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汤雪华的博客

一个人一辈子能坚持做好一件事情就够了!坚持是一种刻意的练习,不断寻找缺点突破缺点的过程,而不是重复做某件事情。
  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关于软件的任务到底是什么的思考

Posted on 2011-11-02 23:14  netfocus  阅读(4347)  评论(11编辑  收藏  举报

阅读本文需要有DDD,DCI的知识背景。 首先,我觉得软件是用来被用户使用的,也就是说软件是用来帮用户完成一些事情的。从下面的用例图可以很好的理解用户与软件的关系:

 

上图是超市里的一个营业员处理一笔销售的一个用例。从这个用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营业员和系统之间的一个交互。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得出系统该做什么:

makeNewSale
enterItem
makePayment

这三个操作可以理解为用户希望软件为她做的三件事请。最近我惊奇的发现,DDD和DCI的一个巨大差别,让我不得不拿出来和大家确认。那就是:

1)DDD强调软件不应该实现整个用例的交互过程,而应该只建立一个排除软件使用者的领域模型,该领域模型的目的不是要实现软件软件使用者与模型之间的交互过程,而是要捕捉和实现软件使用者提出的需求;
2)DCI强调软件应该实现整个用例的交互过程,在DCI的架构中,可能会有一个Person对象,然后扮演Cashier的角色参与到MakeNewSale或EnterItem等场景中去。
 
大家看到区别了吗?DDD更多的是把软件或者说把领域模型看成是一个“工具”,我们人类作为软件使用者通过使用这个工具来做一些事请;而DCI则是在模拟软件使用者与软件之间的整个交互过程,也就是说在DCI的架构中,我们能在内存中看到一个Cashier在做事情,就像现实生活中一样;而在DDD中,我们只会在内存中看到一些“物”在相互作用帮助软件使用者处理一些事情;简单的说:DCI是在完全模拟现实,而DDD则只侧重于表达除人之外的一个客观的“物模型”;

个人认为DDD的思想要比DCI好,因为虽然通过DDD思想建立出来的领域模型看起来是静态的,但我认为这恰恰是软件本质上该做的并且是只需要做的事情,事实上,我们都认为电脑是工具,我们建立领域模型目的也是为了用它,把它看成为一个工具而已。如果软件还要模拟人际交互的过程,那无疑会使软件(领域模型)不具有客观性。

其实很多时候想想,如果基于贫血模型的开发,那么软件只是一个帮助人类记录事实的工具,我们设计的对象没有任何行为,只是数据,就像数据库中的数据一样。事实上,数据库里存放的不是数据,而是事实的结果。比如数据库中有一条应聘记录,表示某个人在某个时候应聘过某个职位这个事实。所以,在贫血模型的开发模式下,我们的软件仅仅只是帮助我们记录事实的结果;
 
而在DDD等倡导的充血模型的开发模式下,对象不仅仅只是一个记录事实结果的工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能够拥有自己个体行为以及能够和其他对象交互的交互行为的对象。此时,对象不仅可以记录事实结果,而且可以表示事实发生的原因,即对象之间的相互交互协作,即这个事实结果是通过怎样的事实产生的,其实从更高的层面上理解,对象之间交互是一种正在发生的事实。因此,基于DDD思想的对象不仅可以表示事实的结果,还能表示事实本身,即对象交互。但这个交互没有包含软件使用者与软件之间的交互,而仅仅表示软件领域模型中各个具有一定客观性的对象之间的交互;
 
而在DCI的思想架构下,则认为软件除了要记录DDD所涉及的事实外,还应该表示出软件使用者与软件之间的整个交互事实;
 
那么大家觉得哪个才是软件需要实现的真谛呢?呵呵,就这么多吧,话不多,但都是我深刻思考后的东西。希望大家也谈谈各自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