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ular
1、数据绑定的四种形式:
(1)插值 <p>{{title}}</p>
(2)属性绑定 <img [src]="userUrl"/>
(3)事件绑定 <button (click)='onSave()'>点击</button>
(4)双向绑定 <input [(ngModel)]='title'/>
在双向绑定中,数据属性值通过属性绑定从组件流到输入框,当修改输入框内容时通过事件绑定流回组件,把属性值设为最新值。
选择属性绑定还是插值?
当渲染的数据类型是字符串时,倾向于可读性更好的插值;但是当数据类型不是字符串时,必须用属性绑定了。
属性绑定与attribute绑定的区别?
用属性绑定来设置元素的属性总是好于用字符串设置attribute,但是当元素没有属性可绑时,就必须用attribute绑定。
如: colspan不是td的属性
<tr><td [attr.colspan]="1+1">One-Two</td></tr>
CSS类绑定
- 全有或全无的替换型绑定
<div class='bad curly special' [class]='isTrue'></div>
- 绑定到特定类名 单个class的添加与移除
<div [class.special]='isTrue'></div>
同时添加或移除多个class
<div [ngClass]="{'background':isBg,'fontColor':isFontColor}"></div>
样式绑定
- 单个样式绑定 <button [style.color]="isSpecial?'red':'green'"></button>
2、指令
(1)结构型指令:通过添加、移除或替换DOM来修改布局。如 *ngIf、*ngFor
(2)属性型指令:会修改现有元素的外观或行为。 如 NgClass、NgStyle、NgModel
2.1、为什么要给结构型指令加上“*”?
星号是用来简化更复杂语法的“语法糖”,从内部实现来说,Angular把*ngIf属性翻译成了一个<ng-template>元素,并用它来包裹宿主元素
如<div *ngIf="hero">hero</div> =======》
<ng-template [ngIf]="hero">
<div>hero</div>
</ng-template>
2.2、*ngIf有else
<div *ngIf="display else noData"></div> <ng-template #noData></ng-template>
在Angular中一个标签上不能同时使用两个指令,可以通过在外层添加一个<ng-container>来解决
<ng-container>渲染所包含的模板内容,不包含自身
<div> <ng-container> <span>Hello World!</span> </ng-container> </div> <!-- 实际渲染结果是 --> <div> <span>Hello World!</span> </div>
<ng-template>它不会直接渲染任何内容,主要是配合其他的结构型指令一起使用
<ng-template> <span>Hello World!</span> </ng-template> <!-- 默认不会渲染任何内容 -->
<ng-content>使得这个组件能接收外部投射进来的内容,也就是说组件最终呈现的内容不仅仅是本身定义的那些。
父组件在调用子组件时,还可以在子组件里添加内容,然后在子组件中使用<ng-content>显示那部分内容到该处。
//父组件中调用子组件 app-with-title <app-with-title> <div>hello</div> <div>world</div> </app-with-title> //子组件 <div>title</div> <ng-content></ng-content> // 子组件实际渲染的结果是 <div>title</div> <div>hello</div> <div>world</div>
2.4、ng-container 只会展示包含的内容
下面的实例,很好的展示了 ng-container 的用法;需求是只展示奇数的数据,如果是同时使用 ngFor 和 ngIf 会报错
<ul> <li *ngFor="let item of list; let odd = odd" * ngIf="odd"> {{ item }} </li> </ul>
<ul> <ng-container *ngFor="let item of list; let odd = odd"> <li *ngIf="odd">{{ item }}</li> </ng-container> </ul>
2.5、*ngTemplateOutlet
<ng-template #data> Hello World </ng-template> <div *ngTemplateOutlet="data"></div>
类似 angularJS 里面的 include,加载对应的模块代码块,不过更强大,像是调用一个函数,可以传参
在使用 *
<div *ngTemplateOutlet="data; context: {$implicit: {value: 1}}"></div> //这个 $implicit 是一个固定用法,就像es6 module中的export default一样, $implicit 后面的值,会被当做传入 ng-template 的默认参数 //在 ng-template 里只需要使用 let-xxx 的方式,就可以接收到这个传入的默认参数 <ng-template #data let-xxx> {{ xxx | json }} </ng-template> <div *ngTemplateOutlet="data; context: {$implicit: {value: 1}}"></div> //使用 let-xxx,ng-template 內部就有一个 xxx 变量,这里 xxx 的值就是 {value : 1}
ng-template 传入多个参数
$implicit 的方式实际上就是 let-xxx="$implicit",如果有多个参数需要传入,可以这样:
<ng-template #data let-xxx let-another="another"> <div>{{ xxx | json }}</div> <div>{{ another | json }}</div> </ng-template> <div *ngTemplateOutlet="data; context: {$implicit: {value: 1}, another: {value: 2}}" ></div>
3、获取用户数据的方式:
使用Angular的模板引用变量,这些变量提供了从模板中直接访问元素的能力,在标识符前加上井号# 就能直接声明一个模板引用变量了。
<input #box/> <p>{{box.value}}</p>
//按键事件过滤
<input #box (keyup.enter)="onEnter(box.value)"/>
onkey(value:string){
this.value=value;
}
通过$event对象取得用户输入
<input (keyup)="onkey($event)"/> onkey(event:any){ this.value=event.target.value; }
但是通过$event是靠不住的做法,反对把整个dom事件传入方法中,因为这样组件会知道太多模板的信息,这样就违反了模板和组件之间的分离关注原则了。
4、组件间的交互的方式
(1)父---->子
子组件若接收来自父组件传入的消息,必须定义一个输入属性,该属性通过Input装饰器修饰的。
//子组件 child.ts @Input() private message:string; //父组件 html <child [message]="msgToChild"></child>
(2)子----->父
通过输出接口完成
//子组件 child.ts @Output() private outer=new EventEmitter<string>(); sendToParent(){ this.outer.emit('message from child'); } //父组件 //. html <child (outer)="recieve($event)"></child> //.ts private msgFromChild:string; recieve($e:any){ this.msgFromChild=$e; }
(3)父子组件通过本地变量互动
父组件不能使用数据绑定来读取子组件的属性或调用子组件的方法,但是,可以在父组件的模板中,新建一个本地变量来代表子组件,然后利用这个变量来读取子组件的属性和调用子组件的方法。
//html文件
<child #children></child> //子组件 <button (click)="children.start()"></button>
(4)@viewChild()
两种用法:1、读取子组件
如果父组件的类需要读取子组件的值或方法,就不能使用本地变量的方法了。当父组件需要这种访问时,可以把子组件作为viewChild注入到父组件中
//html文件 <child></child> //子组件 <button (click)="start()"></button> //ts文件 import { child} from './components/child.component'; @viewChild(child); private sonComponent:child; start(){ this. sonComponent.start(); }
@viewChild()的另一种用法:2、获取当前组件视图的单个元素
//.html <input #name/> //.ts @viewChild('name') myName:ElementRef; this.myName.nativeElement.focus();
(5)同级组件间通信
- 共用服务
两个组件同时调用某个服务,需要发送数据的组件调用该服务的方法,需要接收该信息的组件,可以定义一个观察者对象,监听数据变化。
- $rootscope实现作用域间通信
5、路由
<router-outlet></router-outlet>把要显示在这个出口处的组件显示在这里。
路由跳转
<a routerLink="/heroes" routerLinkActive="active">Heroes</a> <a routerLink="['/heroes']">Heroes</a> <a routerLink="[/home]"+row.id>Heroes</a>//根据id跳转 //routerLinkActive表示当链接激活时添加“active”类 this.router.navigate(['/home']); 在ts文件中
根据参数跳转路由:
{ path:'home/:id', component:HomeComponent } //获取参数id //(1) constructor(private route:ActivatedRoute){ route.params.subscribe(params=>{this.id=params['id']}) } //(2) constructor(private route:ActivatedRoute){} const id=this.route.snapshot.paramMap.get('id');
6、管道
把数据作为输入,然后转换它,给出期望的输出。
<p>Hero`s birthdat is {{birthday | date}}</p>
让组件的birthday值通过管道操作符(|)流动到右侧的date管道函数中,所有管道都会用这种方式工作。
7、服务与依赖注入
为什么要用服务?
通常需要对访问的数据做后处理、添加错误处理器,还可能加一些重试逻辑,以便应对网络问题。如果直接写在组件中,会因为这些数据方式的细节而变得杂乱不堪,组件变得难以理解,难以测试,并且这些数据访问逻辑无法被复用,也无法标准化,所以把数据展示逻辑与数据访问逻辑分开。
Angular把组件与服务区分开,以提高模块性和复用性。通过把组件中和视图相关的功能与其他类型的处理分离开,可以使组件类更精简、高效。
组件应该把诸如从服务器获取数据、验证用户输入等工作委托给服务。
依赖注入:是组件引入外部构建(如服务)的一种机制。
8、Angular双向绑定实现原理
Angular在scope模型上设置了一个监听队列,用来监听数据变化并更新视图。每次绑定一个数据或事件时angular就会往$watch队列中插入一条$watch,用来检测它监听的模型里是否有变化的内容。当浏览器接收到可以被Angular context处理的事件时,就会触发$digest循环,遍历所有的$watch检查其属性和值是否发生变化, 最后更新DOM。
实现方法:
(1)每个双向绑定的元素都有一个watcher;
(2)在某些事件发生时,调用digest对脏数据进行检测,这些事件有表单内容发生变化、Ajax请求响应、单击按钮执行回调函数等。
(3)脏数据检测,会检测到rootscope下所有被watcher监控的元素。 $digest函数就是脏数据检测函数。
如:
- 当我们点击按钮时,浏览器接收一个事件,进入angular context。
- $digest循坏开始执行,查询每个$watch是否变化。
- 由于监听$scope.name的$watch报告了变化,他会强制再执行一次$digest循环。
- 新的$digest循环没有检测到变化。
- 更新与$digest.name 新值相应部分的DOM。
9、Angular生命周期
(1)ngOnChanges:当数据绑定输入属性的值发生变化时调用,初始化前也会被调用一次。
(2)ngOnInit:初始化
(3)ngDoCheck:自定义的方法,用于检测和处理值的改变
(4)ngAfterContentInit:在组件内容初始化之后调用
(5)ngAfterContentChecked:组件每次检查内容时更新
(6)ngAfterViewInit:组件相应的视图初始化之后调用
(7)ngAfterViewChecked:组件每次检查视图时调用
(8)ngOnDestory:指令销毁前调用。
10、ng-if与ng-show的区别
(1)ng-if在表达式为true的时候才会创建这个dom节点,ng-show是初始时就创建了,只用用display来控制显示与隐藏。
(2)ng-if会(隐式地)产生新作用域,ng-switch、ng-include等会动态创建一块界面的也是如此。
这样会导致在ng-if中用基本变量绑定ng-model,在外层div中把此model绑定给另一个显示区域,内层改变时,外层不会同步改变,因为此时已经是两个变量了。
ng-show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它不自带一级作用域。
避免这一问题出现的方法是:始终将页面中的元素绑定到对象的属性(data.x)上,而不是直接绑定到基本变量(x)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