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弈类游戏的人工智能(4)--游戏AI的落地

 

前言:
  对弈类游戏的智能算法, 网上资料颇多, 大同小异. 然而书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结合了自己的工程实践, 简单汇总整理下. 一方面是对当年的经典<<PC游戏编程(人机博弈)>>表达敬意, 另一方面, 也想对自己当年的游戏编程人生做下回顾.
  承接上三篇博文:
  (1). 评估函数+博弈树算法
  (2). 学习算法
  (3). 博弈树优化
  这篇博文着重谈谈游戏AI落地的问题, 游戏AI不是追求AI的无敌性, 而是应该迎合不同级别的用户水平. 同时游戏本身的用户体验, 是需要游戏开发者, 好好思索和斟酌的.

案例反思:
  (1). 案例一:
  以前写过J2ME版的中国象棋(模拟器性能好于真机的幸福时代).在模拟器上测试, 搜索深度设置为3,在时间消耗和智能表现达到很好的均衡,基本在2秒之内决策完成.
  后来客户用真机去测试的时候, 反馈没有丝毫响应, 当时想: 糟了,是不是遇到了机器相关的问题? 后来再反馈的时候,说是等了80多秒,才走了一步.
  这件事, 对我个人而言吸取的教训还挺大的, 有些参数不能基于经验来设置,对于不同机器和配置,需合理的选定配置值.
  总而言之: 适配很重要, 不光在不同机器的分辨率上需要, 性能预估也需要.
  (2). 案例二:
  有次写完黑白棋, 一开始各种被虐(内心其实很挺开心的). 在不断的尝试各种路线后,终于找到一种方式击败电脑, 由于电脑采用了静态评估函数, 每次选最优解. 导致电脑没有反馈能力, 一直在犯同一个错误. 这个问题让我(玩家)索然无味. 体验很不好.
  由此可见, 在智能AI中, 需要引入模糊性, 或者说是不确定.

迭代搜索:
  再解决上述问题之前, 让我们先来讲讲迭代搜索的思路和实现方式.
  迭代搜索逐步加深搜索深度, 进行博弈过程.

void negamax_driver(GameState S, int depth, Move best_move) {
  // 负无穷 ~ 正无穷
  (alpha, beta) <= (-INFINITY, INFINITY)
  foreach ( move in candidate list ) {
    S' = makemove(S);
    value = -negamax(S', depth - 1, -beta, -alpha);
    unmakemove(S')
    // 博弈树第一层不存在alpha+beta剪枝, 用于保存最优解
    if ( value > alpha ) {  
      alpha = value;
      tmp_best_move = move
    }  
  }
    best_move = tmp_best_move
}

  函数negamax_driver不同于negamax函数, 它是极大极小搜索的第一层, 其不存在alpha+beta剪枝, 而且用于保存实际最优的解. 因此单独抽取出来.

Move iterative_deepening_search(GameState S) {
  // 定义best_move	
  Move best_move
  // 遍历深度, 从 1 逐步加深
  for ( depth = 1; ; depth++ ) {
    negamax_driver(S, depth, best_move)
    // 判断是否满足退出条件, 一遍为超时判断
    if ( timeout() ) {
      break;
    }	
   }
   return best_move
}

  函数iterative_deepening_search则形象描述了迭代搜索的整个过程, 逐步加深搜索深度, 然后调用负极大值搜索. 其中退出条件特别重要. 一般采用超时判断来作为退出条件的检测.
  迭代深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或许你会问: 迭代搜索不是存在很多的重复计算吗? 其性能会不会很糟糕吗?
  其实不然, 我们简单算一笔账:

假设F(n)为深度n的性能消耗, m为可候选步数. 
递推归纳公式为:
  F(n+1) = m * F(n)                     (m 远大于2)
对于单独进行深度为n的性能消耗为:
  F(n) = m^(n-1) * F(1)
进行1~n的迭代深搜性能代价为:  
  S(n) = F(1) + F(2) + ... + F(n) = F(n) * (1 + 1/m + .. + 1/m^(n - 1))
幂级数的极限:
  S(n) = F(n) * m / (m - 1)				(n 趋向无限大, m >> 2)
结论: 
  F(n) < S(n) < m / (m - 1) * F(n)                     

  由此我们可得: 迭代深搜和一般深搜相比, 其性能多消耗的那部分, 基本可忽略.

自动适配:
  对于案例一, 一种解决思路是: 引入一个带超时的搜索接口. 这样对于任何硬件(CPU, 内存)条件, 既能充分利用资源达到最好的效果, 又能保证时间适度的用户体验.
  而我们在阐述迭代搜索的原理过程, 实际上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去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带超时的搜索方式, 原本的迭代加深代码框架, 已能完成任务. 但其超时判断有些延后, 我们可以再做修改, 来精确控制超时.
  (1). 超时判断添加至函数negamax开头, 即深入到每个搜索节点
  (2). 只要搜索节点判断超时, 就立即跳跃回调用顶层, 并宣告该深度搜索失败

bool demo(S) {
  // 判断超时, 若超时返回 false
  if ( timeout() ) {
    return false;
  }
  // 任务拆分/过程递进
  for (  successor S' in S  ) {
    // 若遇到子调用汇报超时, 则立马返回
    if ( !demo(S') ) {
      return false;
    }
    // 正常业务处理
  }
  // 执行成功, 没有超时
  return true;
}

  该代码框架, 演示了如何立即返回调用顶层的技巧.
  (3). 带超时的迭代搜索, 选择没有超时的最深高度求解的决策步, 作为最终的决策步.

模糊化:
  一般的游戏AI并没学习模型, 用于反馈增强. 对于案例二的问题, 模糊化势在必行.
  这边简单谈谈几种可行的方式:
  (1). 引入多套评估函数, 每次随机选择一种
  (2). 引入抖动, 在设置权重向量时, 可以随机微调个别因素权重值
  (3). 在决策过程中, 偶尔按概率选择 次优, 次次优, 甚至其他可行步
  这些都是避免游戏AI固定化的一种思路.

总结:
  本文讲解了对应案例一, 案例二的合理解决方案. 游戏AI要落地, 需要对算法本身做一些润色工作.

写在最后: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请小小打赏下. 其实我想试试, 看看写博客能否给自己带来一点小小的收益. 无论多少, 都是对楼主一种由衷的肯定.

   

posted on 2015-04-08 15:27  mumuxinfei  阅读(2547)  评论(12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