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一个整合的过程

♣记忆的重要性

网状图(地图)模型

♣“整合”才是记忆之道

♣“活记”和“死记”

♣Elon Musk的建议


 声明:这里所讲的记忆,主要是在学习领域。

 前言:很难给这篇文章起个比较好的标题,一开始起的是“记忆之道:摆脱死记硬背”,但是感觉这篇文章重点不在于讲记忆的各种技巧;想要用“记忆的本质”,但是一谈到本质,就是比较深刻的问题,而记忆,本质可能更多在于生物和神经领域。最后,就用 “知识网络模型:记忆是一个整合的过程” 吧,因为,笔者认为,记忆的本质就是一个整合的过程,而具体整合到哪里去?就是整合到原有的知识网络中去。对于如何整合以及为什么说是整合,那就得引出一个“知识网络模型”的概念来说明了。

1.记忆的重要性

      因为记忆对学习和考试很重要。

      学习,很多抽象概念即使不难理解,但却是很容易忘记;考试,很多时候考的不是多难的问题,只是很简单的基础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区别; 

2.“知识网络”——网状图(地图)模型

       知识网络,其实就是经常说的 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学名叫做语义网络(认知心理学中这么定义)。

      引用维基的解释

      下面用一种形象话的语言来描述知识网络(引用自书籍:《learn More Study less如何高效学习》)

      以学习一门科目为例子,首先,我们要先通过抽象思维,将某个科目或者现在正在看的某本书,进行建模(建模,也就是抽象思维的结果。其实也就是分模块,一般就是通过书籍的目录将改书所将的内容分为几个模块),我们把目前在看的这本书比作“中国” ,那么通过划分之后的知识块对应的就是 “中国” 下的省份

      分完模块之后, 我们完全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模块开始入手学习,这样最终达到一次层抽象的目的,极大降低了要看的书的难度。 假设我们现在研究的是A模块(A省份),接下来我们还是要通过抽象思维进一步分割,也就是A章节下有多少个层次的内容,就是有A章下面有几个节的内容,这几个节相当于几个独立的知识点了(当然,如果你觉得某个知识点还是很难理解,大可以继续分割达到可以理解为止)。

      这样对应下来,就是A省份下的几个地级市。然后,地级市之间的道路就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地级市的繁华程度就是知识点的权重,比如广州这个知识点就是在广东省这个模块下很重要的,所以需要建得很发达,从省会广州都有到其他地级市的高速公路。越重要的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越紧密

      需要注意的是,你一定不能忘记这些模块(省份)或者知识点(省份下地级市下的乡镇)的抽象含义,因为思维是建立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上的,比如,如果有人问你“广州”是什么?(相当于问你XX知识点是什么意思?)你要能够回答得出他的属性(描述抽象事件,只能通过其属性去说明),比如,“广州是广东的省会城市,是该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为什么叫“知识网络”而不是“知识树”?

      因为,网络中的节点是“多对多”的关系,树是“一对多的关系”,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只有网络结构才能实现错综复杂的关系。

3.“整合”才是记忆之道

      记忆的过程被分为三个独立的阶段:获取,保持和提取。

      其实,当知识进入记忆后,并不会自动存留在那里,不受未来事件的影响。实验心理学家认为,记忆是一个整合的过程、一个建构和创造的过程。我们从外部获得的信息如果与以前的认知和预期(即已存入记忆中的信息)相关,它们就会被放入记忆。(此段引用自《思考的艺术》中“记忆的问题”小节中对华盛顿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洛夫特斯(Elizabeth Loftus的引用))

      本人认为,整合的过程,无非就是想从旧知识当中找出类似的模型,通过比较,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多条关系链路,最终实现知识网络的扩充。比如,数学中,高中的导数  和大学的极限、微分  是有联系的,我们可以通过与 导数概念的比较来达到对 极限和微分概念 的理解与记忆。

      在大学期间,学习极限和微分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导数这个知识点来比较,进一步解答 什么是极限?为什么要引入极限?有了导数之后干嘛还要引入极限?极限怎么用?回答完what、why、how的几个问题之后,就很容易找出规律记住了。

4.“活记”和“死记”

      什么是“死记”?就是死记硬背。死记,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想要的并不是把知识刻录在脑子里,而是想在想用的时候能想起来。(知识不在于多,在于你用的时候能想得到它

      只有在用的时候能想起来的知识,才是被“正确处理”的,才是被“活记”的。这也是学习的最终意义和衡量学习的有效性的标准。

      那到底要如何实现“活记”呢?

      在知识网络中,尽可能地找出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举个例子,如果一座城市(一个层次的知识模块)里最容易找到的建筑(知识模块下的具体知识点)是下面哪一种?(备注:引用自书籍:《learn More Study less如何高效学习》)

        (A). 与很多建筑有数百条公路相连。

        (B). 只与一座建筑有泥泞的小路相连。

      很显然,A建筑更容易找到。如果先前走错了路,也没关系,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显示了记忆和思考是类似的,都是有发散链路达到最后目标,具体看这篇),花很少的时间,就会找到正确的地方。如果是B建筑,给你的机会就只有一次,一旦你走错了路,就别指望找到了,即使走对了路,也不免磕磕碰碰,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注意的是,找到知识点之间越多的联系,则记忆越深刻,运用也越灵活。(实现了举一反三,融汇贯通)

      再举个例子,比如有一篇关于【唐朝】的六级翻译题,里面涉及到要翻译:

 1.“唐朝始于618年,终于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时期” 

 2. “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唐代中国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强国”  

 3.  “随着城市化的财富的增加,艺术和文学也繁荣起来” 

      里边都需要用到“灿烂、繁荣”这样的词,答案也是通过“porsprous” 、“thrive” 、“flourish” 、 “bloom” 这样的近义词来翻译解释。

      那么问题来了,你有没有想过“porsprous” 、“thrive” 、“flourish” 、 “bloom”这几个词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如果你没想到这一个层面,没有有多问一为什么的习惯(比如都是“繁荣”的意思,为什么要引入这么多个词?这些词要怎么用?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当然,你不能说英语就是麻烦,我们中文对于“繁荣”不也有很多近义词吗?比如,兴旺、昌盛、蓬勃、繁华、茂盛

      如果你能大概地知道这些词之间的联系(链路),然后以繁荣为结点,这样是不是就很容易记住与应用了呢?如果你只是看过了,其实只是给自己制造了一种学会了的假象,要真正“高层次的学习”,还是要靠“整合”,因为“整合”是学习的本质之一

      对于这几个词的区别与联系,答案在这 或者 看这

      所以,实现“活学活用”就是一个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就是在绘制一份优秀的地图,就是建造一座设计良好的城市。这也就是我所介绍的“知识网络”——网状图(地图)模型。

5.Elon Musk的建议

      文章的最后,引用Elon Musk的建议在Ask Me Anything上面有建议:(他作为一个创业者,在Paypal,电动汽车,轨道交通,太阳能光伏,火箭,太空移民方面都有涉猎,很可怕的一个全能手。):

One bit of advice: it is important to view knowledge as sort of a semantic tree -- make sure you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ie the trunk and big branches, before you get into the leaves/details or there is nothing for them to hang on to."

知识的体系结构类似一棵树, 如果你想要学得快记得牢固, 就必须把主干和粗线条先学习扎实, 因为后来的高级知识类似树叶, 需要有主干的支持才能挂靠牢固.

作者:谢志东 
本文链接: http://www.cnblogs.com/xiezhidong/p/7031073.html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如有问题,可以邮件:hoopuo@gmail.com  微博:思维焦点 
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posted @ 2017-06-23 00:12  思维焦点  阅读(2530)  评论(4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