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真正威胁不是微软雅虎而是苹果
Google面临的最强大的挑战之一可能躲在人们的口袋或提包中,那就是手机,手机将给Google和其它互联网公司带来额外的压力:促使其改变网络广告的操作模式。
随着使用手机访问互联网的人数增多,Google及其广告客户为顾客投放广告位尺寸会减少。Google就是靠销售广告位赚钱,而其广告位的尺寸在手机上会减小得更厉害。
iPhone是个转折点
目前,Google在一个标准计算机显示屏上可以放置10条左右的广告。但用户若通过手机访问google.com,只能看到一、两条付费广告。
可以想象出来如果你正在销售的大多数产品突然间消失了,这将多么可怕。随着手机访问互联网已成定势,相似的命运也会降临到其它依赖网络广告生存的公司身上。
当然,没人认为消费者会在一夜之间放弃标准计算机显示屏。早期研究显示,手机广告比标准网络广告效率更高,提出手机广告对广告厂商更有益。这种转变来得如此之快,Google必须作好准备。
苹果是引领这一潮流的急先锋。在美国,消费者对手机互联网的使用曾一度落后于亚洲和欧洲,亚洲和欧洲标准化手机网络为手机访问网络提供了便利。但2007年夏季,苹果推出的iPhone震动了美国。尽管苹果并不是第一家通过手机上进行Web访问的厂商,但对许多消费者而言,是iPhone使互联网体验火暴起来的。
据佩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称,几乎有三分之二的美国人有过使用手机互联网的体验,这一趋势在青少年和年青人中最明显。约60%的18-29岁的年轻人每天使用短信服务,其父辈中只有14%的人使用这一服务。将近三分之一的年青人使用手机互联网服务。未来趋势就是这样,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依旧沿袭原来的媒体使用习惯。
Google为何要进军手机领域
既然苹果和统计资料显示的未来趋势已经将手机互联网推到我们面前,那么广告客户和我们这些电子消费者该如何应对?
Google会尽力扩大广告“货架空间”,尤其是通过重新设计手机软件来实现这一目的。去年11月份,Google宣布它组建了“开放手机联盟”,以设计一款名为Android的手机操作系统,并为手机用户提供一个“真正的、开放的、综合性平台”。当时有一些人对Google介入手机软件业务不能理解。但现在就很明了了,手机显示屏宽度很快就达2英寸,Google想在手机互联网广告领域获得话语权。
我们现在的赌注是新推出的Android软件,它与iPhone的唱片封面相似,将促使手机用户浏览更多的网页,为广告位创建更多的空间。增加广告位数量对Google至关紧要,这点已经被Google最近宣布的将开始销售手机显示广告所证实。
另一个暗示就是消费者可能要开始为过去“免费”的内容买单了。当然,尽管目前Web上有许多免费内容,且大多“免费”内容模式也确实是将隐性成本从用户身上转移给了广告客户,但广告客户的目的就是引起关注。如果象Twitter、Facebook、Digg等社交网络无法从广告客户那里获得广告预算,就可能会从用户身上来获得这部分收入。
更多的个性化广告将出现
我们认为,免费内容系统更青睐于能显示更多广告的较大的Web网页。对于显示屏非常小的手机,象在小细节方面发挥得很好的Twitter等系统将最终收费,或以其它途径赚钱,要么就只能放弃了。消费者对为原来免费的内容买单会很抵触,因此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把广告做得更加个性化。
手机互联网对我们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其广泛性。广告客户对个性化技术的依赖性将日益提高。目前,广告网络会对消费者在多家网站上的行为进行跟踪,然后向用户发送目标广告。这种行为目标广告的回应率是标准横幅广告的5-10倍。
个性化技术已经发挥其作用了,数家公司都在努力使其更完善。微软最近就提出了一项专利申请,即通过信用卡交易、估计的地理位置、看电视的习惯等离线资料,向再次上网的用户发送定制广告。如果你上午给孩子买了体育用品、下午去观看了中学足球赛、回家后又观看了ESPN频道,你的手机上可能就会接收到个性化的体育广告。
市场前景分析
服务网站ComScore(SCOR)采用了“生物签名”来分析单台电脑上不同用户的习惯,知道是谁在操作电脑。系统可以识别到底是爸爸、妈妈还是姐姐在敲击键盘,得出丰富的人口数据,提高广告的精确投放率。
在显示屏越来越小之际,Google当然希望自己能在这一环境中生存下来,聪明如Google的公司决不会袖手旁观,放弃如此关键的市场。
随着使用手机访问互联网的人数增多,Google及其广告客户为顾客投放广告位尺寸会减少。Google就是靠销售广告位赚钱,而其广告位的尺寸在手机上会减小得更厉害。
iPhone是个转折点
目前,Google在一个标准计算机显示屏上可以放置10条左右的广告。但用户若通过手机访问google.com,只能看到一、两条付费广告。
可以想象出来如果你正在销售的大多数产品突然间消失了,这将多么可怕。随着手机访问互联网已成定势,相似的命运也会降临到其它依赖网络广告生存的公司身上。
当然,没人认为消费者会在一夜之间放弃标准计算机显示屏。早期研究显示,手机广告比标准网络广告效率更高,提出手机广告对广告厂商更有益。这种转变来得如此之快,Google必须作好准备。
苹果是引领这一潮流的急先锋。在美国,消费者对手机互联网的使用曾一度落后于亚洲和欧洲,亚洲和欧洲标准化手机网络为手机访问网络提供了便利。但2007年夏季,苹果推出的iPhone震动了美国。尽管苹果并不是第一家通过手机上进行Web访问的厂商,但对许多消费者而言,是iPhone使互联网体验火暴起来的。
据佩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称,几乎有三分之二的美国人有过使用手机互联网的体验,这一趋势在青少年和年青人中最明显。约60%的18-29岁的年轻人每天使用短信服务,其父辈中只有14%的人使用这一服务。将近三分之一的年青人使用手机互联网服务。未来趋势就是这样,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依旧沿袭原来的媒体使用习惯。
Google为何要进军手机领域
既然苹果和统计资料显示的未来趋势已经将手机互联网推到我们面前,那么广告客户和我们这些电子消费者该如何应对?
Google会尽力扩大广告“货架空间”,尤其是通过重新设计手机软件来实现这一目的。去年11月份,Google宣布它组建了“开放手机联盟”,以设计一款名为Android的手机操作系统,并为手机用户提供一个“真正的、开放的、综合性平台”。当时有一些人对Google介入手机软件业务不能理解。但现在就很明了了,手机显示屏宽度很快就达2英寸,Google想在手机互联网广告领域获得话语权。
我们现在的赌注是新推出的Android软件,它与iPhone的唱片封面相似,将促使手机用户浏览更多的网页,为广告位创建更多的空间。增加广告位数量对Google至关紧要,这点已经被Google最近宣布的将开始销售手机显示广告所证实。
另一个暗示就是消费者可能要开始为过去“免费”的内容买单了。当然,尽管目前Web上有许多免费内容,且大多“免费”内容模式也确实是将隐性成本从用户身上转移给了广告客户,但广告客户的目的就是引起关注。如果象Twitter、Facebook、Digg等社交网络无法从广告客户那里获得广告预算,就可能会从用户身上来获得这部分收入。
更多的个性化广告将出现
我们认为,免费内容系统更青睐于能显示更多广告的较大的Web网页。对于显示屏非常小的手机,象在小细节方面发挥得很好的Twitter等系统将最终收费,或以其它途径赚钱,要么就只能放弃了。消费者对为原来免费的内容买单会很抵触,因此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把广告做得更加个性化。
手机互联网对我们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其广泛性。广告客户对个性化技术的依赖性将日益提高。目前,广告网络会对消费者在多家网站上的行为进行跟踪,然后向用户发送目标广告。这种行为目标广告的回应率是标准横幅广告的5-10倍。
个性化技术已经发挥其作用了,数家公司都在努力使其更完善。微软最近就提出了一项专利申请,即通过信用卡交易、估计的地理位置、看电视的习惯等离线资料,向再次上网的用户发送定制广告。如果你上午给孩子买了体育用品、下午去观看了中学足球
市场前景分析
服务网站ComScore(SCOR)采用了“生物签名”来分析单台电脑上不同用户的习惯,知道是谁在操作电脑。系统可以识别到底是爸爸、妈妈还是姐姐在敲击键盘,得出丰富的人口数据,提高广告的精确投放率。
在显示屏越来越小之际,Google当然希望自己能在这一环境中生存下来,聪明如Google的公司决不会袖手旁观,放弃如此关键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