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阅读和思考
关于当初
在高中阶段,我其实没什么具体的目标,脑子里只是想着将来一定要上一个好一些的大学,仅此而已。博客B【1】里说:学校对于学生除了考出好成绩之外什么都不关心的教学方式,使得自己对于大学、专业、前途等一切的一切都处于超级茫然状态。我的情况和作者差不多,只是目标没那么高。高考成绩出来后,才开始考虑何去何从,报志愿的时候才知道有那么多五花八门的专业。当时先根据自己的分数确定了合适的几个学校,然后就开始根据往年专业录取分数线找专业,也没有特别想学的专业。最后挑的全是工科专业,现在学的软件专业其实在当时看来是给华科兜底的,最终很偶然地上了这个之前完全不了解的专业。
在大一逐渐接触到许多课程,对软件有了一定了解,感觉自己挺感兴趣的,仅仅是感兴趣而已,还没真正开始学习。大一时除了上课以外,就很少在课外学习了,只是在C语言课设里做了个贪吃蛇而已。真正开始编程认真学习软件的各种知识是在大一暑假时,对软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但自己又什么都不会,于是就找到了很容易入门的一个语言--python开始在网上学习,写了许多小程序,用python写了许多爬虫来爬取一些有趣的网站的数据。大二学习面向对象时学了java语言,顺便看了一些Android的知识,只是了解了一下,并没有深入。大二下便开始学习web后端的知识,数据库,PHP语言,还有Linux系统,看了《鸟哥的Linux私房菜》、《Python核心编程》等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书,在网上看视频简单学了PHP。在大二暑假跟着学校的一个老师做一个项目,但也是不了了之。现在依然是在后端方向,并且打算好好学习一下C++等关于后端的知识,在和室友做一个小游戏。
回看自己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大一的时候属于比较迷茫的状态,不知道自己干些什么好。大二就将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习技术方面的东西上,虽然学的很杂,都没有太深入学习,但也是接触到了许多技术,积累了许多知识,敲了不少代码。至今为止,除了课设实训外自己完成的项目几乎没有,大多半途而废。现在在做的项目我负责游戏的后端,我负责为前端提供各种http接口,实现游戏中常用到的长连接,配置、部署、维护服务器等,这个项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路。
关于未来
现在已经到了大三下,目前的打算是考研,在研究生阶段再学习一段时间软件知识,将来继续从事关于软件的工作。在大二大三学了许多开发知识如web后端开发,数据库设计等等,也在课程里学了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一些软件必要的基础知识。但总感觉自己虽然接触了方方面面的软件知识,学的都不够深入,感觉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许多知识需要掌握。博客D【2】中提到:我觉得从事IT开发工作的人必须具备一种素质,这种素质包括你对技术开发的兴趣、你的思维理解能力等。正如作者所说,与别人相比,我认为我的优势就是我对软件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兴趣驱动学习,抱着热情编程软,对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这些专业基础知识我也有极大的兴趣去学习去探索,我想这是我最大的优势了。当然了,学院里许多大牛都对编程有着极大的热情。我的劣势主要是接触的很多,但精通的没有,没有对某一个方面深入学习过,也没有相应的实战经验,只是编一些小demo而已,这点和别的同学差距很大。在毕业前的这段时间,大三下,大四上自然是全力准备考研,大四下做些项目以及毕业设计。如果考研失败的话就去找个软件方面的工作,继续从事软件开发,边工作边学习。
关于当下
误打误撞学习了软件工程这个专业,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我的幸运。因为这个专业看起来很奇妙,认真学起来又那么精妙,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就我的专业技术能力而言,我感觉我属于一般水平吧(题目中的那些人都不认识,不知道属于哪个)。课外自学了很多专业知识,课内也积累了许多,有做项目的能力,但跟那些大牛的差距还很大。现在我已经学习了数据结构,算法,计组,操作系统,数据库这些专业基础的知识,课外自学了python,PHP语言,数据库的使用以及对Linux的熟悉和日常使用。在专业知识上感觉自己学的还不够透彻,许多东西一知半解,尤其是在算法和操作系统等知识上,在能力上感觉自己实战太少,实践能力比较弱,正如博客D【2】中作者所说:大一一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便是“多实践,多上网看资料”。我只是看的书和资料很多,实践能力还有待弥补。
关于课程
大学里印象最深的课程是苏曙光老师教的操作系统原理课程,在这门课里我开始了解平时时时刻刻在用的操作系统是如何实现的,开始知道操作系统不止windows一种,内部采用了什么巧妙的思想,实现了什么高明的策略。除了在课堂上学习,老师平时布置的上机,是我第一次对Linux进行探索,在这门课里我学习了操作系统各个部分的基本原理,对平时用的操作系统认识也更加深刻。
科班出身的学生掌握了软件的基础知识,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在培训班里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学习这么多专业知识。而这些基础知识使得科班出身的学生可以参与更加复杂前沿工作,而不是像培训班出身的那样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会重复地做一些毫无新意的项目。正如博客E【3】中作者谈大学的作用: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只会负责告诉你哪些是你为了毕业,必须要学的重点,并不会负责把你教会。更不会负责教你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在大学里,其实培养的更是一种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学习一些具体的技能。我认为科班出身的学生里最有优势的便是在大学里所养成的自学能力,清楚自己如何高效地学习自己所需要学习的东西。
关于师生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认为大学里的老师就是将学生领到的知识的大门前,然后告诉我们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是对的。而真正的学习则需要学生一步一步去探索,老师只是在旁边指路纠正。在大学里,有很多学生知道自己想要学的是什么,老师便是引路人,将学生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至于如何探索,探索的多么深入是学生自己把握的。正如博客N【4】邹欣老师所说:各人条件不同, 学好的目标也未必相同。 有些同学想成为世界一流的软件工程师, 那老师就会以世界一流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有些同学只想拿一个及格的分数, 那老师也会告诉他如何才能及格,并严格执行评分标准;有些同学想在某个领域深造,老师也会提供相应的指点。这种教练与学员的关系正是我期望的师生关系。
【1】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006425/discussion/22803961/
【2】https://www.cnblogs.com/xiaozhi_5638/p/4485805.html
【3】 https://www.cnblogs.com/geniusalex/p/4928713.html
【4】http://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5/16/2048044.html