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都不说,先上幅图。获得领跑衫,开心。

一、回忆

这是我第二次来上恩师杨的软件工程,第一次是2016年春,那时候我还是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忘了第一次为啥去蹭课,印象中是我的榜样亮哥把我给忽悠过去的?我也记不清了,这并不重要。第一次上软工课,迷糊、忐忑,人很少,除了软件所的师兄师姐以外,也就五六人来上课,而我在中期过后,由于想去外面的世界浪一浪,就跑到杭州实习去了,也就没把恩师的第一次软工课完整上完,遗憾 。而庆幸的是我这个不咋滴的研究生身份,让我有机会再次来上恩师杨的软工课。这次我依然是作为一名旁听生,班上经常来上课的同学占选这门课的同学总数的4/5(恩师不强制点名,不过毕竟必修课,大多数同学还是有来上课的觉悟),上课的总人数似乎较一年前是增多了,但不变的是前两排依然是软件所的兄弟姐妹们的专属位置。当然,恩师的教学风格、作业量也没太大的变化。尽管我自个觉得现在的恩师“温柔”了许多,教学内容比之前轻松多了,或许这只是我的错觉,哈哈。

二、现在

这学期能以旁听生的身份重温软工课,真好。到目前为止,我不是一名合格的工程师,也许能算作一名勉强合格的程序员。
恩师常对我们师兄弟们说,时间对工程师而言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德鲁克大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也曾到“时间是稀缺资源,很容易流失;人们对时间的感觉往往不可靠”。而我,一直以来都极其不重视时间管理,我的时间管理能力极其糟糕。通过这学期软工课, 我开始尝试PSP对自己的时间进行管理,在老师的训练下,我开始有意识的注意对 时间的有效利用。预估时间、衡量时间以及总结自己在这段时间中做了 什么事。总的来说,现在对自我时间的管理比研究生刚入学时好多了。
另一方面,则是团队合作的问题。我的想法最初比较偏激,或者说趋于理想化。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合作双方应该处于相似的水平或者相互比较熟悉,这样做事效率才高。而事实上,我的这种想法很天真。实际与人合作中,很难出现合作的双方各方面能力相近,尤其是技术能力相关方面的要求,至于要求合作双方熟悉,这个条件就更难满足了。软工课的结对编程以及此后的团队项目,一开始我以为是自由找小伙伴做事,结果,老师做了各方面的限制,然后软件所的小伙伴就各自去了不同的小组,而这个时候,由于我们是旁听生,合作的伙伴也就是我们不认识或者不熟悉的人了。我记得在进行分小组的时候,剩下没被选择的同学都是我软件所的小伙伴们,心里倒是没啥太大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我们的认可吧?哈哈哈。恩师曾说过一个故事,“当一名战士就是一支军队,那些软件不需要工程的时候"https://zhuanlan.zhihu.com/p/19966058,其中涉及到的程序员就是我组的关师姐。我倒是也想成为像我师姐这样的人,一人战斗,抵得上千军万马。然而,现实很残酷。老师说不允许一个人组队,不然就没有团队成绩。在如此的“威胁”“强迫”之下,我选择了“欢迎来怼”小组,谢谢该小组的同学们接纳我!在这个小组,我学会了如何合作和管理。团队每个人的能力都不一样,有的会写代码,有的会做视频,有的会做的文档。我试着并且学着去发现每个人的能力,将不同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同学,尽量使得团队的每个人有事可做。当然,按照这样的规则每个人应该会取得合理的贡献分,规则之外的东西我就无能为力了,对我而言,受到老师的训练远比所谓的贡献分重要,这跟我作为旁听者的身份也有关。后来,Alpha发布过后,我自荐退出了“欢迎来怼”小组,因为规则要求退出的人必然会被一个小组选择,我啊,当然无所畏惧了。而且“王者荣耀协会”小组也能满足接收我的要求,所以,此后我就去了“王者荣耀协会”小组。这个小组的气氛还是很欢乐的,虽然我来了之后,组会内容被精简,组会时间随之也缩短,软件结构也做了一些改动,但是大家还是没嫌弃我,至于吐槽被我选择性忽略,哈哈。谢谢大伙对我的信任与容忍。说下自己关于团体合作的感受,理想的团队还是很难出现,团队成员参差不齐的能力,如何去协调管理各方面以发挥整体的最大效益,一定程度上还是取决管理者的能力。
一学期快要结束了,而我离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又近了一步。

三、感谢

以下将要感谢的对象与顺序无关。
感谢这学期和我合作过的小伙伴(结对编程、团队合作)。和你们一起做事,我也看到我自己在沟通、编程等方面的不足,让我还有机会提高自己的能力。
感谢邹欣老师、周筠编辑提供的黄色领跑衫!这是份荣誉,希望今后的我在走向工程师的路上仍担当得起这份荣誉。
感谢我的榜样亮哥给我颁发小黄衫!从本二开始,师兄是我编程路上的领路人,谢谢师兄一直以来的指导。
感谢恩师杨!让我"被迫"再次参与这次软工课,又一次接受您在工程方面的训练。希望我能成为像您这样的工程师。艰难。
最后附上和我的榜样亮哥的合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