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面向对象基础
面向对象基础
1. 简述
-
编程方式:
- 面向过程: 根据代码在脚本的堆叠顺序,从上到下依次执行
- 函数式编程:将相同功能的代码封装到函数中,直接调用即可,减少代码重复性
- 面向对象:对函数进行分类和封装,将同类的函数放到一个类中,使调用更简单
-
为嘛要面向对象
- 应用需求 要的对系统的cpu、内存、硬盘等进行监控,超过阈值则告警
while True: if cpu利用率 > 90%: #发送邮件提醒 连接邮箱服务器 发送邮件 关闭连接 if 硬盘使用空间 > 90%: #发送邮件提醒 连接邮箱服务器 发送邮件 关闭连接 if 内存占用 > 80%: #发送邮件提醒 连接邮箱服务器 发送邮件 关闭连接
随着python的学习,开始使用函数式编程
def 发送邮件(内容) #发送邮件提醒 连接邮箱服务器 发送邮件 关闭连接 while True: if cpu利用率 > 90%: 发送邮件('CPU报警') if 硬盘使用空间 > 90%: 发送邮件('硬盘报警') if 内存占用 > 80%: 发送邮件('内存报警')
函数式编程增加了代码的可读性和重用性,但是,这仅仅是单台机器的监控,如果我要监控多台呢,可能需要需要这样写:
def 发送邮件(内容) #发送邮件提醒 连接邮箱服务器 发送邮件 关闭连接 while True: for host in host-list: #通过遍历host列表来进行监控 if cpu利用率 > 90%: 发送邮件('CPU报警') if 硬盘使用空间 > 90%: 发送邮件('硬盘报警') if 内存占用 > 80%: 发送邮件('内存报警')
这样貌似实现了,但是如果是1000台机器呢,可能当循环到999台的时候,第100台已经出现问题了。造成告警延误。而如果使用面向对象呢?将很好的解决此问题
class host: def 发送邮件(内容) #发送邮件提醒 连接邮箱服务器 发送邮件 关闭连接 def judge(self): while True: if cpu利用率 > 90%: 发送邮件('CPU报警') if 硬盘使用空间 > 90%: 发送邮件('硬盘报警') if 内存占用 > 80%: 发送邮件('内存报警')
我将每个机器创建为一个对象,对象中有上面判断的方法,这样我就可以多线程的监控
2. 面向对象
-
类和对象
类就是一个模板,模板里可以包含多个方法(即函数),方法里实现一些功能,对象则是根据模板创建的实例,通过实例对象可以执行类中的函数- 创建类和对象
#创建类 class+类名 class foo: #class是关键字,表示类,foo是类的名字 def f1(self): #类的方法1 pass def f2(self): #类的方法2 pass #创建对象 对象 = 类名() bar = foo() #创建一个bar对象 ,此对象中有类中所有的方法 ,创建对象,类名称后加括号即可 #调用对象的方法 对象.方法名() bar.f1() bar.f2()
- 举例:
#创建类 class SQL: def create(self,sql): print(sql) def modify(self, sql): print(sql) def remove(self,sql): print(sql) def fetch(self,sql): print(sql) #创建对象 obj1 = SQL() obj2 =SQL() #调用对象里的方法 res1 = obj1.modify('修改') res2 = obj2.fetch('查看') print('obj1:'res1) print('obj2:'res2) 运行结果: obj1: 修改 obj2: 查看
-
应用场景
- 面向对象:【创建对象】【通过对象执行方法】,适用于当某一些函数中具有相同参数时,可以使用面向对象的方式,将参数值一次性封装到对象里,函数直接调用即可
- 函数编程:【执行函数】 各个函数之间是独立且无共用的数据
-
类中的self是什么鬼
self是python自动传值的一个形式参数,那个对象调用方法,就会自动执行self,在一个类中,self就是对象本身
还用上面的例子,如果我需要在执行方法的时候,验证用户名、密码传,验证通过之后才能执行里面的方法,那我需要创建对象之后,进行赋值用户密码
class SQL: def modify(self, sql): print(sql) print(self.name) print(self.passwd) def remove(self,sql): print(sql) print(self.name) print(self.passwd) def fetch(self,sql): print(sql) print(self.name) print(self.passwd) #创建对象 obj1 = SQL() obj1.user = 'user' obj1.passwd = 'passwd' res1 = obj1.modify('修改') res2 = obj2.fetch('结果') print(res1) print(res2) 输出结果: 修改 user passwd 结果 user passwd
我们使用self来定义user和passwd变量,这样user和passwd对整个对象是生效的,所以在每个方法都都可以调用到
- 类的构造方法
上例发现每次对象调用方法都要进行对user 和password进行赋值。非常麻烦。
python类中使用init自动构造方法,当创建对象的时候自动执行该方法。如下使用init,这样我只需要定义一次即可
class SQL: def __init__(self,user,password): self.user = user self.password = password def create(self,sql): print(sql) print(self.name) print(self.passwd) def modify(self, sql): print(sql) print(self.name) print(self.passwd) def remove(self,sql): print(sql) print(self.name) print(self.passwd) def fetch(self,sql): print(sql) print(self.name) print(self.passwd) obj1 = SQL('username','password') obj1.remove() obj2 = SQL('username1','password1') obj2.remove()
3.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
-
封装
封装,顾名思义就是将内容封装到某个地方,以后再去调用被封装在某处的内容。所以,在使用面向对象的封装特性时,需要:
- 将内容封装到某处
class SQL: def __init__(self,name,passwd): #类的构造方法,自动执行 self.name = name self.passwd = passwd def create(self,sql): #类的一个方法 print(sql,self.name,self.passwd) #创建类SQL的obj对象 obj1 = SQL('fuzj','123') #自动fuzj和123分别封装到对象obj1的name和asswd属性中 obj2 = SQL('jie','311') #自动jie和311分别封装到对象obj2的name和asswd属性中
-
从某处调用被封装的内容
-
方式1 通过对象直接调用
res = obj1.name #直接调用obj的user属性 res2 = obj1.passwd #直接调用obj的passwd属性 print(res,res2) 输出结果: fuzj 12313
-
方式2 通过self间接调用
res3 = obj1.create('fasdasda') print(res3) 输出结果: fasdasda fuzj 12313
-
多重封装
类不仅可以将普通字符串封装到类中,还可以将一个对象封装到类中,看下面代码
-
#创建类 class SQL: def __init__(self,name,passwd): self.name = name self.passwd = passwd def create(self,sql): print(sql) class test: def __init__(self,name,obj): self.name = name self.obj = obj def add(self,arg): print(arg) class test2: def __init__(self,obj): self.obj = obj def iner(slef,arg): print(arg) #创建对象 c1 = SQL('fuzj','12313') c2 = test('aaa',c1) #把c1对象封装到c2对象里,c2对象会有c1对象的所有方法 c3 = test2(c2) #把c2对象封装到c3对象中,c3对象会有c2对象的所有方法,同时也就有了c1对象的所有方法 #调用 c1.create("c1调用自身create方法") c2.obj.create('c2调用c1的create方法') c3.obj.add('c3调用c2的add方法') c3.obj.obj.create('c3调用c1的create方法') 结果: c1调用自身create方法 c2调用c1的create方法 c3调用c2的add方法 c3调用c1的create方法
可以看出,将a对象封装到b对象中,b对象也就有了a对象的所有方法,
其关系如图:
所以c3如果要使用c1的create的方法,需要如下调用
c3.obj.obj.create() -
继承
类的继承是子类继承父类的所有方法,或者说基类继承派生类的所有方法
class 父类: def 方法1(slef): pass class 子类(父类): pass
那么子类中就会有父类的方法1
- 单继承
一个子类只继承一个父类
如下:class c1: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c1' self.user = 'c1uer' def test(self): print("c1_test") def test1(self): print("c1_test1") def test3(self): self.test() class c2(c1): def __init__(self): self.passwd = 'c2' def test(self): print("c2_test") def test2(self): self.test3() obj = c2() obj.test() obj.test1() obj.test2() 执行结果: c2_test c1_test1 c2_test
继承规则:
1) 调用子类的某个方法时,如果这个方法在子类中存在,则执行子类的方法,如果子类方法不存在,再去找父类的方法。所以执行obj.test()时,子类中有该方法,就直接执行该方法,不再父类中找,因此返回结果是c2_test;执行obj.test1()时,子类中没有改方法,就找到父类的方法,再执行,因此返回的结果是c1_test1
2) 子类的方法优先于父类的方法,当父类的方法中有调取其他方法时,会优先查找子类的方法,所以执行c2_test2()时,发现该方法调用的时是test3(),于是开始从自己方法中查找test3(),然后再去找父类中的方法,找到父类的test3()方法,发现该方法调用了test()方法,于是会再次查找test()方法,发现自己有,所以就直接调用自己的test()方法,返回c2_test
3) 子类继承父类,其实就是将父类中的方法子类中没有的全部挪到子类下-
多继承
- python的子类可以继承多个父类,这是比java、c++等开发语言最大的优势
单父继承,即没有共同的父类,规则为一条道走到黑
class 父类1: pass class 父类2: pass class 子类(父类1,父类2) pass 那么,子类中就会有父类1,父类2的所有方法
#c4继承了c2,c3两个父类,c2继承了c1父类,c3和c1中都有test()的方法 class c1: def test1(self): print("c1_test") def test(self): print("c1_test") class c2(c1): def test2(self): print('c2_test') class c3: def test3(self): print("c3_test") def test(self): print("c3_test") class c4(c2,c3): def test4(self): print('c4_test') obj = c4() obj.test() obj.test3() 运行结果: c1_test c3_test 从结果可以看出:obj.test()执行顺序为: 首先去c4类中查找,如果c4类中没有,则继续去c2类中找,如果c2类中没有,则继续去父类c1类中找,所以test()打印的结果为c1_test obj.test3()执行顺序为: 首先去c4类中查找,如果c4类中没有,则继续去c2类中找,如果c2类中没有,则继续去父类c1类中找,c1没有,则返回继续去另一个c4的父类c3中找,所以test3()打印的结果为c3_test ```
继承规则:
1)子类中有两个父类,会从左到右依次查找父类的方法
2)子类的父类如果还有继承,优先查找当前父类的父类
3)多继承的每次查找父类仍然遵循单继承的原则
即

同父继承,最上边有继承的是一个父类,情况则不一样了
#c4继承c2和c3两个父类,c2继承c1父类,c3继承c0父类,c0和c1继承c父类 class c: def test(self): print("c_test") class c0(c): def test(self): print("c0_test") class c1(c): def test1(self): print("c1_test") class c2(c1): def test2(self): print('c2_test') class c3(c0): def test3(self): print("c3_test") class c4(c2,c3): def test4(self): print('c4_test') obj = c4() obj.test() 运行结果: c0_test
查找顺序为:
1.查找c4中是否有test()方法,如果没有则查找c2中,c2中没有则查找c1中,c1中没有,不会继续查找父类了,会反回来查找c3类,c3类没有则找c0类,最后返回结果

该规则同样适用下面情况

- 多态:
Pyhon不支持多态并且也用不到多态,多态的概念是应用于Java和C#这一类强类型语言中,而Python崇尚“鸭子类型”
多态中python和其他编程语言最大的区别是传参问题。python的函数传参,参数可以是列表,字典,字符串,数字等,而java、c++等语言传递参数时,参数需要指定类型,一旦参数类型被指定,就只能处理此中类型的数据
-
-
举例:
python: ``` def func(arg): pass arg 可以是字符串、数字、列表、字典等 ``` java或c++ ``` def func(int,arg) pass arg 只能处理int类型的数据 def func(str,arg) pass arg只能处理字符串类型的数据,如果数据类型不符合的话。直接报错 ```
-
java如何支持多态
class A: pass class B(A): pass class C(A) pass def func(B,arg): pass 此时arg指定类型为B,那么只能为B的对象类型 def func(A,arg) pass 此时指定arg类型为A类型,而B和C都继承A,所以ABC类型都可以使用了 所以类似java的编程语言,都是利用类的继承关系来实现多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