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网络层(网际层)

因特网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网络层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因特网标准协议之一。

 

IP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最为核心的协议。所有的TCP、UDP、ICMP及IGMP数据都以IP数据报格式传输。IP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服务。 
不可靠(unreliable)的意思是它不能保证IP数据报能成功地到达目的地。 IP仅提供最好的传输服务。如果发生某种错误时,如某个路由器暂时用完了缓冲区, IP有一个简单的错误处理算法:丢弃该数据报,然后发送 ICMP消息报给信源端。任何要求的可靠性必须由上层来提供(如TCP) 。 
无连接(connectionless)这个术语的意思是IP并不维护任何关于后续数据报的状态信息。每个数据报的处理是相互独立的。这也说明,IP数据报可以不按发送顺序接收。如果一信源向相同的信宿发送两个连续的数据报(先是A,然后是B),每个数据报都是独立地进行路由选择,可能选择不同的路线,因此B可能在A到达之前先到达。

 

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

    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

        

该图表示这四个协议与IP协议的关系。

ARP和RARP画在最下面,因为IP协议经常要用到这两个协议。

ICMP和IGMP画在这一层的上部,因为它们要使用IP协议。

 

物理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转发器( repeater )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网桥或桥接器( bridge )

网络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路由器( router )

在网络层以上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网关( gateway ),用网关连接两个不兼容的系统需要在高层进行协议转换。

 

异构网络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时,所有的网络都使用相同的IP协议 的应用举例:

互联网中的源主机H1要把一个IP数据报发送给目的主机H2。根据分组交换的存储转发概念,主机H1先要查找自己的路由表,看目的主机是否就在本网络上。如是,则不需要经过任何路由器而是直接交付,任务就完成了。如不是,则必须把IP数据报发送给某个路由器(R1)。R1在查找了自己的路由表后,知道应当把数据报转发给R2进行交付。这样一直转发下去,最后路由器R5知道自己是和H2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不需要再使用别的路由器转发了,于是就把数据报直接交付给目的主机H2。

我们还应当注意到:主机的协议栈有五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而路由器的协议栈只有下三层。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接收到的分组。

 

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把一个报文划分为几个分组。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先暂时存储下来,再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把分组交给下一个路由器。这样一步一步地以存储转发的方式,把分组交付到最终的目的主机。各路由器之间必须经常交换彼此掌握的路由信息,以便创建和维持在路由器中的转发表,使得转发表能够在整个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

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若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时间,则电路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

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在传送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

由于一个分组的长度往往小于整个报文的长度,因为分组交换报文报换的时延小。

 

 

 

posted on 2010-10-05 15:31  oyzway  阅读(154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