳动和风险劳动,除了本身是一种能力,其实他们之间的组合也是一种新能力。比如你是一个脑力劳动者,可是跟你一样聪明的人,社会上很多,你很难是所有人当中最聪明的一个,这样一来,你的能力就不算稀奇了,但是如果你在脑力劳动的基础上还能再加上情绪方面的优势,那么同样当一个技术人员,你就会是那个最特殊的人。什么样最特殊的人呢?就是能耐得住性子,跟愚蠢的客户仔细沟通,仔细听完他们无聊的抱怨再回头给其他技术人员转达清楚,成为内行和外行之间,扮演沟通桥梁的专业特殊中介,这种人才在当今市场上非常有优势。再比如说,在脑力劳动的基础上,还能再加上抗压优势,也就是很能承受风险,可以在千钧一发,好像时时走在钢丝上的环境之中,依然保持冷静思考,作出准确判断。那么同样是驾驶交通工具,你这种特质是决定你是驾驶大巴的人,还是驾驶飞机的人,这两种人的年薪相差十几倍。至于同样是脑力劳动,再比如说你的体能特别好,比如说当前四大咨询公司,表面上看起来学历门槛高,专业性强,看起来是脑力劳动,可是一进去就发现,新人一进去一年到头加班出差,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绝对是个体力活,不管多晚下班都要去健身,不然根本撑不下来,这个时候身体素质就成了衡量你能力的重要指标。
所以呢,在评价自己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任何一项能力,越是被组合,往往就越能找到自己独特的优势。而要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就必须摆脱学生时代的分数排名思维,以一种综合性的有针对性的思路,围绕具体的工作岗位要求来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就可以看到自己强在哪里,弱在哪里。有什么地方是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的。最后呢,要考考大家,比如说你脑力不擅长,体力不擅长,但是情绪能力非常强,而且勇于承担压力,善于情绪劳动和风险劳动的结合,那么是哪一类人才呢?在哪一类工作中你的价值会最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