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面向对象编程的产生 [20160307]

      面向对象三大思想:封装,继承,多态。

      很久以前,软件开发的世界还是一片浑浑噩噩,不管开发什么软件都面临着复杂性这个问题。然后结构化编程出现了。

      结构化编程的基本思想是:有序地控制流程,即把程序的执行顺序限制为顺序、分支和循环这三种;把共通的处理归结为例程(函数)。

      虽然结构化解决了程序控制流的复杂问题,但程序里面不仅包括控制结构,还包括要处理的数据。随着处理数据的增加,程序的复杂性也会上升。这时候,面向对象编程来了!  

      “分别管理程序处理内容和处理数据对象所带来的复杂性”问题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结果,必须保持处理和数据的一致性,这在结构化编程中是非常困难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就是数据抽象技术。

      数据抽象是数据和处理方法的结合。这便是最初“对象”一词的得来。面向对象编程也因此得名。

      然后,从抽象原则来说,多个相同事物出现时,应该组合在一起,即DRY原则(Don't Repeat Yourself),便又引出了类这一概念。

      根据数据类型来进行合适的处理(调用合适的方法),本来就应该是编程语言这种工具应该完成的事。这便是多态的引出了。

      而对于继承,大部分的观点是“继承是随着程序的结构化和抽象化自然进化而来的一种方式”。结构化和抽象化,意味着把共通部分提取出来生成父类的自底向上的方法。(如果继承是这样诞生的话,那么最初,有多个父类的多重继承就会成为主流,而实际上最初引入继承的Simula语言只提供单一继承。松本行弘认为继承的原本目的实际是逐步细化

posted on 2016-03-07 20:46  Tessaiga  阅读(15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