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工实践课程总结

尽量让这篇总结照顾大局,但废话太多也写了八千多字。不像是总结啊喂! _(:з」∠)_ 。
基本上按照老师给的结构来:【软件工程实践总结作业——个人作业】。

目录:


一、回望开学初对于软件工程课程的想象,回望博客开篇时对于这门课和这学期的期望

  1. 对比现在的我和开学初博客开篇的课程目标和期待。

    看了看我的第一篇博客 《软件工程的实践项目的自我目标》 ,拿几条出来说:

    第一条:能够较快地做出提升自己生活质量的APP。这一点不太好说,但是肯定比以前快了。这一学期做项目学到了不少面向对象的知识。

    第二条:写的代码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健壮性。良好算不上,但有一定的扩展性。自从了解了反射和泛型,感觉能在减少代码量的同时增加适用的广度。我不会告诉你,其实我是因为懒得写重复的代码才去学的这些知识 _(:з」∠)_

    第三条:熟悉与多人合作的流程,任务的分配和代码的规范化。看到这点,不得不提GitHub的团队合作使用,使我收益颇丰。除此之外,从原来的不知道如何细分任务,提升到把一项任务分割到较小的粒度(当然,有时候还会有意识地防止粒度过小)。作为团队PM,这方面肯定要训练得比较多。此外,我去了解了Google的JAVA编码规范以及Android特有的编码规范,在此基础上做出一份我们团队编码规范,为代码的规范化迈出第一步。

    不过对于项目的愿景规划,没做好。其实我一开始只想默默当个程序员的角色,开开心心地敲代码和钻研技术。然而当了PM,愿景规划就没执行了。不过想想,做PM的好处就是,技术的成长对整体的提升不是线性的。在这种时候去提升其他方面对自身的成长更有帮助,这次担任PM一职就为将来的提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 总结这门课程的实践给我带来的提升

    • 学习和使用的新工具

      Git工具和GitHub!!以前就了解到GitHub是个很好的平台,现在终于用上了!而且我感觉我已经离不开它了。
      关于git工具,我一开始使用 GitHub for Windows ,想着 “这个是GitHub自己做的工具,使用起来应该很方便” 。后来发现其实也没什么,我本来就不太喜欢用这样的图形化工具。这个版本的图形化用起来实在难受。不过它的命令行有一点不错:可以切换命令行的工具。它默认使用PowerShell,但是我觉得不太好。后来觉得既然不使用它的GUI,还不如换成 msysgit (也就是 git for windows )。
      其实还有个原因,就是 GitHub for Windows 依赖于 .net framework ,导致老师让我在上机课上跟同学们分享Git和GitHub使用方式的时候,出现了尴尬的一幕:无法直接使用,要安装.net framework,可是装完电脑要重启,重启就被还原掉了。我在PPT里没有准备生成SSH的内容,又忘了这些步骤,不好意思现场查教程。其实这样做是对同学们不负责,没必要为了面子不去查。

      博客和Markdown。其实一开始让我用博客园,我是拒绝的,因为感觉CSDN更高大上。但不得不说,博客园真的不错,于是就决定以后都在这上面发博客了。我对博客文章的排版算是比较重视,因为如果内容的排版不行,看起来很难受。使用工具栏手工排版总感觉麻烦。现在好了,自从用了Markdown,再也不用担心博客排版的问题了~

      WAMPSERVER。以前我就想搭建自己的服务器,但是不知道怎么搭建。直到这次我为了测试api而使用WAMPSERVER,才发现如果 仅仅 是想在Windows上建一个服务器,竟然如此的简单。这个收获还是蛮大的,然而我在知道了这点之后,反而把我的阿里云服务器改成Linux系统 _(:з」∠)_

      花生壳。服务器搭建完毕,如果再来个域名就更棒了。只需8块钱就能有自己的域名,简直棒。每月有1G的流量可以用。虽然有时候会断掉,但总比没有强,毕竟只花了8块钱。

      Google、赛风、Hosts。之所以这三者合在一起讲,是因为它们都跟翻♂墙有关。我经常需要去Google搜索技术相关的信息,用百度查不到什么特别有用的信息,现在我基本抛弃百度搜索了,主要搜索引擎改为 必应搜索 。不过让我找到赛风和Hosts还是因为我要看Android的官方文档,发现它们花了我不少功夫。期间试过使用VPN,也买了个便宜的。不舍得花太多钱买VPN,但便宜没好货,经常连不上,连上了也容易断。后来就没再用VPN了。

      原型制作工具、流程图制作工具。这两种工具都是在需求分析的时候用的。
      原型制作使用了在线的工具 墨刀 。功能一般,比较不错的地方是能将每个页面保存为图片下载下来,也可以生成原型的APK。
      还有一款软件:axure,但是由于我们组负责制作原型的同学用的是墨刀,我就只用过一次这软件。
      流程图制作使用了 Process On ,还可以。

    • 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在Android上开发用到的JAVA语言,在我之前做的 福大成绩查询 小玩具就稍微熟悉了一小部分,主要还是面向过程的做法(我现在都无法直视那些代码,想着什么时候去重构一下 _(:з」∠)_ )。这次是学习了各种面向对象的知识。

      除此之外,还接触了新语言(PHP)。主要是看队友学PHP时花了太多时间看视频,还做练习,学了好几天写不出一个API。我特地花了两个多小时时间大致学了一遍PHP,写个API给他参考。当然,由于用到的PHP知识不多,也没什么可骄傲的……(= =好吧,我承认对此我还是有点得意)

    • 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

      1. 跟别人沟通的时候,如果意见不符,就去了解对方的基本假设,也就是对方的相关知识储备。我在下面 人月神话 这部分举了实际的例子。

      2. 细化目标。这应该是我从这门课中收获最多的一点。仅仅有一个模糊的目标是不够的,要通过一步步分解,将其转化为一个个可行的小目标。我之前使用“从目前的情况来计划未来”的方法,结果目标的粒度很大,而且仍然模糊。后来从《构建之法》中学到了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即从未来的目标倒推每一个时期应该完成哪些任务。并且从项目中实践这一方法作为练习。从结果来看,效果很好。

    • 其他的提升

      心态上。
      由于一开始表现还算不错,得到了老师的关注。不过同时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是真的巨大压力!差点哭出来那种!)。感觉自己“装逼”装得太过了,让老师对我有过高的期望,与此同时又没有能够匹配这份期望的实力。还记得那时整个人精神很差,受不了,就爬上床。躺在床上一步步剖析自己压力的根本来源,让自己重新找回了自信。这为我以后碰到类似压力大的情况提供了解决方案。
      不得不提的是,那天晚上找栋哥聊天,他说 “老师,看见的是 一个学生 3年之后、5年之后。而不是这个学生现在。” 我那些不必要的压力就此消失,(づ ̄ 3 ̄)づ感谢栋哥。
      总之,尽最大努力去做好应该做的事。如果因为老师的期待,反而被压力所困住,那就离他们的期待更远啦。相信老师的眼光,也相信自己。

      思想上。
      由于我总是追求完美,所以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花很多时间准备。比如说,写一篇博客的时候,如果觉得内容还不完善,我就不会把它发表出来。这显然是不具备软件工程思想的表现。
      在助教范老师(博客)不断强调“迭代”后,我逐渐开始改变想法。“有点内容了就先发出来”,为此踏出的第一步是 项目耗时估计的方法 这篇博客。很遗憾,我至今仍未对其进行迭代,我总是选择去做其他事情。But,这仍然有好处。为何?因为我会经常想起我还有一篇未写完的博客,我不会让他一直不完整下去。相较于为了等待完善最终不去完成,这种做法显然好了很多。
      很感谢范老师,让“迭代”这个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二、写下属于自己的人月神话——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


我在项目实践中,主要担任PM,因此经验大多关于PM。

  • “一个优秀的PM,能把一个一般的团队带成优秀的团队;一个糟糕的PM,能把一个优秀的团队带成糟糕的团队。”
    这不是我说的,但我能感受到。因为在Alpha版本的时候,身为PM的我,还算马马虎虎。我的编程经验比其他三个都多(其实也就做了两个小玩具:八数码游戏和上面提到的成绩查询,在我的GitHub上可以找到)。并且我能意识到自己是个PM,要做好编程以外的事。队友不懂得使用GitHub来进行团队合作,我就写篇 教程 供他们参考。开发过程比较顺利,连快要考试的时候都照常开站立式会议。
    而到了Beta版本的时候,我参与编码的程度比Alpha版本多很多。渐渐地,站立式会议前的准备越来越少。有几次是要开会了,我还在敲代码,停不下来……没有做好PM工作,对团队有多大的负面影响呢?

    1. 会议的时间变得更长了。没有清晰的议题,浪费时间;
    2. 项目的主要进度变慢。我居然同意让一个队员去做某个不是很重要的功能,而这个功能花了他将近两天的时间;
    3. 对项目的把握程度降低了。我甚至不知道接下去该让队友干嘛了!还要问队友“你现在在做哪部分,接下去你要做什么”。队友有时候也不知道自己该干嘛,这时没有安排任务给他们,他们就放松下来了;
    4. 由上一条而导致的,大家的积极性降低了。身为项目的领导者,不能给其他人指出一条明确的道路,简直是糟糕。

    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对于项目来说是很危险的。这个时候有个可行的做法,就是让队友尽可能指出当前项目还有哪些未完成的地方。然后带着这些去把整个项目的代码看一遍,可以重新把握住项目的进展。这点在 Beta团队总结 里也有提到。


  • 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是PM,PM的本职工作不是编码,要把本职工作做好,而不是过多的参与编码。

    PM做开发和测试之外的所有事情 —— 《构建之法》

    那么作为新手PM,具体要做好哪些事呢?

    1. 一定要做好需求分析!一定要做好需求分析!一定要做好需求分析!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如何开发一款吸引人的软件?自己觉得这款软件很牛逼就行了吗?这显然是不够的。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没有市场,就难以生存。

      不要说人要有个性啊,也不要说一味满足别人的需求是不正确的啊。你要想清楚你的目标是什么。做出一款大家都喜欢且有实际用途的软件,还是一款用来自娱自乐的软件,甚至做完就扔掉的软件?

      我们的实际做法:
      首先了解别人需要什么,是最关键的。
      在了解的过程中要做好记录。可以用笔记录,但是推荐在初期尽量使用录音设备。像我们团队是做教师的报课系统,在教务处描述需求的时候,我们就录音了。这对我们后来分析需求的时候很有帮助。因为当时做笔记也不是很清楚,还有客户在描述的时候,前后会有矛盾。如果不仔细琢磨,很容易误解。
      记录下来之后就要去分析。
      用思维导图也好,画程序的主要流程图也好,尽量把客户的需求描述转换成图,并且让客户能够看懂。最好做个原型,并且做完后演示一遍给客户看。其实软件工程里的做法是使用【用例图】(即Use Case),不过当时没有学到这个,就自己想了上面那两种图。
      关于这部分的心得,我另外写在一篇博客上了:【软件工程心得】与真实客户交流

    2. 给团队一条清晰的路线,至少短期内要清晰。这点在上面有提到了。团队成员对该项目的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PM给的路线是否清晰。具体来说要做哪一些呢?

      • 理清项目应该实现哪些功能,对这些功能分类。哪些功能是核心功能(那些能满足用户主要需求的功能)?哪些是看起来很重要,但不是核心的功能?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功能?要先把核心功能做完!要先把核心功能做完!要先把核心功能做完!Alpha版本的时候,我看我们班另外一组,在快到版本演示的时候,还在为一个不重要的搜索功能止步不前!与此同时,他们核心功能并没完成多少。我跟他们强调了几遍,要先做核心功能。后来他们在Beta版本的时候,终于意识到了这点,进度立马快了很多。而我们团队呢?一开始我就筛选好了,并让队友做的基本都是最主要的功能。很经常发生的一幕就是,队友跟我说“xxx很难完成”、“这个功能不错”,我一想,不是主要功能,直接跟他们说不做。最可怕的是Alpha版本,被我砍了无数的功能……

      • 理清功能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细化它们。让它们变成一个个小到让人觉得可以完成的任务。什么叫“觉得可以完成的任务”呢?就是知道去哪里找相关知识,不用去查阅书籍教程多余的部分。或者以他当前的知识,花点时间就能完成。当然,要做到这点,可能需要对所用到的编程语言有一定的了解。不过一开始可以不用细化到特别接近代码实现。去看看《构建之法》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吧!

      • 细化完任务,要到GitHub上发布Issue。如果不发Issue,队友可能会忘记要做什么。在发布Issue的时候,要大致描述应该做哪些,尽管你可能在开会的时候就告诉他们了。但是在开会的时候,你告诉他们的是很详细的信息。在实际开发中,他们还是需要参考你给的Issue。不要写太简单太笼统,也不必太详细。

    3. 对团队合作有帮助的工具要多学。学好GitHub的团队合作流程,能为团队省掉不少时间。

    4. 既然是团队合作,那么交流的时候难免发生意见冲突的情况,这时PM要hold住全场。关于这方面,可以看《构建之法》第二版的4.6.1节。书上这些做法是很不错的,但依我目前的极度缺乏的人生经验,没有体会到它们的精髓,这是实话。

      我通过观察发现:人与人之间在交流的时候出现冲突的一种原因,很可能是基本假设不同。这里说的基本假设,指的是知识储备,以及建立在知识储备上的认识。
      对此,我在跟队友交流的时候,特意注意了这一点。举个例子:有个登陆的操作,根据传入的账号和密码,来判断是否让他登陆成功。你会怎么做?

      法一:先把这张表里的所有用户查询出来。然后在查询结果里,使用for循环依次遍历所有行,在循环时取出某一行的数据跟传入的账号密码相比较。如果都相等,则返回登陆成功;如果遍历完之后还没有相等,则返回登陆失败。

      法二:在查询数据库的时候,使用where参数,把账号密码传进去让数据库查询,并返回结果。如果结果行数大于0,则表示查询到了,登陆成功。如果结果的行数不大于0,则表示没有查询到,登陆失败。

      对方选择法一,认为法一更合适。理由是他看一个有开发经验的同学这么做,而我则是没有相关的开发经验。

      而我选择法二,因为我认为让数据库去查询会比查询全部然后遍历来得有效率。

      通过上面两段,可以看出,这两者只是在表面阐述了各自的想法。争论的时候情绪已经上来了。

      后来我想着,在浅层知识相争是不行的。于是静下心来问他:你是不是认为在数据库查询的时候,也是这样一行一行遍历地查询?他说是。这样就找到问题的根源了,只需要了解数据库的查询过程就能解决问题。

      至于谁的方案更好,查找相关资料或者用实际验证来说话就行了。这样算是解决了争论上的问题了吧。


  • 谈谈编码方面。

    1. 当队友会对某一文件进行修改的时候,不要去重构这个文件的代码。我在编码的时候经常手贱,看到队友代码写得不够好,就想去重构它。有时候是全局修改变量名。这样也造成了许多冲突。还好我们团队都使用Git来管理代码,可以用合并工具来解决这些冲突。然而解决代码冲突还是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最好还是不要随意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想重构,只在某一个方法里重构。让其对外的行为不变即可,尽量不要改变整个文件的布局,特别是删除某个方法。

三、建议或者想说的话

  • 对下一届实践安排的建议:
    要在项目开始前,让PM去阅读《构建之法》。
    不要让PM一开始就参与编码,让他好好学学项目管理。参与编码很容易陷入细节而忘了大局。PM要以项目大局为重。
    告诉所有同学,编程差没关系,照样能拿高分。
    这是【软件工程】实践课!这是【软件工程】实践课!这是【软件工程】实践课!
    不是【高级程序语言】实践课!也不是【软件开发】实践课!
    我发现很多同学都陷入编程中无法自拔,实际上学到的软件工程知识不多。

  • 对开学初的自己:
    《构建之法》是本好书,它对你将要开始的项目很有指导意义。趁着还不忙,赶紧看两遍压压惊。不要像我现在,还没有好好地把它看一遍。

  • 对大一的自己:
    照着高中定好的大学规划走就对了。虽然编程会差点,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总体还算不错。

  • 对栋哥:
    我竟然到大三才成为你的学生!!!不过能遇到,总算是幸运。

  • 对范老师:
    存在感极强的助教233
    你给的很多资料都很棒!请务必继续带我们了解计算机这个行业。虽然有时候会冷场,但是同学们其实都有认真看的。 😃


四、对未来的你的期许

  • 我希望未来的我,对计算机的研究要足够深。
  • 不能止步于了解如何使用,要了解其原理。
  • 要做更多的创造,好好使用编程技能提高自己的生活效率。
  • 写一些高质量的博客。

五、我们的团队(爆照啦~)

团队博客目录: 团队博客目录


这是我们刚组完队的合照:


以下是Beta版本之后的合照:

最上面那个就是我啦


个人照:

(逃

posted @ 2015-12-20 21:55  schaepher  阅读(1886)  评论(8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