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第一章读书笔记

  今天阅读了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的第一章,也回想起了我之前对于软件和硬件的一些思考,在这里一并总结。

  首先谈软件工程,在计算机技术刚刚发明的时候,跟其他的行业一样,肯定是没有工程这个概念的。肯特.柯西做热气球的时候如果还要想想这个热气球除了飞上天,还要不要能在上面做个饭睡个觉啥的(需求分析),要不要绘制模型,然后规范加工生产(构建管理),进而涉及到热气球的版本——什么时候发布热气球2.0(版本控制),然后怎么把我的热气球推广出去(推广),除非他对飞上天特别狂热,不然面对这么多繁杂的事物,我想他应该喝口水冷静一下,就会觉得或许把跑步作为个爱好会不会更简单点?事实上,他一开始只是单纯追随自己的爱好:我能不能也飞到天上去玩一下?然后他就开始去做了,搭一个热气球,能飞起来,可以了。

  我在写第一行代码的时候,纯粹是因为好奇,把程序当作玩具,为什么我这样做就出现了一个hello world?挺有意思。然后如果有了兴趣会继续去看看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我想做到更多的事情会怎样,所以接下来的时间我基本上就是接触c++的各种功能,各种实现,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反而觉得它不好玩了,因为我需要记住太多的束缚,我必须这样写,该死的编译器才不会报错,我才有机会能够看到我预期的输出。

  后来我慢慢开始发现其实代码是有意义的,它不只是能够看个输出,看个结果,它能通过与硬件结合然后实现某些功能,从而成为我们的一种工具。但是问题也来了:作为工具之后的代码,我希望它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某种功能,但是由于我杂乱无章的操作,我的代码更像是纯粹的堆砌,有时候自己会花很多时间去理解,自己前段时间写的这个功能到底是要干嘛?这种不好的编程习惯直接导致了编程效率的降低。而且我的程序只是个小程序,难道大公司的程序都是像我这样写出来的么?

  后来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碰壁,甚至有时候觉得编程没什么意思,最后又重新捡起来,形成了我目前的“代码观”:

  1、永远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前如果让我做一个51单片机的串口通信,我会从流水灯开始学起,虽然没什么用,但是我觉得这样才系统。现在我不这样想,我要做什么,我就去了解什么,这样才是最直接的方法。要学会说话并不要求你会走路,虽然你知道,会走路和会说话对人来说都同等重要。

  2、软件工程与机械工程都一样,是解决问题的一个规范,这是由于前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结出来,这样去解决问题是最稳妥的,最高效的,它不仅面对了这个问题,而且考虑了这个问题的各个方面,不光是完成功能,更有进一步的完善。这样才是完整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学习软件工程的流程很重要,因为迟早你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与其到那时候才发现:哦,原来用软件工程的这个流程去做就可以规避这样的问题。还不如现在就这样去做,尽可能少地碰到问题。

  3、你知道你面临的BUG有一天肯定会被你解决的,解决的方案才是最重要的。这是《黑客与画家》中的观点,我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具体经验还不足,所以体会并不深。

  关于为什么要学习软件工程,也在上面回答了,因为它很有用,所以要学习。

  软件工程方法和机械工程方法我认为没有本质区别,其实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学习这门课程我的安排是这样:首先认真上课,听懂老师的安排和要求,更多的时间会在课下去写代码。通过这门课我也有自己要完成的目标:

  1、软件工程的流程我希望我能掌握,而且在研究生阶段我会去实践,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2、进入开源世界,用好github,多看别人的代码,也多思考,多运用。

  3、一定的编程语言和编程思想的拓展。

 

PS:这是我的第一篇博客,写得重点不是很突出,博客这个东西是一个好的总结,也很有意义,我会试着多记录自己得到的东西。不过写这个也很花时间,所以要权衡,把什么东西都写出来,学得太慢。

posted @ 2015-11-24 12:22  颠颠De我  阅读(266)  评论(4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