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选模拟赛 LYK loves rabbits(rabbits)

题目描述

LYK喜欢兔子,它在家中养了3只兔子。

有一天,兔子不堪寂寞玩起了游戏,3只兔子排成一排,分别站在a,b,c3个位置。

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重复以下步骤k次:选择两个不同的兔子AB,假如它们位于XYA可以从X跳到Y+Y-X处,但是跳跃时是不允许一下子跳过两只兔子的,也就是说第三只兔子不在[min{X,Y+Y-X},max{X,Y+Y-X}]处。

现在3只小兔子的位置分别到了x,y,z(3只兔子长得一样,即三只兔子跳完之后的顺序可以变化)处,但是它们忘记一开始是怎么跳的了,想让你帮它们还原跳法。但这个问题非常easy,于是LYK要求你输出方案总数。

保证答案有解。

由于答案巨大,你只需输出答案对1e9+7取模后的结果就可以了。

输入格式(rabbits.in)

第一行3个数a,b,c

第二行3个数x,y,z

第三行一个数k

数据保证3只兔子的起始位置a,b,c严格递增且3只兔子最终的位置x,y,z严格递增。

输出格式(rabbits.out)

一行表示方案总数。

输入样例1

0 2 5

0 2 5

2

输出样例1

3

输入样例2

0 2 4

0 2 4

2

输出样例2

2

样例解释

对于样例1:共有3种跳法,第一次跳完后的位置分别是{0,-2,5},{4,2,5},{0,8,5}

数据范围

对于100%的数据k<=100,|a|,|b|,|c||x|,|y|,|z|<=10^18

分析:非常神奇的一道题.

   将3只兔子所在的位置看成一个状态. 那么起点状态S(a,b,c),终点状态T(x,y,z).  

   如果中间的兔子往两边跳,那么它能转移到2个新的状态. 如果外面的兔子想往里面跳,那么最多只能有一个兔子往里跳. 这些状态其实构成了一棵二叉树:如果中间的兔子往两边跳,那么就转移到2个儿子节点中,如果两边的兔子往里面跳,就转移到父亲节点中.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在一棵二叉树中,求节点S到节点T恰好经过k条边的方案数.

   两个点的路径只与它们到LCA之间的路径有关. 令f(i,j,k)表示S与LCA(S,T)之间的距离为i,T与LCA(S,T)之间的距离为j,还能走k条边的方案数. 固定T,只考虑S的移动,分以下几种情况讨论:

   1.如果S已经是LCA了. 如果T也是LCA了. S可以往上走也可以往两个儿子节点走. f(i,j,k) += f(i + 1,j,k - 1) * 2 + f(i,j - 1,k - 1). 乘2是因为有2个儿子节点可以走.  如果T不是LCA. 那么可以走到父亲节点,走到不是T的那个子树和走到T所在的那个子树上. f(i,j,k) += f(i,j + 1,k - 1) + f(i,j - 1,k - 1) + f(i + 1,j,k - 1).

   2.如果S不是LCA. S既可以走到2个儿子节点,也可以走到父亲节点. 转移和上面的类似.

   知道了如何求方案数,该怎么建树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们不需要建出整棵树. 因为树的结构就是一棵完全二叉树,每一棵子树的形态结构都是一样的. 根据dp需要的信息,我们只需要求出S和T距离LCA的深度即可.

   先要求出LCA. LCA处的两个状态的兔子的位置全都相同. 让S状态的外面的兔子不断往里跳,T状态的也如此. 最后肯定会有两个状态的兔子的位置完全相等,最早出现的这个状态就是LCA.  为什么要往里跳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枚举出优先的状态. 否则二叉树就会无限向下扩展.

   小结一下. 做这道题首先要想到把3个兔子的位置看作一个状态. 状态有3种不同的转移方式. 其中有2种的本质是相同的. 联想到二叉树. 求状态A到B的方案数实际上就是求路径数. 树上路径只和这两个点以及它们的LCA有关,由此可以设计出状态. 最后求LCA运用中间相遇法. 思路还是挺巧妙的.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const int maxn = 1010,mod = 1e9+7;
ll a[maxn],b[maxn],c[maxn],x[maxn],y[maxn],z[maxn],k,k1,k2,pos1,pos2,f[110][110][110];
bool flag = false;

ll dfs(ll X,ll Y,ll K)
{
    if (!X && !Y && !K)
        return 1;
    if (X + Y > K)
        return 0;
    if (!X && Y > k2)
        return 0;
    if (f[X][Y][K] != -1)
        return f[X][Y][K];
    if (!X)
    {
        if (!Y)
            f[X][Y][K] = (dfs(X,Y + 1,K - 1) + dfs(X + 1,Y,K - 1) * 2 % mod) % mod;
        else
            f[X][Y][K] = ((dfs(X,Y + 1,K - 1) + dfs(X,Y - 1,K - 1)) % mod + dfs(X + 1,Y,K - 1)) % mod;
    }
    else
        f[X][Y][K] = (dfs(X + 1,Y,K - 1) * 2 % mod + dfs(X - 1,Y,K - 1)) % mod;
    return f[X][Y][K];
}

int main()
{
    memset(f,-1,sizeof(f));
    scanf("%lld%lld%lld%lld%lld%lld%lld",&a[0],&b[0],&c[0],&x[0],&y[0],&z[0],&k);
    while (k1 <= k)
    {
        if (b[k1] - a[k1] == c[k1] - b[k1])
            break;
        if (b[k1] - a[k1] < c[k1] - b[k1])
        {
            k1++;
            a[k1] = b[k1 - 1];
            b[k1] = 2 * b[k1 - 1] - a[k1 - 1];
            c[k1] = c[k1 - 1];
        }
        else
        {
            k1++;
            a[k1] = a[k1 - 1];
            c[k1] = b[k1 - 1];
            b[k1] = 2 * b[k1 - 1] - c[k1 - 1];
        }
    }
    while (k2 <= k)
    {
        if (y[k2] - x[k2] == z[k2] - y[k2])
            break;
        if (y[k2] - x[k2] < z[k2] - y[k2])
        {
            k2++;
            x[k2] = y[k2 - 1];
            y[k2] = 2 * y[k2 - 1] - x[k2 - 1];
            z[k2] = z[k2 - 1];
        }
        else
        {
            k2++;
            x[k2] = x[k2 - 1];
            z[k2] = y[k2 - 1];
            y[k2] = 2 * y[k2 - 1] - z[k2 - 1];
        }
    }
    for (pos1 = 0; pos1 <= k1 && !flag; pos1++)
        for (pos2 = 0; pos2 <= k2 && !flag; pos2++)
            if (a[pos1] == x[pos2] && b[pos1] == y[pos2] && c[pos1] == z[pos2])
                flag = true;
    pos1--;
    pos2--;
    printf("%lld\n",dfs(pos1,pos2,k) % mod);

    return 0;
}

 

posted @ 2018-03-25 23:57  zbtrs  阅读(48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