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即简历

以前听过一个做了十年测试的大牛讲课,鼓励测试人员多写博客,后来慢慢的就自己写一写,将自己在工作中的想法记录下来,这与本篇博文的想法不谋而合。

-------------------------------------------------------------------------

因朋友推荐面试了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上午2个小时就做完了笔试、一面和二面。过程很顺利,和技术主管聊得很愉快,做了一个多小时的笔试内容他直接没看,他说,我有看过你的博客,还不错,看得出你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继续写下去,多出好博客。第二天HR就联系我了。我内心自然是欣喜的,没想到这么快就定下来了。

缘起

我从去年起,给自己一个规定,每个月至少写三篇博客。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逼自己提高对知识整理和对情感表达的能力;二个是逼自己多学。把知识能够系统的表达出来,非常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他人也是很有益的很多时候,你能看懂的东西,未必能够很好的教授于他人。另外,要把肚子里的东西倒出来,首先肚子里得有东西,所以如果一个月没有内容可写,我就有些恐慌,感觉这个月没有学到东西,自己是不是倒退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有一个办法就是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产出不够,可以增加投入嘛。为什么是三篇,因为我感觉这个数目是适合我自己的节奏的,写一篇技术博客,有时候需要三四个小时,第二天还要推敲,审查一下。而我的博客内容,有的是编程经验、有的是学习的过程,有的是读后感,还有一些随笔,内容算不上什么高大上。但是去年一年坚持下来,我获得了推荐博客荣誉,博客ID出现在了博客园的左侧,总分排名在1300以上。这对旁人来说可能没有什么,但是对我来说,能和Artech、圣殿骑士、司徒正美等等这些大神的名字在一列真是莫大的鼓励和荣誉。当然我深知自己和他们的差距还有很远。

分享创造价值

分享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你把自己所知道的,免费的、还用心整理一番后呈现给他人。表面上看你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但是长远看来,你自己是最大收益者。首先这就是你在各个领域的积累,其实你服务的第一个观众就是你自己,我自己经常因为一些问题去翻自己以前的博客,因为轻车熟路我能很快找到,另外很多知识你不整理、运用后面就真的忘了。写下来是让你这份价值得以保存和传承。窝在自己的肚子里,最后只好带入尘土,或者随着记忆的减退,杳无痕迹,就像不曾拥有过一般;再者,你敢亮剑,有人会认为你的招式已经过时了,或者学的方法有问题,在技术的圈子里,大家一般都会很友好的指出你的不足。能够抛砖引玉,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最后,还有彩蛋,博客写的多了,会有编辑部的人找你来出书,会有公司找你写软文,会有人找你合作,当然也会朋友找你请教问题,到现在,把博客地址贴在简历里面,还可以助你找到好工作。对于我,最大的彩蛋就是认识了好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热爱阅读,坚持学习,这次推荐我工作的朋友也是因为我的博客认识的。所以这件事到头来自己是最大的收益人。至于帮助到了别人,那更说明你分享的东西是有价值的。

比如你解决了一个问题,把方法流程公布出来,减少后来人在这个地方耗费的时间精力。用《国富论》里的话说就是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力,就能创造更多价值;才能本身就是一种固定资本,能够创造价值和利润,越多的人掌握,价值越大。所以说分享创造价值,这于人于己都是大有裨益的。

博客即简历

我们从小都是面对不同的考试,高考简直是‘一考定终身’,现在我们出去找工作,免不了还要笔试、面试。有的人可能平时能力不错,但是不善于表达、加上紧张可能面试表现就不好,而至于被淘汰。那么我们不妨反过来想想,如何让HR不只看一次笔试或者面试的表现就给你下结论呢?大部分的企业都偏向于招聘一些有一定技术功底、踏实好学、能注重团队沟通合作的人,你又如何证明你可以?博客是我现在想到的一个答案。

从博客上直接可以看到你所涉猎的领域,从访问量和用户评论就可以知道文章的含金量而估摸你的技术水平;从更新速度就知道你最近的学习状态;一个文章能写好的人,沟通的能力应该差不到哪里去吧,一个愿意分享的人,难道不好相处吗?再加上你如果还有一些开源项目经历,团队合作根本不是什么问题。而且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团队,一定非常乐意互通有无,彼此交流分享,有很好的学习氛围;一个差的团队,成员各自为战,抱残守缺,一点东西藏着掖着,这样整体效率必然低下。所以,公司选你,你选公司。

我们可以看的更远一点,这个充满海量数据的互联网社会,哪些数据是你的,那就是你的资产。你创造分享的价值越大,你的价值也越大。

posted @ 2016-06-23 16:17  张老师的小黑屋  阅读(47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