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 we try, then we trust

  博客园 :: 首页 :: 博问 :: 闪存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

有几年没有再使用VFP开发新系统了,但是我对这个多年的朋友还是有些“看法”的,在这里写出来,留个纪念。


Visual FoxPro中有两个概念在Access和SQL Server中是不存在的,那就是“记录号”与“逻辑删除”。这两个概念给VFP的使用者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也惹了不少麻烦。很多VFP学习者在学习SQL Server时会问:为什么VFP中就可以更新的表,升迁到了SQL Server后就不行了?为什么SQL Server没有逻辑删除?为什么VFP中执行PACK时报告“必须以独占方式打开”?为什么VFP对INSERT BEFORE不再支持的那么好?为什么...让我们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VFP,会看得无比清晰。下面将从“VFP的记录号”、“VFP的索引”、“逻辑删除与物理删除”以及“沉重的历史包袱”四个角度对VFP尽量做一个客观的评论。


一、VFP的记录号

VFP中的记录号可以这么理解:它表示记录在数据库中的物理排列顺序。还记得上大学时用C语言编写读写DBF文件的程序,VFP数据库DBF文件在物理存储上分成两部分,在文件开始部分记录了表的表结构信息,紧接着后面是各条记录,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每条记录的长度是固定的(不象SQL Server,分CHAR和VARCHAR类型,记录长度可能不定)。这种存储格式使得VFP中出现了记录号的概念,并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要访问记录号为5的记录,可能会输入命令:GO 5,那么VFP用“记录的长度×(5-1)+表头长度位移”就可以得到这条记录的起始位置,当用户DISPLAY时,便可从这个位置读取出该条记录。记录号可以唯一标识表中的一条记录。


二、VFP的索引

索引的可以提高对数据的检索效率,VFP中有人将SORT称为“物理排序”,将INDEX称为“逻辑排序”,记录号在这里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记录号是记录的物理排列顺序,唯一标识了某条记录。在VFP中执行SORT,会对物理记录顺序重新进行调整,并生成一个新的表文件,这便造成了记录号的改变,所以从表现形式上来说,执行“物理排序”了(如图)。从图中可以看到,记录号为3的“王五”经过排序后,在新表中记录号变为了2。

而索引(在这里我们只讨论单索引文件,复合索引文件原理与单索引基本相同)之所以称为“逻辑排序”就是因为它不会改变记录的物理排列顺序。索引作用于表后,记录号不会发生变化,仅仅是记录的排列顺序变了,从表面上看记录号不再从1开始,顺序被打乱了。索引文件的格式虽然很复杂,在这里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索引文件只包括两个字段:“记录号”与“索引表达式”字段,并且是按索引表达式值的循序排列的。有了这个索引,我们就可以加快数据检索速度了(如图):



例如,我们在应用索引的情况下查找年龄为22的学生,因为索引文件是经过排序的,所以从索引中定位年龄22的学生非常快,定位后可以知道他的记录号为3,于是根据记录号从数据库中迅速定位记录。“记录号”在索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VFP记录号的作用还不止如此,细心的用户可能会发现,在VFP中允许两条记录完全相同,而且可以成功更新对其中一条记录的修改而不影响另外一条记录,这在SQL Server中是做不到的。SQL Server需要一个主键来唯一标识一条记录,或可以通过不同字段的不同值来生成UPDATE命令,以确保更新时不会张冠李戴。为什么VFP不会误更新两条记录呢?“记录号”就是答案,VFP在这里将记录号当作“主键”来使用,所以不会出现任何更新问题。这点会给初学者带来很大的方便,用户不需要知道什么主键、索引的概念,只需要“更改-保存”就行了。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渐渐会发现将“记录号”当作主键使用会带来很多弊端,VFP也不得不在很多地方作出让步,“逻辑删除与物理删除”就是其中之一。


三、逻辑删除与物理删除

逻辑删除是VFP的特色,很多人对此也有看法。逻辑删除乍一看就象回收站,误删除的记录还可以还原回来,确认不需要的再清空。可也有很多VFP编程人员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DELETE后立即PACK,凭什么删除还犹豫呢?可他们很快就发现,PACK命令似乎总和他们作对,有时一PACK,窗口上的网格控件只剩下白板一块,什么都没有了,有时执行PACK会报错,说“必须以独占方式打开表”,反正总是不顺。为什么会这样呢?


话又转到“记录号”上来了。假设我们要删除年龄为22的记录,因为VFP将记录号做“主键”来用,若VFP直接执行物理删除的话,那么当第三条记录从磁盘上清理掉后,原来记录号为 4 的记录就变成了记录号为 3 的记录(物理顺序变了),在这个时候,如果另外一个用户更新了原有记录号为 3 的记录并进行提交,就会误修改原来记录号为 4 (现在记录号为 3)的记录。VFP为了防止这种共享冲突,添加了两个限制:一是先逻辑删除再物理删除,二是物理删除时必须以独占方式打开表。这样的话,用户执行逻辑删除仅仅是在记录上加一个删除标识,不会从磁盘文件中真正删除,也就不会改变记录号,所以可以避免并发冲突。当用户想真正物理删除数据时,必须以独占方式打开表,以确保没有其他人正在使用数据库,便不会产生共享问题了。


此外,VFP为了让用户感觉不到逻辑删除记录的存在,保留了SET DELETE ON、SET DELETE OFF设置,力争将逻辑删除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小。但怎么可能呢?有谁会注意到在SET DELETE OFF时使用“SELECT * FROM STUDENT”命令需要加上条件“WHERE NOT DELETED()”以排除逻辑删除的记录呢?甚至通过“SELECT COUNT(*) FROM STUDENT”统计学生人数时,DELETE状态也会影响检索结果!


由此可见很多麻烦都是“记录号”惹的祸,也可以看出VFP在这里的良苦用心。


四、沉重的历史包袱

既然存在这些问题,为什么VFP到了9.0还没有解决呢?实际上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困难,只要取消记录号的主键的作用就可以了。我们从VFP的历史就可以看出缘由:VFP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VFP的前身可以追述到dBase,后来的FoxBase的出现可以说是dBase的一个翻版,只不过性能大幅度提升而已,微软收购了Fox公司后推出的Visual FoxPro始保持向下兼容,于是dBase中存在的问题在VFP中无法直接解决,只能采取别的方法绕过问题。


例如,VFP中存在两个表概念“自由表”与“数据库表”,自由表基本上等价于原有的FoxBase表,而数据库表是VFP创造的,提供了很多新功能,包括长表名、长字段名、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可这些新功能背后又有谁能了解VFP的苦衷呢?为了不违反DBF字段名不超过10字符的老规矩,在数据库表中,虽然允许长字段名,但这个长字段名是存储在数据库(.DBC)中的,在表DBF中仍然是不多于10字符的字段名(为了确保DBF文件的文件格式不变),VFP数据库提供了一种映射关系,让用户感觉不到他们的DBF其实用的是短字段名。但是,一旦数据库表经移除变为了自由表,马上长字段名就没有了。即使再添加到同一个数据库中,也不会再有长字段名了。这一点可以通过使用命令

USE ***.DBC

打开数据库文件,BROWSE一下就知道了。(有一点不得不佩服VFP,它的数据库文件、报表文件、表单文件、类库文件其实都是DBF,都可以使用USE打开的。VFP将关系理论发挥的淋漓尽致。)


正是因为这些历史包袱,使得VFP不得不在提供新功能的同时还要考虑保留老规矩,在很多问题上变得进退两难。国内很多VFP的书只会从老规矩出发讲VFP,以至于学出来的学生根本没能了解VFP的妙处,于是人云亦云,让VFP背上了不好用的骂名。


真希望VFP有朝一日能够脱胎换骨变做VFP.NET,到那个时候,VFP完全可以摆脱历史的束缚,在.net的大家庭中自由翱翔。

posted on 2004-07-29 20:45  吕震宇  阅读(15992)  评论(15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