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体系地图模型:你是如何有效地学习?

前言:我们总是在谈论高效学习,但是不是高效学习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有效学习。学习,是不是有一个适合每个人的 “共用方法”,先建立在 “有效学习” 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去探索适合具体学科的高效学习方法。“高手的经验总是相似的,普通人各有各的障碍”。此篇要讨论的,就是这个共性的真理。

问题:看这篇文章之前,我想让你在心里先回答这个问题  “你是怎么学习的?”

本文中心观点:

        该怎么学习一个新的知识?  1. 通过抽象思维,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2. 针对每个知识模块,找到适合的资源进行整合。(注意:可能你会觉得,难道学习不就是应该要这样吗?那么,很好,我觉得你已经没必要看这篇文章了)


 ♣通过抽象思维,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什么是抽象思维?它和理性思维有什么区别? 对于抽象思维,具体可以参考我的这篇博文(抽象,就是关注事物的本质特性而暂时忽略其细节)。之所以要运用抽象的思维方式,是因为这种思维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所研究事物的难度。其实通俗点说,就是把事物分解为几个模块来研究,类似《软件工程》里 “高内聚,低耦合” 的思想。

        什么知识网络?其实就是经常说的知识树,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学名叫做语义网络(认知心理学中这么定义)。但要注意,我要引入的知识网络是有一个模型可以参照的,这个模型就是——地图模型 。(引用自书籍:《learn More Study less如何高效学习》

        以学习一门科目为例子,首先,我们要先通过抽象思维,将某个科目或者现在正在看的某本书,进行建模(建模,也就是抽象思维的结果。其实也就是分模块,一般就是通过书籍的目录将改书所将的内容分为几个模块),我们把目前在看的这本书比作“中国” ,那么通过划分之后的知识块对应的就是 “中国” 下的省份。

        

       分完模块之后, 我们完全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模块开始入手学习,这样最终达到一次层抽象的目的,极大降低了要看的书的难度。 假设我们现在研究的是A模块(A省份),接下来我们还是要通过抽象思维进一步分割,也就是A章节下有多少个层次的内容,就是有A章下面有几个节的内容,这几个节相当于几个独立的知识点了(当然,如果你觉得某个知识点还是很难理解,大可以继续分割达到可以理解为止)。

       这样对应下来,就是A省份下的几个地级市。然后,地级市之间的道路就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地级市的繁华程度就是知识点的权重,比如广州这个知识点就是在广东省这个模块下很重要的,所以需要建得很发达,从省会广州都有到其他地级市的高速公路。越重要的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越紧密。

       需要注意的是,你一定不能忘记这些模块(省份)或者知识点(省份下地级市下的乡镇)的抽象含义,因为思维是建立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上的,比如,如果有人问你“广州”是什么?(相当于问你XX知识点是什么意思?)你要能够回答得出他的属性(描述抽象事件,只能通过其属性去说明),比如,“广州是广东的省会城市,是该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针对每个知识模块,找到适合的资源进行整合。

        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之后,我们就需要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理解吸收了。这个过程,有些人可能智商比较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这些人的理解能力很强。但是,我在这里,还是不想谈论关于智商方面的因素,我还是比较喜欢讨论 共性的方法

        可以参考我这篇 理解能力能提高吗?  我再总结一下如何找到适合的资源进行整合。

        首先,学习一块新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要自己擅于寻找适合自己的辅导书或者学习资料。 选教材,其实也是一个拼资源的过程有了更好的资源,就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也会提高对知识的认知深度。对于学习,就像编程一样,不是说看网络视频或者书籍哪一种学习方式好,而是要适合你自己。怎样才算适合你自己呢?就是一步一个脚印,什么样的理解水平就看哪种水平的资料(不局限于书籍,有一些别人总结好的文档、ppt 也是很有含金量的,毕竟书籍也只是文档的放大版),有没有学到东西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判定对你来说是不是好的学习资料就很容易了。

 

         其次,就是线上个各种搜索引擎了,很重要的一点,你要学会“科学上网”,推荐一个叫shadowsocks的工具。


附文: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适合每一个人的  公用学习方法,这个是大方向。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能去寻找更加个性化的方法,比如某个学科或者实现某个目标的方法。以前,我曾经被老师说过好高骛远,但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自己的基础不够扎实,也不知道基础扎实的标准是什么? 夯实基础很重要,因为思维是建立在概念基础上。那到底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基础扎实呢?就是能向别人描述整个知识框架,以及框架中每个知识块中具体的知识点(包括知识点的概念、联系、应用),总之类似于 “费曼技巧”

作者:谢志东 
本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xiezhidong/p/7543800.html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如有问题,可以邮件:hoopuo@gmail.com  公众号:谢志东
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xie-zhidong)。

posted @ 2017-09-23 00:15  思维焦点  阅读(150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