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蛙推荐:蛙蛙教你解析网络包
蛙蛙教你解析网络包
摘要:做网络应用,封包,解包是家常便饭,但如何做到准确、稳定而且性能好,却不太容易做到,这次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解析网络包上的经验。
思路:设计一个网络协议,一般都会分包,一个包就相当于一个逻辑上的命令。
1、如果我们用udp协议,省事的多,一次会收到一个完整的包,但UDP不可靠,顺序也不能保证,当然像QQ对UDP封装的很好,模拟了TCP的可靠性。网上也有一些封装好的可靠的UDP组件,大家用的话可以找找。关于用什么协议好这个问题,本贴不讨论。
2、如果我们用TCP协议不是长连接,像HTTP(不考虑KeepAlive)那样,一个连接上只发送一个包,我们也会很清晰的区分出接受到的每一个包。
3、还有就是我们还用TCP长连接,但每次发送固定长度的包,如果要发送的数据长度不够就用\0补齐,如果大于固定长度,就分成几个发,这个也很简单实用。
4、再有就是一个包有特定的开始和结尾,比如包头是<bof>包尾是<eof>,我们在可以从头读到尾,并把一个一个的包放入队列,由处理线程去处理。
5、再有一种就是每个包有固定长度的header,这个header里包含一个包的长度信息,我们可以先从头里读出长度信息,然后再借着读这么长的数据,完了这就是一个包。
关于封包的几种类型我就想到这么多,其中的利弊大家一看便知,我就不忽悠了,本文主要介绍最后一种方式,好多网络协议用的都是这种,包括CMPP协议,我们自己设计协议的时候一般不用像CMPP协议那样,因为二进制协议虽然虽然节省网络流量,但可读性不好。出问题,抓个包分析起来太麻烦。我们可以用.net自带的序列功能把要发送的类序列化成XML字符串发送出去,这多好看呀。
由于Socket缓冲区设置及其他的原因,Socket在接受数据的时候有时候不能完整的收到一个包,就是你读出包的长度后,可能不能一次就读取这么多数据。而如果读个半截儿的包就用UTF8Encoding等来解析,会解析出乱码的,我们这里用Encoding.UTF8.GetDecoder()来对包进行成块儿的解析,它就是用来做这种事情的。
下面就来看一下代码,代码的注释很全,演示了一个包从发到接受、解析的全过程,其中接受的过程没有一次收全所有的包,而是收了好几次,但我们最终还是成功的解析了收到的包。
{
//1、声明通过socket发送的字符串
string toSendStringBySocket = "娃娃士大夫%#¥%My name is 蛙蛙王子!!";
//2、转换成utf-8字节数组
byte[] bsInput = Encoding.UTF8.GetBytes(toSendStringBySocket);
//3、计算要发送的字节数组的长度,并写到第一块儿字节数组的开头
//一般协议设计里都有一个长度的Header,这里就是写这个Header
int inputBytesCount = bsInput.Length;
byte[] bs1 = new byte[4 + 3]; //4是一个int的长度,3是底一块字节数组除了Header剩余的大小
Buffer.BlockCopy(BitConverter.GetBytes(inputBytesCount), 0, bs1, 0, 4);
//4、把要发送的字节数组拆分成3块儿发出去,因为socket在接受字节数组的时候
//也可能半截半截儿的接收,我们就是要模拟这种效果下的拆包,因为第一块包写了
//一个4个字节的Header,而第一块字节数组长度是7,所以再写三个字节长度的数据
int offSet = 0;
Buffer.BlockCopy(bsInput, offSet, bs1, 4, 3);
offSet += bs1.Length - 4;
//5、写第二块儿数据
byte[] bs2 = new byte[8];
Buffer.BlockCopy(bsInput, offSet, bs2, 0, bs2.Length);
offSet += bs2.Length;
//6、写第三块儿数据,我们这里模拟在最后一块数据的末尾加一些乱七八糟的数据
//这些乱七八糟的数据有可能是下一个包的header。
byte[] bs3 = new byte[bsInput.Length - offSet + 4];
Buffer.BlockCopy(bsInput, offSet, bs3, 0, bsInput.Length - offSet);
Buffer.BlockCopy(new byte[] { 1, 2, 3, 4 }, 0, bs3, bs3.Length - 4, 4);
//7、Socket的接收方在执行BeginReceive函数,并回调函数里把收到的数据放入一个队列里
//dotNet的队列内部就是一个环形数组,这里直接就当环形缓冲区来用了。
Queue<byte[]> bufferPool = new Queue<byte[]>();
bufferPool.Enqueue(bs1);
bufferPool.Enqueue(bs2);
bufferPool.Enqueue(bs3);
//8、初始化一些变量准备解包
//声明一个字符串缓冲区,大小是你的协议里规定的最大的包体长度
char[] chars = new char[256];
//定义一个UTF-8的Decoder,它可以成块的解包,内部自动维护解析状态
//关于它的使用请参考MSDN或者《.net框架设计》
Decoder d = Encoding.UTF8.GetDecoder();
int charLen = 0; //定义每次解包返回的字符长度
int parseBytesCount = 0; //定义已解包的字节数
int LenghHeader = 0; //定义收到包的长度
bool needReadLengthHeader = true; //是否需要读取长度的头
int srcOffSet = 0; //定义要解析的数据块的偏移量
byte[] tempBuffer;
//9、当环形缓冲里有数据的时候就一直解析
while (bufferPool.Count > 0)
{
//10、读取数据包的长度信息,LengthHeader
//因为第一块儿包包含长度信息,所以要先读出来
//读了长度包后,要把数据库解析偏移量加4
if(needReadLengthHeader)
{
LenghHeader = BitConverter.ToInt32(bs1, parseBytesCount);
needReadLengthHeader = false;
srcOffSet = 4;
}
//11、从环形缓冲区取出一块儿数据
tempBuffer = bufferPool.Dequeue();
parseBytesCount += tempBuffer.Length-srcOffSet; //更改已解析的字节数
//12、如果已解析的字节数大于数据的长度,那么只解需要解析的字节
if (parseBytesCount > LenghHeader)
{
parseBytesCount -= tempBuffer.Length;
d.GetChars(tempBuffer, srcOffSet, inputBytesCount - parseBytesCount, chars, charLen);
//这里记录下当前的临时缓冲区已解析到了什么位置,准备解析下一个包
srcOffSet = inputBytesCount - parseBytesCount; //
break;
}
//13、解析这半拉包
charLen += d.GetChars(tempBuffer, srcOffSet, tempBuffer.Length-srcOffSet, chars, charLen);
srcOffSet = 0;
}
string s = new string(chars);
//14、通知包处理线程来处理这个包
Console.WriteLin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