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包的学习之旅:入门篇
人总是对未知充满了好奇,人的一生是不断发现,不断探索未知的过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月球探索,火星探索,人类的脚步将永不停止。探索是一个充满未知的旅程,人类根据自身的知识,借助外部工具,利用自己的智慧,发现或者发明新的事物,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何克服认知的局限性,扩大我们的视野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了实现定位导航,人类发明了GPS,北斗导航,我们姑且认为是一种外部定位的技术,北斗为我们提供了外部坐标参考。对于未知环境,我们希望机器人能够帮助我们完成探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而机器人在某些环境下无法获得外部参考,只能依赖于自身进行定位,同时需要感知周围的环境,为自身的活动规划路径。这里涉及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定位,一个是环境感知(构建地图),这是SLAM的基本问题。
小豆包是本文的主人公,它是一个机器人。
星球大战里面有2个非常出色的机器人一个是3PO,一个是R2。我们也给这个机器人取了个名字,叫小豆包,代号FR2。不许侵犯它的署名哦。
小豆包是个多好的孩子啊,外在热情开朗,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不,他开始了自己的SLAM之旅。
- 小豆包的新装备
- SLAM的基本概念 SLAM学习笔记(1)基本概念
- 运动模型 小豆包的学习之旅:里程计运动模型
- 观测模型 小豆包的学习之旅:传感器观测模型
- 占用概率栅格地图和cost-map 小豆包的学习之旅:占用概率栅格地图和cost-map
- 机器人定位(蒙特卡罗算法) 小豆包的学习之旅:机器人定位
- 激光VS视觉
小豆包的新装备
小豆包这下高兴啦,因为它终于从研究人员的设计图纸中走出来了,成为了一个真实的存在,一个有意义的存在。一身装备也算是价格不菲了,先锋Pioneer3-AT,带工控i5处理器,8G内存,120G硬盘。北阳激光UTM-LX30,Kinect2.0深度相机。这样小豆包算是焕然一新了,大脑可以运转,眼睛一直扑灵扑灵的眨着。多讨人喜欢啊。
可是问题来了,只是有了大脑和眼睛,小豆包仍然是白纸一张,什么也干不了啊。“你动动啊,你自己动啊。”小豆包也傻了,大哥(水哥),你让我怎么动啊!
想让机器人动,必须给机器人发送指令。如果想实现机器人的自主运动,则需要机器人感知周围的环境,同时规划运动路径。SLAM问题成为小豆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机器人移动平台Pioneer3-AT
小豆包是四轮驱动,运动控制是机器人的最基本的功能了。移动平台车的基本硬件结构,简单来说分为三部分:
(1)底层的硬件及各类传感器,包括电机、声呐、激光
(2)微控制器,ArCOS,控制底层的各种硬件,同时负责与上位机进行通信
(3)上位机,可以是工控计算机或者是普通的PC
(2)和(3)通过232协议——串口通信(COM)或者网口进行连接;
小豆包主要基于Windows7操作系统,也支持ROS机器人操作系统。先锋机器人提供了很详细的开发类库SDK,很容易上手。
小豆包的眼睛(传感器)
北阳激光Hokuyo UTM-30LX,12VDC直流供电,测距30m。
深度相机Kinect V2.0
几个坐标系
(1) 地图坐标系O-XYZ:全局坐标系
(2) 机器人中心坐标系O'-X'Y'Z':局部坐标系,一般以机器人的Heading方向作为O'-X'的方向。
(3) 传感器测量中心坐标系o-xyz:局部坐标系,激光测量的距离是相对于该坐标系的中心,激光的旋转是相对于o-x轴。
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人上,存在着偏移$(x_{trans} y_{trans})$。一般o-x和机器人的Heading方向一致。
机器人运动的位姿是相对于地图坐标系的$(x,y,\theta)^T$.
不确定性
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依赖于硬件设备,而不管是轮编码器,IMU或者是激光测距扫描仪,测量过程中都会产生误差。随着机器人的不断运动,误差也会传播和累积。比如里程计模型,单次测量误差可能很小,但是机器人不断运动,如果轮子再打滑,误差累积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