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新增硬盘的分区,格式化与挂载

                                        Linux中新增硬盘的分区,格式化与挂载

      本篇教程内容为怎样对Linux新增硬盘进行挂载,所以如果有准备新增硬盘但是有各种问题的,请参看本篇教程。

我们先说说什么是挂载?

      我们知道Linux中的所有设备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的,所以挂载是将一个存储设备挂接到一个已存在的目录上,而我们要访问存储设备中的文件,必须要将文件所在的分区(注意需要先分区)挂载到一个已存在的目录上,通过目录来访问存储设备中的文件。

      挂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之前还需要分区和格式化,那么为何要进行格式化呢?原因在于操作系统必须要按照一定得方式来管理磁盘,而只有格式化才能使磁盘的结构被操作系统识别。   

 


      由于本人的Linux是CentOs并安装在虚拟机中,所有将在虚拟机中演示硬盘挂载过程。

找到虚拟机设置,点击进入。如下图:

 

点击硬盘,点击下面的添加。选择默认推荐的SCSI磁盘格式:

 

一路点击下一步:

我们仍为其分配20G的大小。

完成后可以看到硬件中有一个新硬盘,大小为20GB,我们点击确定即可开机启动。


     分区:

      下面我们进入Linux系统中,下面来进行磁盘的分区,在Linux中通常使用的磁盘分区工具为fdisk。fdisk分区工具中有一些常用的子命令,我们先来熟悉一下。

Fdisk <硬盘设备名>:  对指定的硬盘进行分区操作

Fdisk -l :显示指定硬盘分区表信息

Fdisk -d:删除一个硬盘分区

Fdisk -n:创建一个分区

Fdisk -p:列出硬盘分区表

Fdisk -q:退出fdisk,不保存更改

Fdisk -w:把设置写入硬盘分区表,然后退出。

熟悉了这些命令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分区了。

[root@localhost ~]# fdisk -l

磁盘 /dev/sdb:21.5 GB, 21474836480 字节,41943040 个扇区

Units = 扇区 of 1 * 512 = 512 bytes

扇区大小(逻辑/物理):512 字节 / 512 字节

I/O 大小(最小/最佳):512 字节 / 512 字节

使用上面的命令可以得到刚才我们添加的那块硬盘信息。

 

我们的要求是分一个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和两个逻辑分区

首先我们添加一个主分区:

 

我们为主分区设置的大小为:2GB

分区号 (1-4,默认 1):

起始 扇区 (2048-41943039,默认为 2048):

将使用默认值 2048

Last 扇区, +扇区 or +size{K,M,G} (2048-41943039,默认为 41943039):+2G

分区 1 已设置为 Linux 类型,大小设为 2 GiB

我们将剩下的磁盘大小全部留给扩展分区,如下图:

 

下面我们来分逻辑分区,将5号逻辑分区设为2GB,6号逻辑分区设为16GB:

 

 

我们使用子命令p命令可以看到刚才的分区:

 

注意此时我们退出到命令行时,一定要注意使用子命令w:该命令的含义是将设置写入磁盘分区表,然后退出。如果直接退出,则之前的内容不保存更改。


    格式化:

      分区之后,我们将主分区格式化为fat32的文件系统,两个逻辑分区格式化成ext3的文件系统。

我们使用mkfs命令,常用格式为:mkfs [option] device

其常用参数为:-t:是指将文件系统转为其他格式。例如:mkfs -t vfat /dev/sdb1

是指将目录/dev/sdb1挂载的文件系统转化为fat32类型

[root@localhost ~]# mkfs -t vfat /dev/sdb1

mkfs.fat 3.0.20 (12 Jun 2013)

[root@localhost ~]# mkfs -t ext3 /dev/sdb5

mke2fs 1.42.9 (28-Dec-2013)

文件系统标签=

OS type: Linux

块大小=4096 (log=2)

分块大小=4096 (log=2)

Stride=0 blocks, Stripe width=0 blocks

131072 inodes, 524288 blocks

26214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第一个数据块=0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536870912

16 block groups

32768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8192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32768, 98304, 163840, 229376, 294912

Allocating group tables: 完成                            

正在写入inode表: 完成                            

Creating journal (16384 blocks): 完成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完成 

 

[root@localhost ~]# mkfs -t ext3 /dev/sdb6

mke2fs 1.42.9 (28-Dec-2013)

文件系统标签=

OS type: Linux

块大小=4096 (log=2)

分块大小=4096 (log=2)

Stride=0 blocks, Stripe width=0 blocks

1048576 inodes, 4193536 blocks

209676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第一个数据块=0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4294967296

128 block groups

 

32768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8192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32768, 98304, 163840, 229376, 294912, 819200, 884736, 1605632, 2654208, 

4096000

 

Allocating group tables: 完成                            

正在写入inode表: 完成                            

Creating journal (32768 blocks): 完成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完成   

这样即可将将主分区与逻辑分区格式化为合适的文件系统。


    挂载:

      做完了分区和格式化,下面终于该挂载了,为何要挂载?我们在前面的内容中已经说明。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挂载命令:mount

格式:mount [-参数] [设备名称][挂载点]

-t vfstype: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通常不必指定,因为mount会自动选择正确的类型。

常用类型有:vfat(Windows 9x fat32),ntfs(windows NT ntfs)

-o option:主要用来描述设备或档案的挂接方式

常用类型有:loop(用来把一个文件当成硬盘分区挂接上系统)

Ro:采用只读方式挂接设备

Rw:采用读写方式挂接设备

我们用mount命令挂载sdb1和sdb5到/mnt/sdb1和/mnt/sdb5

 

首先创建目录:[root@localhost ~]# mkdir /mnt/sdb1 /mnt/sdb5

挂载:

[root@localhost ~]# mount -t vfat /dev/sdb1 /mnt/sdb1

[root@localhost ~]# mount -t ext3 /dev/sdb5 /mnt/sdb5

输入mount回车,在输出里可以看到系统里所有挂载的文件系统:

可以看到刚才挂载的分区已成功挂载到所创建的两个目录上。

 转载请添加链接:http://www.cnblogs.com/qal2767799810/p/4964786.html 

posted @ 2015-11-14 17:58  高老庄猪哥  阅读(432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