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从大一开始》读书笔记

第一节:序言:求职路上,无心看风景(1)
  • 可是,当一个大学生在毕业以后连生计都成了问题,我又哪里还有勇气去跟他说什么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公民意识?
第2节:序言:求职路上,无心看风景(2)
  • 与其等到毕业的时候羡慕身边的同学一个个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与其在求职的时候临时抱佛脚,用一些投机取巧的雕虫小技来掩盖内在实力的苍白,还不如从大一就开始好好规划未来。
 
3节:序言:求职路上,无心看风景(3)
  • 如果大学四年都在马不停蹄地赶路,放弃了周末的休息,放弃了美好的爱情,却没有把劲使对地方,所有的努力都成了无用功,没有形成有效的核心竞争力,忙忙碌碌几年,碌碌无为收场,那又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第4节:细节岂能决定成败(1)
  • 细节岂能决定成败
  • 所有这些案例都不过是证明细节能够决定失败,无法证明细节决定成功。
  • 要想取得成功,首要的是注重战略、找对发展方向。
 第5节:细节岂能决定成败(2)
  • 大学生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进而在此基础上塑造核心竞争力。
  • 对于一个具备了充分的内在价值、有足够能力去胜任所应聘职位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无论是产业结构和教育政策的缺陷,还是部分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偏见,都无法阻止他脱颖而出。
 
6节:细节岂能决定成败(3)
  •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书中写道: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第7节:细节岂能决定成败(4)
  • 金末学者王若虚谈论文法的时候提出了这样一个原则: 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我觉得将这八个字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是再贴切不过的了。一方面,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充满了无数的变数,职业规划自然也就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所以 定体则无 ,大学生没必要将职业规划做得过于深入、细致。事实上,让一个大学生完全想好毕业以后去哪座城市、哪个行业、哪类企业从事哪个具体的职位,这也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大学生又应该 大体须有 ,对职业生涯做一个大概的、轮廓性的规划,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找出一个大的方向来,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社会实践都沿着这样一个方向展开。
 
 第8节:未必经济的仕途经济
  • 未必经济的仕途经济 如果说当公务员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那么,最大的代价莫过于用一个稳定的饭碗换取了一生中的无限可能。

  • 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 被体制化了
 
9节:学术之路的SWOT分析
  • 就国内目前的学术环境而言,每一个选择学术之路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三个方面的T(威胁):日益功利的学术体制,渐趋腐败的学术氛围,过于有限的学术自由。
  • 第一个T是日益功利的学术体制。
  • 在这样的学术体制下,一个新的词语诞生了:科奴。
  • 麦当劳化 的学术体制必定是急功近利的,它的功利性在另一个方面表现得更加彻底,那就是 经费决定一切
  • 第二个T是渐趋腐败的学术氛围
    • 抄袭之风盛行
  • 第三个T是过于有限的学术自由
第二部分,“请选择车道行驶”
  • 不用过早选择行业
  • 根据我的用人经验,我习惯于把人才分为三类:创意型,管理型,执行型。
  • 创意是任何一家企业、任何一个项目的逻辑起点。
  • 我最值钱的才能是什么?不是我会什么,而是我能干什么、
  • 管理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组织、管理、协调方面的能力。
  •  我陆续面试过很多名平面设计师,我让他们用最简短的一两句话说出我应该录用他们的理由,换句话说,我让他们告诉我他们最值钱的才能究竟是什么。
  • 李嘉诚说:“一个总司令,是一个集团军的统帅,拿起机关枪总不会胜过机关枪手,走到炮兵队操作大炮也不如炮兵。但作为集团军的总司令不要管这些,只要懂得运用战略便可以,所以整个组织十分重要。”
    • 首先,应该多学习一些管理方面的理论和案例,多看一些相关方面的教材、论文及报刊杂志
    • 其次,可以通过担任学生干部、组织社团活动等校内渠道来锻炼管理能力;
    • 另外,还可以通过兼职、创业实践等方式让自己得到锻炼。
    • 一个人究竟适合从事管理型的工作还是执行型的工作,这是与他的能力结构、内在气质、性格特点、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相关联的,并不是每个人想做管理就能做管理,也不是对每个人来说做管理型的工作要好过做执行型的工作。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 原来不学无术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暴露着他的无知。
  • 在讲究“草原法则”的企业界,滥竽充数岂是容易之事?
  • 梁思成在1932年写给东北大学建筑系第一届毕业生的贺文
  • 一名建筑系的大学生光是在审美的民族性这一问题上就有如此多的文章可做,整个大学四年需要下多少功夫便可想而知了。对于想从事其余职业的大学生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  
后悔读大学,不如后悔玩大学
  • 当这些人陷入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是没有资格后悔读大学的,因为他们是在玩大学,而不是读大学。
  • 对于一个合格的读有用之书的大学毕业生而言,人才是永远也不会过剩的。虽然他们在进入用人单位的视线之前可能同样需要经历一段痛苦的煎熬,但是,当别的大学生一次又一次被拒之门外,他们会抓住任何一个哪怕是非常细微的机会迅速脱颖而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不可能获得能力之外的东西,也不可能得不到能力之内的东西。
  • 只有到了毕业求职的战场上,才能看得出谁在读大学,谁又在玩大学。
一切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都是纸老虎
  • 就我的所见所闻而言,学校名气对求职的影响实在有限。
  • 公司的招聘经理在面试前直言不讳地对我们说:“虽然你们的毕业院校各不相同,但现在的你们却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
  • 大家都是从中国的大学里走出来的,就不要自欺欺人啦!
  • 在我看来,被名牌大学录取时所获得的与其说是一枚金钥匙,不如说是钥匙坯。如果非得认为名校学生的钥匙坯比非名校学生的贵重,那就当前者是用黄金造的,而后者是用铁铸的。读大学的过程就是一个锉刻钥匙的过程。等到大学毕业,有些人手里握着了一把成型的钥匙,有些人只有钥匙的半成品,还有些人依然拿着四年前那片钥匙坯。每个用人单位都有一把锁,他们招聘的标准说白了就是看谁的钥匙能将这把锁打开。当一把金钥匙和一把铁钥匙都能打开他们的锁,他们往往会选择金钥匙;可是,如果金钥匙打不开锁,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一把能打开锁的铁钥匙——他们通过铁钥匙打开锁以后所能获得的黄金远比一片金钥匙的含金量多得多。
离校的期限不是就业的期限
  • 就业不同于升学考试,升学考试往往是一考定终生,如果不按时参加考试就只能等来年,甚至再也不会有机会了,而就业却并非如此,今天没有找到工作可以明天再找,毕业之前没有找到工作可以毕业以后再找。
  • 毕业后暂时失业一段时间,这可能会让亲者痛、仇者快,但是,对于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来说,区区几个月又算得了什么呢?对于马拉松运动员来说,竞争对手在起跑线上比自己早了一秒钟起跑,这又有什么关系?办完离校手续以后,把多余的东西寄回老家或者寄存在朋友家里,然后带上简历、证件和几套换洗的衣服去喜欢的地方找工作,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户口和档案要发回原籍的话就让他发回原籍好了,以后在哪个地方站稳了脚跟再把户口迁过去就是了。万一又过了好几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怕面试官问起毕业后这段时间在干吗,那就牢记一句话:做人不要太厚道,事先在简历中谎称在什么地方、什么单位上班了一阵子,发现很不适合,所以就辞职了。利己不损人的事情,何乐不为呢?
用将来的眼光看待现在的困难
  • 如果说求职是一场战争,这些人则是这个战场上永远的失败者。他们的失败并不在于没有找到工作,而在于主动放弃了找到工作的可能。
  • 在很多时候,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多坚持那么一下就够了。
  • 不管遇到了多大的困难,只要我能坚持住,几年以后回过头来看都会觉得这些困难并不算什么。对于求职当中的大学生来说,又何尝不可以用这样一种方法给自己打气呢?
posted @ 2013-10-14 17:21  夏天的夜  阅读(192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