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友的【敏捷个人】有感(4): 发表下个人感言,指导自己的人生

      2010年我对个人管理进行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在2011年提出敏捷个人概念,并且在线上、线下进行了多次交流,在一些大会上也做过分享。现在,已经有很 多IT和非IT的敏友们知道并在践行敏捷个人,帮助自己更快的成长。我收到大家的一些反馈和建议,也在网上看到大家的一些有关敏捷个人的分享,我想接下来 搜集一下这些反馈和大家更集中的在我blog中分享一下,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一起来了解和实践敏捷个人。我相信今年《敏捷个人》书籍出来之后,会有更多人一 起来使用、完善它,我也真心希望敏捷个人能帮助更多职场和在校大学生更快的成长。

-----------------------------------------------------------------------------------------------------------------------

      差不多一口气看完了《敏捷个人-认识自我,管理自我》这篇文章,感触颇大。倘若说这篇文章是教人如何认识自我,管理自我,做敏捷的个人,我更愿意将它作为一个励志的篇章。文章之所以会引起共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含蓄地揭露了长时间以来内心深处的种种纠结,矛盾和不安。心里的种种情绪、疑虑,文章均一一给予排除和解决。

      下面就文章中的一些观点,结合自己目前工作、生活的现状,发表下个人感言,指导自己的人生。

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事的

      每天工作除了一些“必修”的“课程”外,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同事咨询模块相关事宜,或者需要提供某个功能的接口,或者接到某个投诉,或者发布软件在即突然分有几个必解的bug……所有的突发事件均以窗口的形式呈现在电脑桌面的任务栏下,心里嘀咕着所有都立刻处理下,但往往出现看了这个窗口,就忘记刚刚那个窗口的事情,等再点开之前窗口时,才记起刚处理一半或者正要处理的事情。工作杂而无章,效率低下。脑子里记太多事情,并且想要全部都立刻处理,最终一件都处理不好;大脑中事情就装了大半,思考的余地也就少了;突发事件处理不完,“本职”做的事情也就一搁再搁。基于这个现状,应该学会将一天需要做的事情做归类,区分轻重缓急,做四维度的区分: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重要紧急的是需要立刻执行;重要不紧急的制定为一段时间内完成的目标;不重要紧急的若别人可以完成则委托给他人完成;不重要不紧急的先记录下来,后续有空时再执行。所有事情以可见的形式记录下来,让眼睛充当窗户,大脑就可以腾出空间来,全身心投入思考。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

  这条很适用于对易用性功能的评估。当前端部门提出某个功能点的需求时,需要开发站在技术的角度评估下。这时候若不把自己当做外行去思考,即使是一个很好的易用性功能,在思想上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推托,无法做到完全合理的评估。只有当对某个易用性认可后,才会千方百计在软件上寻找实现方法,即使受技术上的限制,也会寻找到另外一个折中的完善方法。像外行一样思考,应该在做某个功能时,时时让自己站在用户的角度,若感觉到完全按照策划书上实现易用性不是很好,自己有另外一个较好的显示效果,可以及时提出讨论;像专家一样实践,体现在目前提倡的,当用某种方式可以使易用性提升80%,但需要花费软件9成的时间,而同时存在另外一种方法,软件只需用3成时间,易用性提升60%,这时,我们采用的是后者。

让不断思考和总结成为一种潜意识的行为

  一个优秀的人,并不是在智力上胜普通人几倍,更多的是会在平时经历的点点滴滴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日积月累,让经验值上升。成大事者,并不是一帆风顺直达彼岸,往往是经历了诸多磨难,或许无数多次需要从失败中站起,曾经跌跌撞撞过,曾经摔得很疼,但最终达到了终点。这样的道理从小开始就已被灌输,但真正在实践中用上的却是寥寥无几。如果每天的时间均忙忙碌碌用在琐事上,像无头苍蝇到处乱串,自己毫无思想去抉择该飞向哪,最终会在忙碌中灭亡;若多次重复同一件事情,而每次都只是按照之前的方式一成不变地执行,不加思考有无改善措施,那将永远滞留不前。无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应该不停地思考和总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正是基于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来实践、创新,这样个人、社会才会进步。

一个人必须为完美奋斗,即便只有上帝知道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但往往付出和回报是不成正比的,若抱着事事都求回报,不见回报就不执行的态度,人生会增加许多抱怨,做事无法尽善尽美。正如并不是每个士兵都可以当上将军,并不是每个奥运健儿都可以拿到冠军,但争取当将军的过程,争取夺冠的过程,更是激励人心;虽然最终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过程已经是一笔不少的财富。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不用想着完成某件事会不会得到什么好处,是否会得到他人的赏识,只要尽全力去完成,尽情去享受整个过程,无论结果如何,至少是问心无愧

藏书仅是代表纸张上的拥有,而不是智力上的拥有

  一个人的智慧,并非看书架上藏了多少书,而是看其内心中藏了多少书。内心中的藏书并非只是文字上的表象,更是理论上的理解和实践。一直以来不仅缺乏阅读量,更缺乏阅读后的思考、总结,以及阅读后化为己用。前人真是不平凡,普普通通看书就可以总结出几大方法,说来也是惭愧,自己似乎还停留在第一种:基础阅读。不管图书的类型,只要是准备看完的书,总是从头到尾一字一句看一遍;当时在文字间流转可能有些感触,合上书本就不知所以然了。接下来需要培养自己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的能力。

  2011年计划阅读以下书籍:

  • 程序员修炼之道
  • 思考的技术
  •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 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
  • 六项思考帽 -- 如何实现向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
  • 学习的艺术
  • 说服

讲究效能的人并不是从任务着手,而是把安排自己的时间作为切入点

  被动的工作状态是每天被任务、bug牵着鼻子走,有任务、bug需要处理时,感觉时间总是不够;没有任务、bug时,时间又是一转即逝;而主动的工作状态应该是,让任务、bug穿插到自己的时间列表中,在时间轴的某个点中将任务插入,到某个点再将bug插入。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始终是一门很大学问,需要自己不断实践和探索,找寻适合自己的管理时间的方法。

 

    以上是看完敏捷个人的读后感,需要努力的方向归根结底是四个字:思考,总结

-----------------------------------------------------------------------------------------------------------------------

  1. 敏友的【敏捷个人】有感(1): 敏捷个人-阅读笔记 by 人月神话
  2. 敏友的【敏捷个人】有感(2):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3. 敏友的【敏捷个人】有感(3): 有感于“敏捷个人”讨论与练习

 

推荐:你可能需要的在线电子书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openexpressapp

敏捷个人sina围裙:http://q.t.sina.com.cn/135484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周金根 [ http://zhoujg.cnblogs.com/]

posted on 2012-01-05 10:27  周 金根  阅读(2255)  评论(4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