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加实践,谈谈我对memcached的学习感悟!
近几天,浏览了大量的memcached相关文章,又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
至此,对memcached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继续编写memcached操作类(基于java_memcached-release)的同时
留下一些自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算是总结一下吧
如果其中有理解不当的,请高手给予指点,万分感谢!
也欢迎正在或即将使用memcached的朋友一起分享学习心得,有意者请email:inetwild@gmail.com
一、常用命令
- 将memcached.exe安装为Windows服务:memcached.exe -d install
- 启动memcached服务:memcached.exe -d start
- 启动memcached服务(windows命令):net start "memcached Server"
- 停止memcached服务(windows命令):net stop "memcached Server"
- 连接到memcached控制台:telnet ServerIP 11211
- 打印当前memcached服务器状态:stats
- 打印当前memcached服务器Items(记录)的统计信息:stats items
- 打印当前memcached服务器Slab(分区)及Chunk(块)的统计信息:stats slabs
- 打印指定Slab中的KEY列表(可用于遍历items,但效率较低,慎用!):stats cachedump SlabId Limit_num。显示结果:ITEM KeyName [ValueByteLength b; LastAccessTime s]。值得注意的是,经过测试确认:那个LastAccessTime并不是记录到期时间,而是最后一次的get时间,并且get之后,也不会自动延长expiry(到期时间)。
- 添加新记录:add KeyName 0 0 ValueByteLength [回车] ValueContent
- 删除记录 : delete KeyName
- 添加或更新记录 : set KeyName 0 0 ValueByteLength [回车] ValueContent
- 更新记录 : replace KeyName 0 0 ValueByteLength [回车] ValueContent
二、Think in memcached
- memcached预先将可支配的内存空间进行分区(Slab),每个分区里再分成多个块(Chunk),但同一个分区里:块的长度(bytes)是固定的。
- 可以将memcached的这种内存管理方式理解为Table,分区(Slab)就是列(Col),而块(Chunk)就是这列下面相同宽度的单元格(Td)
- 虽然各个Slab的长度不同,但容量却是相同的。例如:Slab Class1的Chunk长度:128,个数:8192,Slab Class1的内存容量:128 * 8192 = 1M;Slab Class2的Chunk长度:256,个数:4096,Slab Class2的内存容量:256 * 4096 = 1M。
- 有新的记录要存入memcached时,首先根据记录的长度查找刚好能够容纳下它的Slab,再找到这个分区里闲置的Chunk,存入即可。
- 内存浪费的一个小场景:要存入一个100bytes的记录,但最合适的Slab却是128bytes,那么每存入一个这样的记录,就会产生28bytes的闲置内存
- 将记录从memcached删除后,已经分配的内存(即Chunk),也不会被释放,而是会重复利用,这样就彻底解决了内存碎片的问题
- memcached采用“惰性”方式来应对记录的超期问题,就是它不会主动去监视记录是否超期,而是在每次get时查看记录的时间戳,如果已超期就会扔掉。这样的好处就是不会占用宝贵的CPU资源。比如,在使用flushAll命令清除全部items后,使用stats命令查看items统计数是不变的,除非get一个不存在的记录之后,stats的统计结果才会减少1个,不过使用delete命令删除记录,stats的统计结果却会马上表现出来。
- 有新记录入住时,memcached为它推荐房间(Slab)的优先级是:闲置的 > 该退房的(超期的) > 已有人却很少过来住的(get命中数最少的)。这种方式简称:LRU
- memcached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布式”,可以为一个应用部署多个memcached服务器,根据其负载权重(weight),自动进行简单而又有效的任务均衡。
- 当memcached向多个Server保存一条记录时,会根据特定算法生成一个“键”,这个“键”决定了这条记录会被打发到哪台服务器;同样,当提取这条记录时,也会根据同样的算法得到这个“键”,那么也会清楚当初是哪台服务器接收的这条记录,返回就没问题了。
- 在将memcached用于生产环境时,最好根据存储记录的平均长度对memcached的Slab分区规则进行设置,来尽量减少内存浪费及最大化利用好内存资源。(具体方式不详)
- 更多待补充
三、在Java项目中使用memcached
- 面向Java的memcached客户端,目前为止我知道的有两种:
- 阿里软件:memcache-client-forjava
- gwhalin:Memcached-Java-Client
- 阿里的客户端用的人蛮多的,据说效率也很不错,以后有时间会好好学习一下,但我现在主要使用的还是第二种:java_memcached-release
- 刚开始使用的是java_memcached-release_1.6,算是比较老的版本了,提供的API较少,仅包含最常用的几个命令。优点是支持压缩功能,在add或set时,如果value大于指定bytes,会自动对其进行压缩,个人觉得这个功能还是很实用的。
- 后来尝试performance分支下的java_memcached-release_2.6.6,二进制包下载地址:https://github.com/gwhalin/Memcached-Java-Client/downloads
- 该分支由Schooner中国团队开发完成,向你们致敬!
- 使用上与1.6的基本兼容,重载或新增了很多常用的函数,更方便了,主要是性能上有300%左右的提升,并且重新实现的连接池,修复了之前连接数太多所导致的OutOfMemory异常问题。但可惜的是,从2.6.1开始,不再支持压缩功能,据说这样可以减少CPU负担。所以,需要将以前用1.6写的JAVA初始化客户端部分关于压缩的两个参数注释掉:
- setCompressEnable
- setCompressThreshold
过几天将发布本人基于java_memcached-release_2.6.6封装的memcached操作类,支持服务器配置文件,对于没有使用spring的项目还是很合适的。
版权声明: 本文为博主 网无忌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标注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netWild/archive/2013/05/10/memcachedNo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