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1. 敏捷架构&设计的主流观点
2. 如何表述(Represent)”足够好的架构”呢?
3. 什么是代码造形?
4. 大家熟悉的2种代码造形:函数和类
5. 介绍新的EIT代码造形
5.1 EIT造形的涵意
5.2 EIT造形的重复组合
5.3 为什么需要要有两个配角呢?
6. EIT造形的应用范例-- 提升软件开发的敏捷力
6.1 范例(一):Use Case分析
6.2 范例(二):iPhone手机访问Android智能电视
6.3 范例(三):封装通信协议
6.4 范例(四):维护底层或后台模块的变动自由度
6.5 范例(五):软硬整合开发
6.6 范例(六):微信(We Chat)平台整合家庭物联网
6.7 范例(七):端&云整合的强龙策略
7. EIT造形的”重复组合”:以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s)为例
7.1 “重复组合”的意义
7.2 代码造形与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
7.3 设计模式的起源
7.4 EIT造形的组合:以GoF的Template Method模式为例
7.5 EIT造形的组合:以GoF的Factory Method模式为例
7.6 EIT造形的组合:以GoF的Observer模式为例
7.7 EIT造形的组合:设计模式之外的其它组合
8. 从EIT造形到框架(Framework)
8.1 <E&I>組合成為框架
8.2 框架设计范例:以『五子棋』為例
8.2.1 阶段一:从传统类(Class)造形设计出发
8.2.2 阶段二:继续运用EIT造形设计
8.3 建立多层EIT造形与多层框架
8.3.1 多层EIT造形与多层框架
8.3.2 基于多层框架,掌握Android架构的知识体系
9. 敏捷设计:架构师也能敏捷起来
9.1 A段架构师的敏捷力
9.1.1 B段架构设计
9.1.2 A段架构设计
9.1.3 “Design is Code”与”Code is Design”
9.1.4 架构的表述(Representation)与沟通(Communication)
9.2 敏捷架构师的素养
9.2.1 两项关键议题
9.2.2 基本技巧:通用性<I>设计方法
9.3 实际案例:统一的通用性<I>设计
10. 回顾与展望
10.1 复习:代码造形的概念
10.2 代碼造形的特征
10.3 <强龙/地头蛇>分工模式
10.4 代码造形与敏捷开发
10.5 结语
~ Go 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