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蓝墨云班课的“出门门票”设计与改进

陈皓(左耳朵耗子)(微博,博客)说:朋友圈很重要。一个人的朋友圈很重要,你在什么样的朋友圈,就会被什么样的朋友圈所影响

周付安老师的「假期学教法-教法相关图书-暑期目录」中推荐的书建议大家都读读,我买了能买到的每一本,至今还在学习中。

一位教育技术领域的前辈评价周老师:

“你做的对教师的专门培训(教学设计)很有意义。国内不少教育技术专业开设了“教学设计”方面的专业课,但很多学生学习后还是不会教学设计,也不会培训其他老师开展教学设计”

我非常赞成周付安老师对教学设计的培训的做法: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就像《建构主义学习设计》本身就是按CLD的方式写出来的。

老周的教学设计画布是一个很好的框架:

一直以来,我的教学设计来自“给我教师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几本书”中的"互动三节棍-培训.传播和沟通的奥秘”及其升级版本。从周付安老师这学到很重要的一点是:

学习目标是抓手、学习活动是关键

以前也关注学习目标,但是是以教的角度考虑的,如何落实到学生学上,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关键,近两学期,我的主要精力都花到这上了:

在我的教学中,我通过过程化考核解决了只有期末考试带来的教学反馈严重滞后的问题,每周也通过博客,测试对同学们本周的学习进行反馈,但课堂教学的反馈总是不满意,也没想到好方法。

我在“给我教师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几本书”中说《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这本书对我的影响:

模式是“可复用的专家经验的总结”,学习并掌握相关领域的模式是成为领域专家的捷径。

每涉足一个新领域,我都会找找这个领域的模式。比如转行到信息安全领域,我就找安全模式(Security Patterns)的资料;当老师时就找教育模式(Pedagogical Patterns)的资料,竟然真有个Pedagogical Patterns网站。

好多教育学的研究者说的模式(Mode,Model)不是我这说的模式(Pattern),那些模式(Mode,Model)的可操作性都比较差。我开始教学时买到教学模式(Models of Teaching)这本书,看看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当我看到周付安老师的“出门门票”进,感觉这是解决课堂反馈的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能很好的解决课堂教学反馈的问题。

  • 学习活动名称:出门门票

  • 应用时机:课程结束之时

  • 作用:总结复习、巩固收获、师生反馈

  • 基本格式:我在课堂上的收获+疑问

  • 基本做法:写在便利贴上、贴在门口

  • 所用材料:便利贴

周付安老师还在实践中做了一些改进,升级版的做法,主要是以下的流程

  • 第一,方法基本不改变,只是加入学生互相解读的环节,比如上午出门让学生写收获或者疑问,每个学员要贴两个即时贴。下午上课(下次课程)的时候发给学生收获和疑问,当然是发给其他学员的即时贴。

  • 第二,使用蓝墨云班课支持这个活动。发起两个研讨活动。

    • 我解读同伴的收获:我拿到的即时贴上写着,我理解他的意思是,他的收获对我的启发是
    • 我试着解决同伴的问题:我拿到的即时贴上写着,我理解他的意思是,他的问题我有一个小建议。

一方面,我觉得这个模式解决了我的大问题:课堂反馈;另一方面,也感到了它的不足。

首先都有蓝墨云班课了,还用即时贴就有点太不信息化了,并且贴即时贴,发即时贴也浪费教学时间,当然要给个仪式感就另说了。我看了周老师的文章评论了一下:

周老师让我“具体说说”,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我上课从程序设计中“结对编程”和自身的学习经验提出并实践了一个“结对学习”的学习模式。课下学习,我让同学们互评作业博客,“出门门票”可以让同学们结对促进课堂学习。

具体措施是,下课前5分钟左右开启一个出门门票的作业:

我们开课时就分好了结对学习的组,所以可以直接使用结对小组的分组情况。

如果没有分组,可以随机划分为“2人一组的”小组:

在课程结束前5分钟左右开启,通过设置评价时间在课程结束后5分钟左右,这样就把贴即时,分发即时贴给信息化了。

然后使用有蓝墨云班课支持这个活动,用头脑风暴发起两个研讨活动。

  • 解读同伴的收获:同组同学的收获是XXXX,我理解他的意思是XXXX,他的收获对我的启发是XXXX
  • 解决同伴的问题:同组同学的问题是xXXX,我理解他的意思是XXXX,他的问题我有一个小建议是XXXXX。

另外一个扩展是,出门门票解决了上课有同学不带教材、不带笔、不带本子,也不做笔记的情况,改进了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我写了一篇博客教学生用康奈尔笔记法做笔记,在模板中融入了“出门门票”的要求:

“出门门票”教学模式可以让老师有效地了解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学生休闲听课(即无目标、无压力、无思考)的状态,推荐给老师们用一下。

参考资料


欢迎关注“rocedu”微信公众号(手机上长按二维码)

做中教,做中学,实践中共同进步!

rocedu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请点一下左下角的“好文要顶”和“收藏该文


posted @ 2017-11-14 07:20  娄老师  阅读(73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