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电子商务系统研发——商品SKU分析和设计(一)
2011-12-17 23:23 颜超敏 阅读(33150) 评论(14) 编辑 收藏 举报一、SKU及相关概念定义
在设计商品SKU之前,首先让我们熟悉一下SKU和相关的一些概念。
# 什么是SKU:
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
同一型号的商品,或者说是同一个产品项目(商品条形码是针对企业的产品
项目来进行定义的),因为产品与产品之间有某些属性不同,用以区别开这些
不同商品的属性即商品变异属性,又称作SKU属性,因为它决定了SKU
的绝对数量。
# 参考说明
百度上有一篇文章也有阐述,可以做关联阅读,我就不重复贴上了。
百度SKU参考
# 什么是SKU属性和选项
比如某件衣服有多种颜色、多种尺码,这些属性会直接关联价格和库存的,
系统会根据该商品关联的SKU属性的某个组合生成SKU。
比如某个款式的衬衫,有XL/L/XXL三种大小,有红黄蓝三种颜色。
对应这里例子,尺码和颜色都是是SKU属性。
对应尺码的XL/L/XXL等,都是SKU属性选项。
【注】上述的属性不一定在任何时候都是SKU属性,看实际的商品情况和设置。
比如对于尺码,某种商品是均码的。那么就不需要创建尺码这个SKU属性了,
而是设置为普通属性,仅作为显示用。
# 什么是商品SKU
商品SKU实际上就是SKU,为了避免误解和SKU属性混淆,我用商品SKU来命名,
表示从属于商品的、实际销售和存储的子实体。
一个商品SKU,表示该商品关联的若干SKU属性的的属性值的某个组合所形成的
子实体。
如对应上面的例子,其中的一种组合 XL + 红色 就会形成一个商品SKU。然后,
我们可以在该实体上管理价格、库存、专门的图片等信息。
# 什么是商品变异
英文名:Product Variants
商品变异其实就是商品SKU,只不过在某些技术文章中这样定义了。即以“变异”
来表达商品SKU的生成。
# 属性集
Attribute Set,用于管理各类扩展属性的集合,其中SKU属性也是在管理范畴之内。
商品通过关联属性集而获得该属性集设置好的SKU属性,然后才可以根据这些SKU属性
生成商品SKU。
属性集也成为产品类型。
常见的属性集有:服装、PC、家具、图书等。
# 概念的统一
虽然不同的研究人员有不同的命名和定义,但为了在本系列文章中不出现混淆,
我对概念做了以下统一定义:
1)SKU(或称商品SKU)指的是商品子实体。
2)商品和商品SKU是主次关系,一个商品包含若干个商品SKU子实体,商品SKU从属于商品。
3)SKU不是编码,每个SKU包含一个唯一编码,即SKU Code,用于管理。
4)商品本身也有一个编码,即Product Code,但不作为直接库存管理使用。
有时为了方便管理,会通过商品的Product Code作为前缀生成SKU Code。
二、SKU属性的管理
常见有几种情况:
- 商品独立管理
即SKU属性从属于商品。
优点:基本上没有。
缺点:这种比较不靠谱,因为会导致工作量过大。虽然可以通过“复制”功能来稍稍
简化,但依然不会很理想。所以基本不会采用。 - 商品独立关联
即SKU属性是公共的,每个商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关联若干个SKU属性,
然后选择若干选项生成商品SKU。
优点:灵活,设置好了若干SKU属性和相关选项后,由商品自行选择相关的组合。
缺点:太灵活了,容易出错。比如对于颜色这个SKU属性而言,由于是公共的,所以
会定义数十个,甚至更多,但是对于ipad而言,其实只需要2个即可。这种
管理方式,无法从源头控制商品添加时SKU属性和选项的范围。 - 通过属性集管理
即SKU属性依附属性集存在,不存在可以从属于多个属性集的SKU属性。
优点:容易进行严格的管理,不易出错。比如同样是命名为“颜色”的SKU属性会存在多个
(属性ID/编码不同),但是对于ipad的只需要2个选项(黑、白),对于服装则会很多。
缺点:属性集管理的工作量会稍大,适合属性集不多的系统。 - 通过属性集关联
即SKU属性是公共的,通过属性集关联。
优点:这种方式重用性不错,对于SKU选项较多的,会简化工作量。
缺点:由于SKU属性是公共的,所以会存在上面第2点的缺点。但我们也可以通过设置多个
同名、但编码不同的SKU属性,如多个“颜色”SKU属性,但是选项不同。 - 创建独立的SKU属性集
即设计一个独立的SKU属性集的实体,关联或者直接管理SKU属性。
这种方式也是挺不错的。因为虽然各种商品类型之间产品特性会有较大的不同,但是SKU属性
却有可能差异不大。比如对于服装、ipad都存在通过颜色来区分SKU,但是ipad只需要2种选项
(以后也许微调为3~4种等),而服装则很多了。
三、我的选择
上面介绍了五种形式,我个人倾向第4和第5种,上一篇文章的ER图也改成了第4种的形式,比较符合
常见的思路。第5种也是不错的。可以在接下来的设计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