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amanda

博客园 首页 新随笔 联系 订阅 管理
我用的windows xp sp3,编译器使用的VC6.0.如果main函数这样写的话: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p;
p = new int;
delete p;
delete p;//
该语句出错,应该删除或者注释
return 0;
}

也就是说对指针变量P使用了两次delete,而且p所指向的并不是NULL,是一个new出来的具体的有效的地址,因此,在上述环境中编译不会提示错误,而运行时候出现错误。如果项目足够大,找这种错误会让你非常头疼。

总结来说,对一个非NULL指针,不要多次delete

但如果main函数是下面情况: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p;
p = new int;
delete p;
p = NULL;
delete p;
return 0;
}

这样是不会出错的,为什么呢?因为在第二次delete的时候,p已经被置为了NULL,NULL指针delete是不会报错误的。至少在这个平台上是这样。Linuxunix上面我没测试。不过这并不是一种好的习惯。会影响代码的可移植性。不过delete 之后进行p=NULL却是一个好习惯,因为可以避免这样的运行时错误。

posted on 2009-08-27 17:55  myamanda  阅读(96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