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底层HashTable的实现

本文转载自:  http://segmentfault.com/blog/tree/1190000000718519

 

 

HashTable对PHP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据结构。很多PHP的内部实现(变量的作用域,函数表,类的属性、方法,数组)就是通过HashTable来实现的。最近了解了一下PHP底层HashTable的实现。

PHP底层HashTable的实现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分别是:HashTable和Bucket。

先说一下HashTable结构:

HashTable的底层实现代码如下:

typedef struct _hashtable{

    uint nTableSize;         // hash Bucket的大小,最小为8

    uint nTableMask;         //nTableSize - 1, 索引取值的优化

    uint nNumofElements      // bucket 里面存的总数 

    ulong nNextFreeElement   //下一个数字索引的位置

    Bucket *pInternalPointer  //当前遍历的指针(foreach比较快的原因)

    Bucket *pListHead         //整个hashtable的头指针

    Bucket *pListTail         //整个hashTable的尾指针

    Bucket **argBuckets       // Buceket 数组,用来存储数据

    doctor_func_t pDestructor //删除元素时的回调函数,用于资源的释放

    zend_bool persistent      //Bucket的内存分配方式,true使用系统的分配函数,false 使用php的内存分配函数

    unsigned char nApplyCount //标记当前hash bucket 被递归的次数

    zend_bool bApplyProtection 

#if ZEND_DEBUG

    int inconsistent           

#endif 

}HashTable

建议不太了解hash数据结构的同学先简单了解一下hash结构。

简单说一下php中hashtable的初始化操作:

代码如下:

 ZEND_API int _zend_hash_init(HashTable *ht, uint nSize, hash_func_t pHashFunction, dtor_func_t pDestructor, zend_bool persistent ZEND_FILE_LINE_DC)

{

    uint i = 3;

    //...

    if (nSize >= 0x80000000) {

        /* prevent overflow */

        ht->nTableSize = 0x80000000;

    } else {

        while ((1U << i) < nSize) {

            i++;

        }

        ht->nTableSize = 1 << i;

    }

    // ...

    ht->nTableMask = ht->nTableSize - 1;

 

    /* Uses ecalloc() so that Bucket* == NULL */

    if (persistent) {

        tmp = (Bucket **) calloc(ht->nTableSize, sizeof(Bucket *));

        if (!tmp) {

            return FAILURE;

        }

        ht->arBuckets = tmp;

    } else {

        tmp = (Bucket **) ecalloc_rel(ht->nTableSize, sizeof(Bucket *));

        if (tmp) {

            ht->arBuckets = tmp;

        }

    }

 

    return SUCCESS;

}

最开始判断需要初始化的hashtable大小是不是超过了系统能使用的最大大小。下面是对tablesize大小的一个处理。将用户自定义的大小改成需要的大小。例如:如果用户定义的hashtable大小是6,那初始化时,就会将6变成8,如果用户定义的大小为11,那初始化后的Hashtable的大小为16.

下面就是一个简单的判断,来决定是按照C语言本身的分配内存函数来分配内存,还是根据php封装好的内存分配函数来分配内存。

再谈一下 bucket的结构

typedef struct bucket{

    ulong h;       //对key索引以后的值,数字key不做kash

    uint nKeyLength; //key的长度

    void *pData;     

    void *pDataPtr;   //指针数据,指向真实数据

    struct bucket * pListNext; //整个hash表的下个元素

    struct bucket *pListLast;   //整个hash表的上个元素

    struct bucket *pNext;       //本bucket里面,下一个元素

    struct bucket *pLast;       //本bucket里面的上一个元素

    char arKey[1];

}Bucket

这里用一张网络上的很火的图来说明(图原地址没找到,没有做来源说明):

 

下面是引用了tipi里面的插入说明:

引用地址:tipi

如图中左下角的假设,假设依次插入了Bucket1,Bucket2,Bucket3三个元素:

1、插入Bucket1时,哈希表为空,经过哈希后定位到索引为1的槽位。此时的1槽位只有一个元素Bucket1。 其中Bucket1的pData或者pDataPtr指向的是Bucket1所存储的数据。此时由于没有链接关系。pNext, pLast,pListNext,pListLast指针均为空。同时在HashTable结构体中也保存了整个哈希表的第一个元素指针, 和最后一个元素指针,此时HashTable的pListHead和pListTail指针均指向Bucket1。

2、插入Bucket2时,由于Bucket2的key和Bucket1的key出现冲突,此时将Bucket2放在双链表的前面。 由于Bucket2后插入并置于链表的前端,此时Bucket2.pNext指向Bucket1,由于Bucket2后插入。 Bucket1.pListNext指向Bucket2,这时Bucket2就是哈希表的最后一个元素,这是HashTable.pListTail指向Bucket2。\3、插入Bucket3,该key没有哈希到槽位1,这时Bucket2.pListNext指向Bucket3,因为Bucket3后插入。 同时HashTable.pListTail改为指向Bucket3。

简单来说就是哈希表的Bucket结构维护了哈希表中插入元素的先后顺序,哈希表结构维护了整个哈希表的头和尾。 在操作哈希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预算之间的关系。

posted on 2015-03-06 17:19  mingaixin  阅读(461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