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Studio 2008 每日提示(十三)
本篇包括tip121-tip130
http://www.watch-life.net/visual-studio/visual-studio-2008-tip-day-13.html
#121、如何设置vs启动时(工作区)加载内容
原文链接:How to customize what Visual Studio opens to
操作步骤:
菜单:工具+选项+环境+启动,在“启动时”下拉框 中根据需要选择以下几项:
1、打开主页
2、加载最近加载的解决方案
3、显示“打开项目”对话框
4、显示“新建项目”对话框
5、显示空化境
6、显示起始页
评论: 我一般选择“空环境”或“加载最近加载的解决方案”,后者是如果我经常开发一个项目时用,前者我一般同时开发多个项目是用,这样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来加载。
#122、使用Ctrl+Tab打开IDE的导航,获得鸟瞰视图,同时在Visual Studio中导航到所有打开的文件和工具窗体
操作步骤:
按“Ctrl+Tab”键,打开IDE导航窗口,按住Ctrl键,同时用方向键或鼠标选中一个文件或工具窗体来激活。
同时你可以看见打开文件的路径和预览图
评论: 这个导航非常有用,特别是打开文件较多的情况下。
#123、按Ctrl+Alt+Down让光标指向示文件下拉菜单
原文链接:Press Ctrl+Alt+Down Arrow to drop down the File Tab Channel File Menu
操作步骤:
菜单:按“Ctrl+Alt+Down”显示“文件下拉菜单”,可以通过上下的方向键来选择文件打开文件
文件下拉菜单支持输入首字符匹配滚动,即输入文件名会自动在下拉列表中匹配选中。
评论: 这个功能不如上一个功能强大,不够直观。
#124、在文件标签栏上关闭除激活文件外的所有文件
原文链接:You can "Close all but this" on files in the File Tab Channel
操作步骤:
鼠标右键单击一个文件的标签(Tab),选择“除此之外全部关闭”
评论: 如果有个“关闭所有”的选项就更好了,这样一次就可以关闭所有的打开的文件。
#125、从标签栏上复制文件的完整路径
原文链接:You can copy a file's full path from the File Tab Channel
操作步骤:
鼠标右键单击一个文件的标签(Tab),选择“复制完整路径”
评论: 有这个方法后,就不必通过属性窗口来复制文件的完整路径了。
#126、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打开激活文件所在目录
原文链接:You can open up a Windows Explorer browser directly to the active file
操作步骤:
鼠标右键单击一个文件的标签(Tab),选择“打开所在的文件夹”
这个功能不错,可以很快从一个文件夹跳转到另个文件夹去查找文件,改变文件属性等。
评论: 如果管理当前激活文件所在文件夹内的文件,这是个比较快捷的方法。
#127、如果关闭选择的文件
原文链接:How to close just the selected files you want
操作步骤:
菜单:窗口+”窗口…“,在”窗口“的窗口中,你可以对所选择的文件实现下面三个功能:激活、保存、关闭窗口。
评论: 你也许会发现在#124中也有关闭文件,但那个功能没这个不同,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来关闭。
#128、IDE的9个停靠位置
原文链接:There are 9 IDE Tool Window docking targets
操作步骤:
IDE的9个停靠位置,把工具窗体钉在IDE的内测或外侧(边)。
停靠#1:把工具窗体作为选项卡式文档。
停靠#7:把工具窗体停靠在右外侧边。
停靠#3:把工具窗体停靠在右内侧边。
评论: 这9个位置,只要是工具窗口都可以停靠,包括”搜索和替换“窗口。
#129、Shift+Click 自动停靠和隐藏工具窗口
原文链接:Shift+Click automatically docks an auto-hiding tool window
操作步骤:
处于自动隐藏的工具窗体,如果你按Shift同时左键单击该窗口tab标签,则窗口会变成停靠状态。如果点击滑动出来的窗口,这则窗口会自动隐藏。
评论: 我一般都是通过鼠标右键单击工具窗口的标题栏来选择窗口的状态(停靠或隐藏)
#130、隐藏所有的工具窗口
原文链接:Shift+Click automatically docks an auto-hiding tool window
操作步骤:
菜单:窗口+自动全部隐藏
下图我隐藏前
隐藏后
评论: 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把所有停靠窗口都隐藏。
更多文章见:守望轩[http://blog.csdn.net/www.watch-lif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