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工实践》第零次作业 - 一些QA
《软工实践》第零次作业 - 一些QA
Q&A
(1)回想一下你初入大学时对计算机专业的畅想
- 当初你是如何做出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决定的?
- 你认为过去两年中接触到的课程是否符合你对计算机专业的期待,为什么?
- 你觉得计算机是你喜欢的领域吗,它是你擅长的领域吗?
当初选择计算机专业完全是我的一厢情愿。起因是因为看了一部电影,被里面的机器人TARS完全迷住,然后热血沸腾的隐约觉得这就是我的梦想,那时候连渴望了解的东西是什么都不清楚,后来才知道叫做机器学习。
由于父母从事金融,因此直到在高考的前几个月,全家人寄于我的期望还是金融方向。虽然从一开始就感到自己打心底是排斥的,却也想不出自己到底喜欢的是什么。毕竟一只小城市井底之蛙,甚至没有听说过IT人士是什么,于是也就默默接受了这一目标。天知道就因为一部电影和全家闹翻非要去学计算机不可,每每想到这个我都觉得好笑。(这件事直到如愿读了计算机我也仍没告诉过任何人,因为自己听着都觉得似乎喜剧成份大于真实。)
想想下学期都大三了,真的时间不等人。过去两年接触到的课程,要说是否满足期待,可能只能给出合格偏上的满意度。虽然这么说有点太不客气,但为了说明我不是在信口胡扯,所以会在下文详细唠嗑。这里先按我主观意愿把相关的专业课梳理成三条线索:
- 高等数学 -> 线性代数 -> 离散数学 -> 计算理论;
- 基础电路 -> 数字逻辑电路 -> 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网络;
- C -> C++ -> 算法与数据结构 -> 数据库 ……
虽然也不懂这样分是不是能说上合理OTL,但起码感到学科之间脉络还是很清晰的,教学安排可谓科班经典,完全可以感受到每个学期计划的递进,由浅入深扎扎实实,这也是我产生好感最主要的原因。
然而,给中评的来源在于一些科目教学潦草,甚至完全可以说是为了考试而教学。离散数学的老师有一次在课上说,“我给你们讲这些其实都是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也就只够介绍介绍人物,真正其实还没出场呢。”
当时没什么感觉,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就是那么一回事,整门课也就把概念介绍完了然后就没了,仿佛戏台人物一一登场完毕还没表演就散场,然后我就觉得特别枯燥无聊,所以也学的不好OTL。并且我们无法在明知还有那么多比这门课重要、需要更花时间的科目的情况下,因为课堂内容的缺乏去另花大量的时间深究,想必心里拔凉的。所幸一些关键科目比如数据结构、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的老师耐心细致,课程也安排的非常充实,在了解计算机基础理论上受益匪浅。
给中评的另一个来源是实践分占比极低,即便是在第二和三条学科线索中,八成的科目都不需要花太多实践功夫就能拿到一个很不错的成绩。网络老师上学期好几次课都说同一句话,“本来课后的这些代码应该要去写一写试一试的,但是现在也没时间演示。” 虽然完全能够理解老师惋惜的心情,但因为我对网络编程实在没什么兴趣,所以也没有心血来潮自己课后去抄抄代码,但也许学校如果像操作系统课那样配套开一门网络实践或许会更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感觉网络学起来始终非常抽象,知识又琐碎繁多,即使学完了还是最迷迷糊糊的。)
可能也正是出于这样的状况,我到现在还是常常觉得很迷茫,有时候即使拿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但是心里明白自己到底几斤几两,问自己如果给自己打分是不是还不如卷面高。可是说的现实一点,在学校里,分数就是别人评判你的绝大部分来源,况且一个人精力有限,为了迎合适者生存,有时候也不知道这样的追求到底对还是不对。
但到目前来讲,我仍可以说是很喜欢计算机的,始终抱有对未知的兴奋感,喜欢自己瞎学些好玩的东西。是否擅长不好说,毕竟单凭“计算机”一词范围太广了,虽然目前仍在广泛涉猎兴趣不专一,但总会有擅长之处的吧。
(2)即将大三的你,对照前人们走过的路和描述未来发展,现在的你
- 自我感觉你已经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有哪些?
- 离成为一个合格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在专业知识、技能、能力上还差距哪些?
已经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
- 基本掌握了 C/C++
- 不够熟练的掌握了 HTML/CSS/JavaScript
- 稍微了解了 Android
- 基本会使用 github
- 基本理解掌握了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等科班教学内容
- 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有搜索资料的能力
差距:
- 没有一门完全学透,能够信手拈来的编程语言
- 几乎没有看英文文档学习的能力
- 对引导性学习有依赖性,自学往往到一阶段就瓶颈
虽然不懂“合格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具体应该是个怎样的定义,但如果说与自己期望的样子相比,还是比较清楚的知道自己局限在哪里。对于局限的第1点我常常反思,这两年来我似乎主动去学习了解过不少的语言,但几乎都是慌慌张张的猴子掰玉米,最后可以说并没有吃透任何,唯一得到的收获可能只有快速上手一门语言的能力。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着急的心情,可能跟自己过于着急远眺,静不下心来有关系。我不确定现在去潜心学习某一领域是不是对的方向,是不是能对以后有帮助。比如kotlin仿佛有取代Java的趋势,如果我此刻深谙Java其他什么都不管,那么五年后进入社会的自己到时是不是早已被时间淘汰。(这是我个人非常困扰的一点,如果有前辈能点醒真的万分感激。)
很喜欢那些博客里其中一篇写到的一句,“learn somthing of everything, learn everything of something. ”虽说道理一直都懂,不得不承认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但不论能否做到,这一警句都将会长此以往的奉行。
(3)大三是一个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考研、工作、考公、出国,不同的选择在大三就有不同的努力方向。而无论考研还是工作的每条路径,也有许多不同的分支。
- 对照以上你阅读的前人们的经历,你的选择是什么?
- 在这种选择下,你认为你相比其他同学来说有何优势,有何劣势?
- 针对你的选择,你给自己的大三设定的规划安排是什么?
我认为并不能够“对照”前人们的经历得到自己的选择。
这篇文章我动笔的时间在27号晚上,在此之前我花了三个晚上读完了作业中给出的全部博客,即便是两篇长篇连载,也看完了一篇半。剩下的半篇因为自身没有共鸣因此吸收不了所以放弃了,这可能是因为作者身处的年代和极度艰苦的家庭背景都与我们实在相差太远。
看完了全部的感受就是。啊,这小说真好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逃。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给出的这些文章里面牛人八仙过海都有所建树,但由于经历不同于是什么理论观点都有,有抨击科班的,有感谢科班的,有嫌弃培训机构的,有赞赏培训机构的。但这些都是江湖人,是我父辈的那群人。看了虽然觉得有意思,但是文章作者的一些经历和人生选择,都是有那时候的时代大背景和个人小背景支撑的,甚至有的作者自己做出选择时也在犹豫困扰。个人认为仅凭这些故事拿来对照当下人生选择并不合适。
不过这些说的是后半段的链接,开始的几篇还是很有感触的,特别是对于科班教学是否有用,学完了本科是否就真的学会了计算机等等,对自己还是挺有启发的。(也可能因为和作者年龄代沟不大?)
又瞎扯了一通OTL,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
读研。
不带犹豫。因为这是我从大学入学起就明确定好的目标。至于为什么,因为在定下专业的时候就早已大致了解了本科学什么,研究生学什么。清楚的知道即便学完了本科还没触及我选择计算机初衷的分毫呢。
这个选择的优势在于,我的目标明确,不需要走思想斗争的弯路;然后,读研的话综合能力各方面还算还过得去吧。
劣势在于,绩点是硬伤,代码能力还不够强。
对于大三的规划。栋哥说大家都押宝在软工感觉压力大,然而我仍然确实非常期待软工啊哈哈哈,希望通过软工能真的有所成长吧。规划就是,克服0项目经历~
未来的期望
(4)你从学长学姐那,听过对于这个班级或这门实践课的要求或经验,促使你选择这门课这个班的动力是什么?
好像也没怎么刻意打听,毕竟栋哥的软工费时间程度是人尽皆知的。
其实是因为,曾经在栋哥的C++课上拿到的领骑衫是XL码,太大了穿不上,不开心。
所以我又来了,动力是想要一件M码。(顶锅盖逃x
(5)针对上述问题(2)、(3)、(4),你对这门课的期待是什么?你打算平均每周拿出多少个小时用在这门课上,以达成你的期待以及你在(2)或(3)或(4)上的目标?
期待能真切体会到从0开始做一个项目是个怎样的过程。期待团队内部成员都是有干劲的好伙伴,期待能通过完成软工体会团队带来的成长。此前还没有尝试过超过5人的密切合作,不知道能不能做到较好的融入和协调。
拿出多少个小时我本来也想给个类似“尽量多”的模糊描述,结果看到学长在别的同学评论中风轻云淡的给出来20小时这样的数量级。可以说是吃了一鲸,果然我对于所谓“软工费时”的费时程度的理解还是乐观了OTL。参考了一下课表,每周平均一天抽出大约3小时的时间大概是要拼尽全力了,特别有时候周末还是满课。然而既然夸下了所谓“动力”的海口,那就还是暂定20小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