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基因和未来
好久没有好好看Google Reader了,1000+未读的提示已经让我感到麻木。这两天,程序写好一段之后,好好读了读一些精彩的blog。吴军的浪潮之巅系列已经写到了第八章,讲述摩托罗拉的兴衰史。说心里话,他的《浪潮之巅》系列写的真是非常精彩,能够纵览信息技术的潮起潮落,英雄人物的一个个传说,看后让人感慨万千,只是恨自己现在年事已高,记忆力锐减,记不下这么多传奇故事。我感觉这个系列甚至超越当年李维的《Borland传奇》,只是不知道吴军是否也计划写一写Borland。
今天恰好看了摩托罗拉的第三部分《基因决定定理》,再加上昨天在对牛乱弹琴的blog上看了关于微软和Yahoo!的几篇文章,脑海中忽然弹出一些问题:如果按照“基因决定定理”来分析,那么微软错过互联网浪潮就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微软的基因决定了他不会在这次浪潮中有太多作为。当然,如果微软能做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改变自己的基因,那么未来的江湖格局也还难说,还有看头。
微软的基因是什么?我觉得首先就是单机操作系统和单机应用软件开发。微软是做DOS/Windows起家的,也是靠这个发家致富的。尽管盖茨在当年写《未来之路》的时候已经预料到了互联网浪潮的到来,但可悲的是,他和他的帝国还是错过了。我觉得根本原因就是在微软内部,一切战略的制定都还是围绕着操作系统来进行的。不过这也难怪,现在的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产业链仍然非常牢固,仍然可以让微软从这里赚到大把大把的钱。让微软转型,放弃“一切以操作系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对于他来说实在太难了,这真的很像让当年的摩托罗拉放弃模拟手机,转向数字手机一样难。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其是像这样世界级规模的科技企业,不能把握住信息技术前进的方向,那就意味着行将就木。即使是买了Yahoo!,又能怎样?
另外,微软还有一个在我看来会要他命的基因,那就是“封闭”。关于软件开放与封闭的问题,我在前面写“需要为支付宝的倒退而愤怒吗?”的时候已经讨论了。其实我们能够看到微软也在一点点的做着开放的尝试,前两天不是又公开了一些底层文档吗?这种挤牙膏似的开放步伐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割自己的肉一样痛苦。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能从我归纳的微软这两大基因——“单机”和“封闭”——中看到些微软模糊的未来,不过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两大基因一个落后于现在的技术发展——互联网浪潮,另一个完全相悖于现在软件技术发展的方向——开放。
不久的将来,互联网之于计算机就会像电能之于计算机一样重要,一台无法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基本上等于没用。我们可以大胆设想那个时候的应用,任何一台终端设备,只需要一个非常小的引导软件内核,这个内核的主要功能就是连接互联网,之后的事情全部可以在线完成。可想而知,这个内核的开发成本会有多低,而在线服务基本上都是免费的,因为服务提供商是靠广告和向高端用户/企业用户收费来赚钱的。那个时候,现有的软件产业链将被彻底颠覆。到那时,还有你微软什么事?想想这个,微软的后背难道不发凉吗?曾经作为自己目标并且也已基本实现的“让每台家用电脑上都跑Windows”会很快成为历史。那时,微软的市场将一下子萎缩到那些无法联网,或不能联网的计算机上。那样的话,还有什么活头?
所以,如果微软不想让上面一幕上演,那么恐怕只有从改变自己的基因入手,修改企业战略方向,调整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与基本原则。首当其冲就是彻底摒弃“OS中心”基本原则,重新定位自己在互联网技术浪潮中的位置;其次就是彻彻底底的拥抱开放,以实际行动杂碎人类软件技术发展最大的一块镣铐。如果能做到这两点,微软无疑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在将死之时获得新生。也许那时,世界会认为那已经不是微软了,但为了企业的生存,有什么不能改变的呢?
我们看不惯微软一家独大,称王称霸和横行无忌,所以我们为Google的出现而欢欣鼓舞,但如果没有竞争者,Google也会成为另一个微软,这同样也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多样的,自由的,开放的软件技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