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反思一下
时光荏苒,一晃,我已过而立之年,人生之路已经走完小一半了,回头想想在上海工作的这几年,我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向往上海,到想逃离上海;从任性,依赖父母,到成熟,为父母和家庭分忧。然而,在上海待久了,安家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归属感越来越稀薄,对未来越来越迷茫,是时候,给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反思了,出身平凡,只能仰望天空,高楼大夏林立,平添悲情色彩。
我反思的第一个问题是,和家人聚少离多,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吗?
大学毕业那会,对于第一份工作的地点,我想都没有想,就到了上海。现在回想起来,原因很可能是在上小学时,我的父母就离开家乡到上海做小生意,把我留守在家里,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很支持我上学,从上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我都没有为生活费和学费担忧过。每年暑假,我都会到上海和父母团聚。这导致我从小对亲情特别渴望,也特别敏感。我渴望和父母团聚的温暖,同时也对亲戚的冷漠特别敏感。每每听到一些农村小孩,因为没有父母管教,而游泳溺水而亡,我就感概万千,谢谢苍天,我很幸运,我长大了,身心健康,三观也都健康。
渐渐地,我长大了,不能忽视的一个事实是,我的父母奔向知天命之年,祖辈们开始步入晚年。长期在外打工,母亲和姥爷,姥姥离多聚少,虽然母亲会抽空回家看望姥爷姥姥,虽然家里有舅舅舅妈照顾,但是,当姥爷,姥姥相继离开人世时,母亲竟泣不成声,后来因为心情焦虑,很长一段时间睡不好觉,被失眠折磨,憔悴了很多。某一天,我很惊讶地发现,母亲的头发竟斑白了那么多,那一瞬间,我竟然控制不住自己,想帮母亲拔掉白头发,在我眼中,老妈永远是满头黑发的,而老爸,头发也趋斑白。在自己正年轻时,父母却逐渐老去,我虽然有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但是,家境不允许,也拗不过现实。光阴的脚步,请慢点,再慢点。
姥爷和姥姥是我最敬爱的人,在上小学的五年期间,我跟姥爷姥姥生活在一起,现在,每每想起他们,都有种想哭的冲动。有时,翻开他们遗留的老照片,我都会想起,姥爷和姥姥亲切的话语和辛勤的背景,姥爷煮的骨头汤,姥姥的手擀面……我悔恨不已:“你们给我一个快乐的童年,而我还没有来得及报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今,父母都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年轻时拼命工作,身体已经被透支,最近,老爸因为搬重物,伤到腰骨,老妈在门店中干活,热的头晕,这都让我十分揪心,人活一世,除了工作,还有生活和快乐,我想让父母有个温馨的晚年,我不想再次抱憾。我什么时候能够在上海买套房子,让父母在大城市中有一个温暖的家?在忙碌之后,可以停下脚本,跳跳广场舞,逛逛公园,享受夕阳之美。
我反思的第二个问题:那些出外打工的农民工,老了之后,何处是归宿,会幸福吗?
大多数年轻人,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漂泊,为了减轻生活上的压力,一般都会把老人留在家里。有次,我在非节假日回到家乡,去看望爷爷奶奶,在逛街时,看到整个集市上,要么是小孩,要么是老人。在我小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多人外出打工,一到丰收,分外热闹,现在,留守的不仅有小孩,还有老人。在少年的记忆中,我最喜欢到集市上玩,卖菜的,吆喝的,剃头的,摩肩接踵;每次下学,都要绕道,走小路回家吃饭。而今天,我又走在这条街道上,人影稀稀拉拉,摊位上上架的蔬菜,水果,不仅品种少,而且品质参差不齐,显得格外衰败,我被这一幕震撼到了,回忆和现实,云泥之别。大都市榨干了这条街道的活力,农村对城市劳动力的输入,简直是自杀式的供养。那些出外漂泊的农村人,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大都市,而生活却不尽如人意,省吃俭用,几个人合租,住在脏乱差的出租房中,和这个城市格格不入,在我看来,活着很没有尊严,更别提幸福感了。现在这些人老了之后,大多数人无法再城市容身,唯有选择回到家乡,花完挣到的银子,盖起了小别墅,整天无所事事,或许,他们习惯了大都市的热闹和繁华,而对农村的僻静和衰败,还无法适应。物质上或许已经小康,但精神上依然贫瘠。
上一代漂泊的年轻农村人,在黑与白的轮换中,逐渐老去,绝大多数人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被迫回到了家乡。他们背井离乡,为城市建设奉献青春,但是,却无法在城市中安家,这是多么悲哀的事,这是变相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如果这些劳动力建设自己的家园,会不会对自己更好,犹未可知?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那些曾经把老人留守在家里的年轻人,已不再年轻,被孩子留守在老家,如今晚年孤独,是为轮回,亦是无奈?
我反思的第三个问题:为人子女者,除了为父母提供物质之外,更应该关注父母的精神。
春节人口大迁移,太壮观了,其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短暂的相聚,和长时间的别离,这是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结果。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是,在追名逐利之时,父母的老去,不是一个可以逃避的问题,为人子女者,除了为父母提供物质之外,更应该关注父母的精神。
有一段时间,我回到老家,生活节奏慢下来了,刚开始我有一身处种世外桃源的感觉,进而开始无聊,后来开始逃离,我很不愿意承认,但这是我真实的感受。有一天,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教母亲使用微信聊天,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母亲竟很快就学会了。后来,陆续教会母亲语言聊天,视频聊天,发表情,制作相册,看新闻等,母亲学会之后,狂发朋友圈,聊天聊到嗨,如果是朋友这么做,我肯定烦死,但是,母亲这么做,我却感到十分愧疚。想想自己,在工作之余,也会觉得无聊,父母也是人,工作了一辈子,也会觉得无聊,而我竟后知后觉,直到现在才考虑到父母的精神需求。后来母亲渐渐学会了跳广场舞,开始有了自己的兴趣活动和舞友,母亲的身体也渐渐从失眠中恢复,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朋友们,作为子女,应该多为父母的精神需求着想,耐心教会父母使用智能手机,而不是老人机,老人也可以很快学习新事物。在和朋友出外旅游时,多想想窝在家里的父母,他们也需要多出外走动走动,家有一老,如有至宝。
我反思的第四个问题:漂泊在上海,真的适合自己吗?为什么不离开魔都,到杭州?
有一天晚上,我回到一览无遗的出租房,翻开桌子上的平板电脑,搜索着最新的电视剧。生活进入一个怪圈,除了工作,就是休息,而休息是为了养足精神去工作,我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换了套便装,我信步走到街道上,人不是很多,走到路口,不知下一步走向何方?我对周围太熟悉了,以至于,没有任何新鲜感,踌躇了一下,还是选择了老路,到交大校园去吧,那里“地广人稀”,每次进入校园,我都会迷失方向,最后,总是凭感觉走出校园。独自一人飘在上海,身边的朋友较少聚在一起;邻居都是临时租客,也不常往来,长此以往,平添孤独。上海,是没有温度的。
在校园的石子路上,我想起一件事,前几天,大学同学LWZ想做一个智能锁的项目,需要一个做嵌入式的朋友帮忙,恰好,高中同学GSH做智能机器人,擅长做嵌入式开发,我撮合了一下,这也是我最近一次跟GSH联系。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忙于工作,跟高中的同学,大学的同学,联系的少了,除了那几个十分熟悉的朋友之外,其他同学基本上都不怎么联系了,但是,一旦说上话,真的停不下来,这一天晚上,我跟GSH电话聊了两个多个小时。他在上海工作5年多了,于2017年3月份离开上海,到了河北保定。我心里暗自佩服,也很疑惑是什么原因让他“毅然”离开上海。我下意识地认为,离开上海是需要下很大决心的,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到目前,我还是下不定决心离开上海。我问:”你为什么选择离开上海,到河北工作?“他说:“离开上海之前,我也认真考虑过,一是因为我觉得智能汽车这块比较有前途,这家河北汽车公司特别适合我,二是因为我在上海买不起房子,三是因为没有上海户口,以后孩子上不了学校,同事的孩子上幼儿园,光补课费都差不多是我一个月的工资了,这就没法搞了?”,后来,他补充说,”公司在上海建了分公司,早知道,我就等几个月,那样,我就能在上海工作了“。我和朋友,都出生在河南的小村庄中,毕业之后,都一直在上海工作。朋友选择离开上海,生活并没有变化很多,依然在漂泊,只不过,租到了更大,更便宜的房间,可以接父母到他那里居住。他还说,如果这两年工作稳定,他打算买套房子,买辆车子,好好生活,我衷心祝愿朋友达成所愿,不要再回到上海蜗居了。
在国内,杭州的IT实力处于一线水平,而且在杭州购房,落户等压力,比上海低了很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心目中的理想的工作地点是在杭州,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有阿里,网易等。渐渐地,我开始讨厌上海。离开上海的理由有很多,比如,在上海买不起房子,落不了户等,为什么不下定决心离开上海?我仔细想了想,竟然是因为害怕:害怕失去已有的,害怕不确定性。舍得,需要大智慧,我还没有领悟到。
我反思的第五个问题:职业规划上,不仅拼技术,而且拼软实力。
对于职业发展,在一家公司,待的时间越久,工资的涨幅越低,这是真的,是被检验过的真理。像我们这类工资阶层,积累的财富少,被动收入低,只能靠增加工资来增加收入,跳槽是”唯一“的快速增加收入的方法。在一家公司待的安逸了,接触的技术固化,可能会免疫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不利。
教育,是农村贫穷的根源。我之前一直很喜欢学技术,技术固然重要,但是,沟通能力,英语交流,管理等,何尝不是一门技术?软件编程不再是一门职业,而是一个基础技能,而英语,沟通,管理等软实力,越来越成为角斗士的王牌技能。上海是个无泪之城,这块短板,我要尽快补上。朋友LQP非常优秀,前两年从嵌入式开发转行做教育辅导,他说:“有的家长,年赚上千万,他们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是我们不敢想象的,跟这些孩子比起来,我们小时候接受的,那根本不能叫做教育。在我们玩泥巴时,城市的孩子已经学英语,写代码,玩四驱模型车了。我们好好奋斗,以后我们的孩子,也能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良好的教育。”诚然如是,时代在变,总是越变越好。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父母都很健康,女朋友考上在职研究生,而自己身体恢复如初,一家人和睦相处,这一切都很好,而生活中遇到的一点挫折,会使人勇往直前,我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