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1411_助教博客】助教总结

开学初对自己的期望

【集美大学1411_助教博客】2017软件工程开跑啦。。。。

在本学期的开始,我就对自己有以下希望:

  1. 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遇到任何问题,或者有任何建议,都能在最早的时间与张老师进行沟通。
  2. 多参加课程设计,比如作业的协作,对课程的设计提出个人的见解等。
  3. 及时完成博客评论,并给出更加有成效的点评,多跟踪评论,反复交流才会答到更好的效果。
  4.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除了第3条在出差的过程中完成得非常不好,个人觉得一学期下来,自己比第一次做助教时长进了不少,下面我详细总结一下我自己本学期的助教工作。

班级情况

班级博客:软工-网络1411(集美大学)

教师:张敏老师

本学期发布的助教博客

【集美大学1411_助教博客】2017软件工程开跑啦。。。。

【集美大学1411_助教博客】个人作业1——四则运算题目生成程序 成绩

【集美大学1411_助教博客】结对编程1 成绩

【集美大学1411_助教博客】个人作业2——英语学习APP案例分析 成绩

【集美大学1411_助教博客】团队博客汇总

【集美大学1411_助教博客】结对编程2——单元测试 成绩

【集美大学1411_助教博客】团队作业1——团队展示&选题 成绩

【集美大学1411_助教博客】团队作业2——需求分析&原型设计 成绩

【集美大学1411_助教博客】团队作业3——需求改进&系统设计 成绩

【集美大学1411_助教博客】团队作业4——第一次项目冲刺(Alpha版本) 成绩

【集美大学1411_助教博客】团队作业5——测试与发布(Alpha版本)

【集美大学1411_助教博客】团队作业6——展示博客(Alpha版本)

【集美大学1411_助教博客】团队作业7——Alpha冲刺之事后诸葛亮

【集美大学1411_助教博客】个人作业3——个人总结(Alpha阶段) 成绩

【集美大学1411_助教博客】alpha阶段后 成绩

【集美大学1411_助教博客】团队作业8——第二次项目冲刺(Beta阶段)

【集美大学1411_助教博客】团队作业9——测试与发布(Beta版本)

【集美大学1411_助教博客】团队作业10——项目复审与事后分析(Beta版本)

分而治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WBS)

程序模块化 与 单元测试

累计评论博客350篇

根据个人笔记本manic time记录的时间sum(excel+cnblogs+edu.cnbglos+markdownpad2+shimo+coding)=60H,本学期在软件工程这门课上投入60小时。当然这其中可能也有屏幕开着但可能在洗脸等没有干活的时间,但这其中没有包括在单位的零碎时间,以及出差时在旅途中的零碎时间。本学期一共16周,所以每周用在软件工程上的时间大概4小时左右,这样看来应该是比去年当助教时效率提高了。

本学期与教师的互动较多,应该超过50次吧,只算和张老师的个人聊天记录我的发言就超过30多条了。

同学们互动至少200次吧,没具体统计,在班级博客中发言就超过100多条。

在石墨中制定的评分标准或参与修改的作业达10余项。

同学们对课程的建议

1.你认为每次项目的评分标准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的合理评分准则是怎样的(个人/结对/团队算三个)

同学一:

我认为平时分的评定有些不合理的地方。我认为对于平时分的映射不应该以成绩最高的为标准,而是应该确定一些容易评分的标准,做到的拿分,没有做到的扣分,如果做得超出预期的加分。对于个人/结对/团队分,个人作业比重可以稍微少一点,结对较个人多一些,团队的评分可以让团队贡献比占得更大一些。


同学二:

个人:个人的得分点都很细致,没有什么槽点。
结对:两人的贡献肯定不一样,这里也需要结对贡献分来让出力更多的人得到更高的分数
团队:(1)团队贡献分那里,我们按照贡献多少,给了主力较高的分数,结果后面我们的个人贡献分就和组里最高的分数对比映射,导致我们组其他的人分数较低,然而满分五分,每一组的主力都是五分,我们给主力较多的分数也只是拉低了我们自己的分数,并没有给主力带来什么更多的获益,反而我们只要每个人的分数差不多,那么所有人的贡献分都会很高,导致了有的组所有组员贡献分加起来远超其他组。这里的评分公式是不是存在问题呢?我觉得应该给每个团队固定的分数,让他们自己按比例分配自己应得的分数。(2)同班的队互相评分,难免有所失真,可以班与班之间互评,才比较公平


同学三:

个人:助教的评分总体来说是比较合理的,每个给分点都划分的挺细致的,对照得分点就可以知道自己哪方面没有做好。如果能够再细致地说明某个点该如何改进就会给我们更加明确的方向,下次该如何完成。但是个人认为有一点小小的不足,有些给分点在给题目的时候说是附加分,但是到了评分结果出来的时候就变成了必做的项目,没做会被扣分,感觉不大合理。

结对:结对作业,有领航员和监督领航员的两个角色,那么负责代码的人工作量比较多,得分都一样,这样可能会导致不大公平。

团队:团队作业是耗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个部分,每个人工作量不同能力不同,贡献分比较公平,所有团队成员的积极性都比较高,大家都非常认真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去,发挥自己的作用努力完成项目不拖后腿。通过老师评分和各组互相评分得到民主的得分。但是在第一阶段的评分老师先给出了各组的排序,这样导致其他小组很容易跟着老师的排序排名,我认为不太合理,应该同学先评,老师后评比较合理。


同学四:

个人的评分标准没得说,自己一个人做的,该得几分就几分,没什么好说的。结对和团队两个阶段来说,评分还是比较合理的,虽然大家基础不一,对程序编写的能力相差会比较大,像我可能只能做些比较简单的代码,做代码覆盖率、单元测试这样的事情、代码来说,可以说是根本不知道怎么做,从哪里入手。所以后期,除了自己要做的,代码基本上是靠大神来带我。


同学五:

团队:团队每个人的贡献分那块,是按照最高分为5分然后再映射其他组员的分数,那只要每个人的贡献比在比较接近的情况下每个人都能得到相对较高的分数。这样子的话团队贡献分还是没能够起到协调团队中主力与打酱油的分数差。个人认为可以给定一个团队贡献的总分,然后在按贡献比来分配这个总分。还有,团队博客的得分得分点的设置有的地方不是很合理,比如在beta阶段的得分点设置为任务结果是2分,而代码签入是1分,代码的签入通常就是会签入当天完成的可执行代码,而运行结果就是把它进行运行的一个结果或者说在博客上展示出来就只是一张截图而已。完成这两个得分点的任务在时间上不是一个量级的,但是分数上却是颠倒的。我们组就因为在写博客时没有注意,没有上传结果截图吃了亏。。
还想提一个就是总分的问题。不同的班级之间的分数差异较大,虽然这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的成绩是班级最高成绩的映射,这个就是会导致如果班级的最高分特别高,就会导致班级的其他人的分数相对较低。但是我们是一整个专业,这就又导致班级间的分数差异更大了。


同学六:

第一,分数差异

问题:一个就是各班的成绩评分有高有低,有的班整体分数都比较高,有的班整体分数就比较低。这就导致最后平时分的划分的矛盾。虽然量化是标准的,但人这个变量是不统一的。

解决:暂无

第二,指标量化

问题: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团队项目是一个大的项目,我们判断一个团队给高分量化标准到底是什么?
是完成即可高分还是说要功能的完善?【如果完成即可高分那么结果请参照上世纪人民公社化的故事,结果怎么样我就不细说了...

解决:我建议加入自评分和相关说明。

即阐述你为什么能得到这个分数,老师和助教也就可以针对你的自评来进行提问和打分。

没有任何人比自己更清楚自己的项目是怎么样的。自评分是对自己的认识,也是帮助别人来理解你的项目代码,阐述优点或者功能,或者数据结构,也可以更直观方便评分。

而这会更清楚的看出各个组在功能实现上的差异,哪个更难,哪个更简单,我想一目了然。这也回答了我上面的问题。

第三,展示博客

问题:团队的展示博客有时间和评分的两个问题。

在我看来,团队项目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而到最后却因为考试没时间进行全体的项目结果展示,我认为这还是有些问题。应该调整一下,因为还是要有一个展示的过程在。而且,到了beta基本上就开始有期末考试的问题在了。

在评分上,Alpha阶段我当时生病回家没在学校。导致我们组alpha阶段展示只进行了前端展示,但同样出现展示问题的有好几组,最终老师给了我们最低分。老师的提先打分影响了大家的打分,因为大家也不会认真看展示内容,然后就按照老师打的排下来了。我们最后就是光荣的最后一名。

解决:时间方面,提前一下时间进度,留有时间作beta和展示。打分方面,建议是老师最后打分先让小组互评分,减少老师打分的影响,而互评分建议是其他班进行打分,而不是本班互相打分。

第四,博客&代码?

问题:有些人基本没写过代码,只是博客写得特别特别好,就可以拿高分?诸君如何看待这个事情呢?我承认这是严苛的博客评分制度的必然产物。

解决:我,无言以对,得分,但求心安。
其他。(后面还附有一些建议)

个人和结对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评分问题。【我害怕没按照要求写,又得扣分了】


同学七:

个人:虽然已经做到了量化每次作业的每个部分,各个助教都协调好了一个评分标准,但是从第一次博客作业下来,就有的班级分数普遍偏高,有的班级分数普遍偏低,同学之间难免会问会比较,对于分数的落差心里还是又点儿小失落,希望之后的助教评分准则更统一。但是对于每个部分都量化出来真的特别好,特别仔细。

结对:结对过程希望也有两个人的贡献分的比较,不能只看博客打分,如果一个人代码做的很少,实验截图都是用的一样的,一周都只是在很用心的写博客,这样分数却比另一个编代码的高,可能会有写不公平,可以把结对作业做两个评分标准,一个是代码贡献量,一个是博客展示,这样对那些工作量大的人更友善。

团队:团队过程整体都考察的很全面,有组内的成员贡献分,有老师和助教的评分,也有其他小组的评分,但是在复审阶段,让同班之间进行复审会存在大家都为了得一个不太坏的结果,相互牵制相互打高分,可以互换班级,让一班评二班的,二班评三班的,三班评四班的,四班评一班的

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第一次试验可以想到这么多已经很完美了。


同学八:
①个人:个人的评分标准很好,很完善。我个人觉得都挺好。

②结对:结对作业应该也可以设置一个贡献分,就我的体会来说,结对作业时也肯定有工作多和工作少的。非个人就必定应该有区分,有功劳大小。

③团队:这个方面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团队复审,本班间评价会存在一些不公平因素。(这个大家也都清楚、明白)我的想法是,这个复审可以直接让老师和助教(四个助教)评分。助教和老师来评也会更加的专业吧。当然也可以把模式做的贴切毕设答辩,找几个专业的老师来看每个组项目并做出评价和打分。复审的展示(同学间)可以作为一次交流、分享经验。不做评分,这样大家才更愿意提问题,找问题,解决问题。

④整体来讲我个人觉得还有两个问题,一是评分分班级分别映射的问题(这个自是解决了各个助教可能评分严宽尺度有分)但是又会萌生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各班的情况不一样,可能有些班级整体做的都很好,你追我赶;可不排除有班级整体都做得不甚如意。然而映射却是以班级最高分(和最低分)来映射,这似有不妥。具体解决的方法,我个人觉得还是尽量保证各班助教评分尺度一致(这确实会有难度,但。。。)也没更好的方法啦。还有一个就是贡献分,感觉贡献分其实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1-5)的区分,这实在不妥。我个人觉得可以直接和团队总分挂钩,比如团队得分100分,那30(贡献分满分6人 120分的情况下)那这个同学就得到25分。剩下的再分别按比例分下去,这样才会起到绝对的区分目的。(仅是个人考虑)

2.你的团队项目是否成功,如果重来一次你是否还会选择这个团队,为什么成功/失败;

同学一:

我觉得是成功的。再重来一次还是会选择这个团队,我们团队各斯其职,每个人都认真地完成自己的部分,不存在互相推诿的情况,我们的队长庞庞也很好地带领我们,我们初次接触前端,还不懂如何修改,队长会给我们介绍工具和资料让我们学习,同时作为团队主力她也很辛苦地爆肝写代码。


同学二:

我觉得我们的团队是成功的。我经历了两个团队。首先第一个团队对我的影响比较大,毕竟是从一开始就跟的团队,也是在这个团队里面,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前端,也激发了自己学习前端的兴趣。虽然我我们的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的成员都是没有项目经理,但是我们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在我们的PM 的带领下,每个人都周到了兴趣点,对于每次的任务都能够按时的完成;每次有什么设计点,都会在我们的讨论组里积讨论;在博客的撰写方面,也是分工合作,每个人都有参与感与存在感。我的第二个团队,在一开始还是非常不熟悉的,全新的项目以及不一样的小伙伴。团队里有一个强大的队长,能够安排好所有的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很轻松愉快地就完成了beta阶段的冲刺,有什么不懂的,也都会在群里面讨论。很荣幸很够参与到两个这么优秀的团队当中。


同学三:
是成功的。我仍然会选择这个团队。

首先团队里的组员大家都是极其向上的,想做好每一件事的人。每一次分配任务,写日志都会及时的完成。这是我们团队完成还算不错的基础。我并不算是一个铁腕的人,想想如果是另外的组员,想必会很难搞。

坦白讲,团队里很多女孩子都没有项目经验,对于开发,产品,PM也没有什么概念。

不过令我感到最开心的事是,大家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

通过这个团队项目,有些人开始想学学python了,去看书,去找一些资源,去写写小东西。

有些人对前端感兴趣了,钻研前端,甚至以后想做这方面的工作。
有些人渐渐了解了PM,产品,运营的工作职责,也渐渐懂得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在我看来,这是极好的!拿多少的分数从来不是授课的最重要的意义,因为在漫漫人生长路,这并没有任何意义,【当然我这个要出国的留学狗要GPA除外】而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方向,继续学习下去。

我从来不是一个讲空话的人,也没那么多宏图韬略,唯有实事求是。我敢确认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事情做了,或多或少的参与了开发,不是坐着拿成绩吃空饷的人。

我认为团队开发十分有意义,踏实做的项目比上那些空有其表的东西要实在的多。而主观的说,我们还可以写在简历上。

感谢团队的每个人,团队项目BETA结束后我们还去聚了餐。十分开心!!!


同学四:

我觉得我们团队还是挺成功的,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我们这个团队。我们经历过失败然后再逐渐追赶差距,到最后完成我们团队的任务,我们组员之间的默契磨合的越来越好,我们在第一阶段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工作分配和组员间协调不好以及大家的积极性都不高导致的,在第二阶段,人员调动后,我们又重新安排任务,每天给没人分配各自任务,及时督促监督组员,并每天开会沟通交流,解决问题。


同学五:

我认为不算成功,但我还是会选择这个团队。前几周完成情况较好,在alpha阶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beta阶段由于和期末考复习冲突很多成员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相应的任务,再来一次会规划好时间,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3.总结一下你们团队在做项目时大家的时间安排情况

晚上晚上晚上,因为白天课程比较满,而且实验课程也比较多(这意味着要拿出很多的课余时间继续完成实验)。有时候甚至会在某天闲的时候多完成一些内容,然后等到第二日时间比较少的时候就把前一天的部分内容拿过来充当这一天的。(虽然确实很尴尬,但是有时候一天八节实验课(上机课)很多内容要完成,就。。。)

其它

同学一:

1、这门课是不是太注重博客了,现在情况是只要博客写得好就可以高分,是不是太武断和片面。
2、有个小小的问题,如果我什么都不做,放弃期末考,直接选择补考,补考没有平时成绩,那么我补考认真复习通过,一整年岂不是都很轻松?
3、希望这门课能够早点开课,这门课花费时间较多,收货也最大,最好大一大二就开课,让学生早点明白一整个项目的流程。


同学二

1.建议使用Github。其实我不太知道为啥不使用Github,提交代码和coding基本一致,唯一差别大概是语言环境的不同。而Github上资源更加丰富,在求职的时候有些公司还会特意看你的github记录,如果是放到Github上,真的是项目参与的痕迹体现。

2.对于课程冲突的问题,大三下的强度挺高的,课程冲突这个问题无法避免。我建议把很多功能实现从扣分改为加分。每个人的追求是不同的,有些人过就好,有些人想学更多,有些人想拿高分。目的不同,上心程度也不一样,更重要的,编程程度也不同。如果一味的把要求定的太高,那学习成本就会陡增,编程水平一般的同学为了不扣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成本在上面。基础部分是必要完成的,其他的一些功能可以加分的,而且加分的观感比扣分要更好~

同学总结

同学一:

第一次体验到这种方式的教学,真的非常不适应,还怀疑这种方式是否是有效的。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想学习点真本领,从第一次的个人项目到最后的团队项目,真的付出了很多,而且我还修了二专,非常辛苦,说实话我们的作业量是很大的,但我都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且团队大家都非常努力的做好本职工作,互帮互助,大家一起学习进步。这个期间老师助教的付出也是很大的,所以非常谢谢老师们和助教的帮助和指导。大家提出了很多建议,希望老师们可以借鉴一些好的建议,下一届这门课越来越好。


同学二:

这应该是最后一次写软工的博客了(终于等到你~),在学习软工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如果软件工程师以前的那种上课的模式,我们可能能轻松地考个试就拿到学分,但是对我们个人而言是没有成长的。但是现在,你们要是问我大学让你映像深刻的课有哪些,软工绝对排的上号。衷心祝愿软工的这门课能够越上越好。最后说一句,老师、助教你们辛苦啦,谢谢你们一路相陪!


同学三:

课程基本结束,回看过去的三年。软件工程这门课的改革十分有意义。

本来是空洞的文字和概念,如果不通过动手实践,那它永远是空洞的文字。还是很感谢这个课程的改革,让更多的人进行了参与,参与可能会萌发兴趣。之前的很多实验也好,课设也好,大家都并没有真正上手去做,而这一次的软件工程却做到让很多人开始尝试。这也是我理想中课程的样子。

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希望这门课真的有用,希望这门课能够学习到一些真东西。掏心窝子的话应该比假大空实在些,而这正是我这一学期上课之后的个人想法。

感谢老师和助教辛苦的付出,十分感谢真的。勇于做出改变并经常听取我们意见的张老师 我报以十分感谢!

构建之法这本书也不错,是少有的能读下来,并且很顺畅不费力的书。买了一本全新的,以后上班再读又是另一番感悟。

欢迎老师和我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希望我们院的这门课可以越来越好。努力谦逊,不忘初心。E心E意,一心向前。


同学四:

这学期收获真的很多,非常感谢所有的老师和助教们,同学们。这门课的形式也非常好,我能深切的体会每个学到的专业(软件工程)相关的术语,考试的时候根本不需要翻书,我能深刻的体会到所列词的实践含义。我很开心,并且很享受这种过程,不断地进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虽然每位同学都会有自己的体会,很多意见,各种疑虑,但是这至少说明大家都认真的参与其中了,有了自己的切身体会,有体会才会有发言权(确实是这样),有体验就一定会有收获。我个人希望这种模式能坚持下去,并且能够越来越好。同时希望其他的课程也更多的注重实践,这样我们学生才能收获更多。

助教想说的话

关于结对的成绩,有的同学认为结对也应该给贡献分,我觉得是大家误解了结对编程的意义。结对编程是两个人共同讨论编程的整体思想,确定下来后,在编程过程中不断交换领航员与舵手的角色,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编程思想已经统一,就不存在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谁做得多谁做得少的问题,两个人其实是一个人的大脑和手,大脑只负责指导手。

关于团队贡献分,alpha阶段结束后,各团队贡献分相差还算比较大,基本可以达到5,4,4,3,2这样的分差,但进入beta阶段,大家的团队贡献分就变了5,5,5,5,4这样的分差,其实从一些组的coding提交和平时的博客中就可以看出大家的团队贡献并不是全员总动员的,所以助教们采用了映射为5-1这样一个区间的方式。

关于需要大神带领的同学,看来你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那么就请你自己行动起来,不希望以后拖大家后腿,那就自己成为能和别人比肩的大神。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一个是十年前,一个是现在。

关于映射分是我的一个失误,其实在beta阶段我就已经看出来前三名的同学和后面的同学分差有些巨大,但我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致到期末所有分数给出来后,全班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也是我始料未及。邹欣老师指导我,将超级学霸给满分,其余的同学按照50-95映射。我和张敏老师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将班级同学的最高分也降几分,区分出123名,然后按照实际分数映射到100-班级同学最低分这个区间上。因为1411班的同学普遍完成了beta阶段所有的任务,而且演示效果好。而其它班级的有些团队没有完成beta阶段的全部计划任务,通过映射后也比这个班同学的分数高,所以采用了这样的策略。

关于过于注重博客,这一点在我上一次做助教的时候也有同学提过,首先我觉得还是自己做得有问题,今后会更加关注同学们的代码。其次,我还是要说,博客写得好,分就高,这没有什么错误。项目展示与项目编码同等重要,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也深有体会,有时自己花了好几天做了一个作品,但展示汇报PPT做得不好,最后也没有获得理想的成绩。博客正是大家呈现自己的作品的地方,如果博客写得不好,有三种原因,一是你没做出来像样的产品,二是你没认真写博客,三是你不屑于写博客。对于哪一种同学,都不应该给高分。当然在以后担当助教的过程中,我会更加关注同学们的代码。其实助教将每位同学的代码编译运行这种可能性很低,因为大家所使用的语言,环境可能都不一样,有些同学在自己的coding中连引用的包或库文件都不上传,只上传了自己写的那部分代码,这让助教很难通过运行后的程序好坏来评价全部的同学们,助教们用眼睛看是一定会出现问题的。有时候助教觉得一名同学的代码写得棒棒的,但有可能那棒棒的部分就是从哪个大神那copy来的,对于部分代码的查重检验,说实话,助教的编程经验也没丰富到那种程度。所以一方面请同学们体谅,一方面助教自己增加修为。

希望教师可以做得改进

张敏教师真的已经非常认真了,每个作业都制定的非常详细,也经常评论同学们的博客,经常在微信群中与老师们讨论教学方法,与助教们讨论教学实施,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想为她点赞。但我也提几点建议,以便今后的课程越来越好:)

  1. 作业内容部署的非常详细,但是不是每个作业都留给同学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与我们这些助教评分也有关,根据作业内容制定评分标准时,应该提高个人发挥部分的得分。
  2. 有的同学提到了alpha阶段展示由于教师先给了分数,所以班级同学有些跟风,给了与教师差不多的分数。教师可以在所有团队都展示过后,收齐其它团队的分数再公布自己的分数,这样可以就少一些导向的指引。
  3. 有的同学提到了beta了阶段没有课堂展示,希望教师能计划好时间给同学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可能他们冲刺7天就在等这一刻的到来,可能他们上次alpha阶段没有展示好就等着Beta阶段咸鱼翻身,但是少了这样一个展示的机会,他们可能真的会有些失望。
  4. 还有的同学提到了自己班同学评论自己班同学的作品会有人情分,是否可以2班评1班的,3班评2班的这样交替评分,希望教师可以考虑。
  5. 有的同学希望早点开这门课,其实很多学校的同学都提到了这个问题,是否要早开课教师可以考虑。这门课需要大家有一定的编程语言基础,对编程有了一点点经验,上课效果会更好一些。
  6. 可以让同学们加入代码行数和PSP时间的统计。我看大家在团队项目的时候就不再使用PSP了,其实PSP可以贯穿软件工程的各个阶段。
  7. 可以让同学们一直修改个人作业中的四则运算,让同学不断完善自己的程序,不断迭代。这样可以给一些同学不断增加附加分的机会,让想进步的同学可以逐渐追上前面的同学。

对同学们的建议

  1. 我非常的喜欢这个班的同学,感觉上进的同学占绝大多数。虽然我们远隔千里之外,但我知道他们在平时一定都是优秀的,因为我们有思想的交流。以下是我对同学们的建议,希望你们可以越来越好:

  2. 记得开学初庞同学好像就因为哪里的分数有些问题和我怼了一次,我觉得挺好,能站出来和你怼的都是用心的同学,他们觉得我努力了,但你没有给我应有的回报。后续几次的成绩发布过程中,也相继有同学怼我,我很高兴,说明大家真的努力在做这件事了,所以才会向我要成绩。我一直秉承我的老师的观点,在班级范围内,我们可以怎么怼都行,但一旦这件事确定下来了,就是双方都达成了协议。

  3. 发布成绩后24小时是一个时间边界,过了24小时,其实大家就没有申诉的权利了。这就相当于工程中的deadline,过了deadline,你做出一个多么完美的东西都是没有用的,因为在deadline的时候你没有响应我,那以后就再也不用响应了。之前大家一直遵守的都很好,但反而到了期末大家都不守规矩了。因为考试忙,这我很理解,但过了边界再申诉真的不是一个好方案,所以我可能怼了有些同学,但我并不想表示歉意。

  4. 写好博客很重要,博客是你展示你的思想,总结你的工作经验的地方。只做不总结,会有进步,但速度会很慢。将你的思想展示出来,与这个世界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得到牛人的指点,你才会进步的更快。世界这么大,让你的思想出来看看。。。

  5. 回复别人的话的很重要,不断迭代才能做出完美的软件。邹欣老师说过:“从windows 1.0 到 windows10,我们将这个“点”去掉了,用了10年。”(大致意思哈,具体细节记不清了,欢迎邹老师自己来澄清,但这样的话一定说过)大牛们都一直这么努力的在迭代,我们怎么可以懈怠。

  6. 学习就向健身,非一朝一夕能成也。

个人总结

  这学期终于结束了,我是开心的,我觉得我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学期初制定的目标基本实现了,与教师经常沟通,印象深刻的沟通就有关于领骑杉什么时候发放、同学们的个人总结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啊等;与同学们的沟通也比之前多了很多,与每个团队的队长沟通、与意见不统一的同学沟通,虽然也有沟通后结果不如人意的,但我还是努力尝试了,我觉得这就是自己的进步。在制定评分标准上,我觉得自己还是很用心的,虽然在出差阶段评分标准是大史和西瓜来做的,但我觉得我在参与课程设计上还有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的。

  但是虽然有以上优点,缺点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也对自己来个汉堡点评法)。最后的成绩大爆发给了我很深的教训,这就是在课程中期没有预见性,这个问题在课程中期就已经暴露出来了,但我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后导致了成绩不合理事件,我要负主要责任,也给张老师带来了很大麻烦。由于这学期期中我个人的工作较多,对同学们的博客评价也不及时,出差阶段都是大史、西瓜制作的评分标准,在此再一次展开自我批评,制定评分标准不够细致,这一点要向西瓜助教学习,细致、认真、考虑的周全。还有一点,自己在班级群聊天中还是少了点鸡汤,好像每周除了发布成绩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其实如果多了解一下同学们就会知道同学们课业很忙,也帮助大家解决一些时间安排上的困惑。

  通过成绩大爆发事件,我也学习到了解决办法,这也是一项不错的收获。同学们对这门课越批评,说明对这门课越热爱,否则就会不愿意吐槽。大家对这门课的吐槽也很认真,说明大家真的在思考,是发自内心的想让这门课变好,变得更加有意义。

  在alpha阶段与邹欣老师不断就分数计算方法问题进行讨论,我不断的对自己的分数计算方法进行迭代,我觉得这也是我的进步。

感谢的话

  感谢邹欣老师对我的信任,一学期以来邹老师一直是我的精神领袖,无论任何时候,都能看到他在评论同学们的博客,我有时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可以这样坚持的做一件事,我真的发自内心的钦佩。

  感谢周老师,飞龙博士,让我成为了一个更积极的人,遇事逃避的毛病虽然还存在,但好像比以前要改进不少,与同学的沟通与变多了,自己这学期还写了几篇阐述型的博客。锻炼身体也坚持下来了,感谢周老师送的书和哑铃,我很爱它们。

  感谢张敏老师,这么认真的老师,我要向您学习,孜孜不倦,兢兢业业。

  感谢这些同学们,是你们让我进步,希望通过这门课你们真的有所收获,如果能找到自己未来想要努力的方向就更好了。

  最后还是感谢我的老师杨贵福老师,是他带我走进了构建之法。

写了三天终于写完了,其实很理解同学们的心情,上一天课了,回来还要进行软件工程,要讨论,要写博客,要写代码,但就是压力才使人进步啊。回首看看这一学期,是不是自己最忙的时候,反而是收获最大的时候。

posted @ 2017-06-27 22:28  郑蕊  阅读(1088)  评论(7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