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博客的阅读与思考
关于当初
专业的决定:
在高考填写志愿时候,我其实没有太多考虑,第一个想法就是填写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我第一志愿的计算机,第二是软件。对于我来说,只要能选上这两个志愿其中一个,我就心满意足了吧。我对计算机的喜爱应该可以说是从游戏开始的吧,从小学一年级接触到了的泡泡堂、梦幻西游等游戏,展开了我的计算机之旅。到了初中,对玩游戏已经不太满足,开始想着以后可不可以自己做游戏,接触了一些rpg制作大师之类的软件。到了高中,抱着做游戏的想法选填了计算机类专业。但是其实在上大学之前,没有进行过什么专业的编程学习,到了大学才开始自己真正的对计算机的学习之旅。
过去的学习:
博客B的作者写到:“我像高中阶段一样,只学习那一点点可怜的上课讲的知识,几乎不看教材、不怎么看课外资料,课后的作业基本是独立完成,却从来不是主动地思考、从各个可能的角度出发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沿着老师讲过的固定的模式,或者寻找类似的解答方法,然后稍微变换,从而完成解答。”里面描述的状态很像我之前学习的模式,期望着上课听课能解决我所有的问题。慢慢的发现,想要获得知识,除了课上,自己课下的深入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说来惭愧,自己真正私底下的学习基本都是有头无尾,一开始想自学java,《疯狂的java》一书看了1/3,就放弃了。后来决定转学c++,到了现在《c++ primer》也是只看了1/2,课后练习更是没写多少。大三开始感觉到了危机,大一时候忙于各种课外活动忽略了成绩,大二大三补不上来,没法保研。决定工作,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开始自己对c++进行学习。
项目接触的很少,要说勉强算得上的话,也就是大一上时候的贪吃蛇,还有和同学一起在大一下实训做的小游戏,大二时候和同学做面向对象课设时候做的一个相册管理。大三上时候和一个室友做了一个安卓端的消消乐类小游戏,消消乐用的是unity进行开发的,很粗糙,游戏性也差。还有编译的课设,这个是最复杂的项目了吧。编译课设学到的东西比较多,一开始是直接用c写了词法语法器和符号表等,后来换采用了llvm和bison来完成了整个编译器,包括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生成中间代码,生成目标代码,最后生成汇编代码和可执行程序。但是这些小程序都很简单,也没有什么进行优化。
关于未来
未来选择:
K博客中有一句话:“兴趣和热情只能让你很执着,但并不一定能让你走好这条路,只有你的能力和你的强项才能让你走好这条路。”很惭愧的是,自己还停留在兴趣和热情上,自己的能力,目前是不足够实现自己走好这条路的。想过读研想过工作,最后现在决定还是去工作。自己不是自控能力很强的人,有压力我自己才有动力,进入公司一方面能让自己更早的接触到工作中编程,也可以给自己压力继续学习前进。
优势与劣势:
感受不到自己和身边的人有太大的优势,按部就班学习课程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劣势挺明显的,对于项目的经验少,对于编程理解的深度不够,跑去学过java,学过html的内容,前端会一点,后端也会一点,但是没有深入学习。
毕业前未来规划:
很简单,就是把我的c++书啃完后继续找一些小的项目深入学习,同时学好关于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内容。目前希望是能在暑假找到一个实习,先进公司体验一下。大四有机会可以出去实习,没机会的话就会学校静心学习,做一些面试题目。学长们提供了很多找工作方面要注意的事情和找前要做的准备,自己好好准备,找到一个工作,能提升自己,而待遇和福利的要求次要一些。
关于当下
对当前专业的喜爱:
我是喜欢当前专业的,也没有过转行的想法,或许我不会再像之前一样想法只盯着游戏制作去,但是我觉得我对于编程即使工作后还能抱有热情。在博客D中有一句:“未来很美好,我一直在路上”,自己何尝不是,大一大二时有所荒废,或许面前的路迷雾重重,但我仍然相信自己,一条路走到黑也不怕。
专业能力: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我还是属于“吃瓜群众”一类,除了学校课程外课外自学知识少。任重道远,未来路还长,但是提升自己刻不容缓。
专业知识:
一方面就是上课老师传授的知识,另一方面就是自己在课外学习的c++部分内容,对于知识的掌握并不深入。
知识差距:
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都是挺浅薄的,上课老师给的更多是一个入门,带领你前往这个知识领域,惭愧的是自己没有再进行好好深入的学习。或许作为一个完成课业的毕业生勉强算是及格,但是对于一个真正能进入社会大学生,我的差距还很明显。博客C中写有:“第一是什么东西都可以自学,第二是慢即是快,笨笨地做一遍题是学习的捷径;第三是知识理想主义,知识就是力量,而读书学知识能够消除蒙昧,掌握改变世界的力量,所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不完全同意,但是自学掌握知识的重要我是很同意的。
关于课程
最深印象课程: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大三上的编译原理课程吧,这门课又徐丽萍老师讲授的。之所以印象深刻,因为这算是我大学里面最崩溃的一门课程了。先是课程设计难,之后考试也难。一开始的词法语法分析器的设计,到后来符号表、中间代码、目标代码、汇编代码生成。从一开始的一头雾水到渐渐理解,中间查找了很多的例程,这一门课带我了解了一个程序的代码编译的整个流程,对自己加深编程的理解很有帮助,很多之前写代码不懂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地方都开朗了不少。博客C中有一句话:“我相信,找书自学是学知识的好方法,同时,把题从头到尾做一遍是很好的自学方法。”因为被逼着上google,上github,对自己查阅资料的能力也有提高。有人给你讲解是很重要的,但是同时自学也是一个必要的提高自己的方法,没有什么讲解是面面俱到的,没有自己的思考,你也不可能完全理解别人讲的东西。
科班和速成培训班区别:
科班出身和速成培训班的区别其实也蛮大的。科班一般不会直接教你语言,整个大学,我在华科也只有大一有一门入门的c语言课程,其余的语言都要自己去学,更多的是教你思想,启发你,同时也培养你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会教你面向对象的思想,数据结构是什么等等。速成培训班主要就是教你怎么写来实现一个功能,直接填鸭式的,让你迅速入门一个编程的语言和编写的工具等,实际上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要做的有很多。
师生关系
在博客O中写有:“师生关系是非对称的共生关系。”师生之间的非对称共生关系,一是说两者互利互惠,二是两者的付出和收获各不相同。除了这里之外,我认为师生间还应有一层感情上面的联系,两个人之间相处久了都自然而然会产生感情。师生一个教导传授知识,一个学习知识,之间的情感可能更为紧密,在谈及师生关系时就不能完全抛开情感上的关系去谈。同时师生间应该不是完全对等的关系,有些人可能觉得师生间像哥们一样,这种关系会更加和谐。但是我觉得其实不然,两者关系如果对等,简单点来说,学生如果不想上课,不想写作业怎么办?对等的关系使得老师没有权利去约束学生的一些行为,反而可能让学生荒废了学业。但也不是说老师完全大学生一级的关系,师生间的关系不是Boss和职工,这种关系下可能会使得两者心态失衡。我觉得最为好的就是老师拥有一定的特权,可以用这些特权来要求学生,但是特权范围是有限的。学生要完成这些要求,但特殊时候也有商量的权力。正如博客O中引用赫曼的观点:“师生间是互惠双赢的关系,但是双方的付出和受益有所差别。”
文献参考:
[1]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3961/
[2]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2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